碗窑遗韵 山水相依

自知之明

<p class="ql-block">  在温州,我只知道北边永嘉县有个瓯窑,虽然未曾亲临,但有所耳闻。瓯窑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开始烧制原始瓷器,到了唐宋时期,它成为了浙江省内的重要窑口。</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来到的是位于温州南部苍南县的碗窑村。这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古老村落,因传统的制碗工艺和烧窑而得名,拥有超过600年的历史。这里不仅见证了数百年的制碗工艺传承,同时也坐拥迷人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  碗窑古村,宛如一颗被岁月磨砺的宝石,静谧地镶嵌在半山腰间。它依山而建,与周围的山林、溪流和谐共生,仿佛是大自然在漫长岁月中精心藏匿的一处珍宝,等待着有缘人的探寻。</p><p class="ql-block"> 顺着石阶步步而上,每一步都显得格外庄重而神圣。脚下的石阶经过无数人的踩踏,已经变得光滑而略显凹凸,仿佛在诉说着古村曾经的繁华与沧桑。石阶上的斑驳痕迹,如同时间的烙印,记录着岁月的变迁,也见证着古村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爬过一段蜿蜒的石阶小路,便进入古村。在古村的怀抱中,那些古老的建筑宛如岁月的见证者,静静诉说着过往的故事。石头、木砖瓦房是古村的特色之一,它们大多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虽然一些房子已经破败不堪,但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缝隙、木砖与木砖之间的契合,都透露出古人的智慧与匠心。</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古村的阴影道间,这里虽不是城市公园,却有着却有着别样的悠闲与宁静。继续深入古村,道旁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为这古老的屋屋增添了几分活力与色彩。我静静地站在那里,感受着这份和谐自然的生活氛围,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在村中,一座古朴的戏台吸引了我的目光,这便是古村的中心地带。戏台一侧,两块青石碑格外引人注目,尽管它们历经岁月洗礼,碑面上“碗窑古戏台”的字迹依旧清晰可辨。据传,这座古戏台,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不难想象,几百年前这里曾是文化繁荣之地。此刻,我站在戏台前,仿佛能穿越时空,目睹那“锣鼓喧天、演员水袖轻舞、歌声哀婉缠绵、观众如痴似醉”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  眼前一条“巨龙”卧伏在山坡上,这就是古村里的龙窑遗址。‌龙窑‌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窑炉形式,主要用于烧制陶瓷,尤其在南方地区广泛使用。龙窑因其形状似龙而得名,通常依山坡而建,形成长条形的倾斜建筑,据说这种设计使得火焰自然上升,提高了烧制效率。</p> <p class="ql-block">  前方一个圆锥型状建筑物吸引着我,远看以为是个塔,来到跟前才知是个巨大的窖。据当地人介绍,这窑其特点在于烟道口设置在窑的底部,通过烟囱的抽力,使火焰在窑内形成从上向下的流动,因此起名“倒焰窑”。这种古老的烧制技术,不仅展示了古代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也让人们感受到了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  在一间艺术陶瓷品展馆里,我们遇到了一位年迈的制陶老人,他正专注于手中的陶泥,准备制作一件陶瓷成品。老人此时使用的是拉坯成型法,他的双手粗糙却无比灵活,通过转动陶轮,利用双手的技巧赋予陶泥形状。一会儿,一个完美的碗具作品在他手中诞生了。目睹这老艺人手工制作陶瓷的场景,使人深感到手工制陶不仅考验艺人的技术,更体现着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和传承。这种传统技艺蕴含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从一团泥到一件精美的陶瓷制品,是时间与技艺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  古村中有一座博物馆,据说该馆属于我省为数不多的几家非营利性民间博物馆,由数十位矿老板共出资筹建而成。馆内展现各时期各类陶瓷器具、生产材料及制作工艺流程,展示了苍南碗窑几百年历史变迁、丰富的手工业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见证了古代碗窑发展的典型遗产。这里的每一件古代陶瓷陈列品都是无价之宝,它们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碗窑村,这颗历经沧桑的宝石,不仅见证了古代陶瓷工艺的辉煌,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见证。在这里,每一片陶瓷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每一处风景都让人沉醉。碗窑村,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种文化的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