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有耳闻,泉州蟳埔村的独特,“蚵壳厝,簪花女,顺济宫前把福祈”。3月1日,退休的我与朋友驱车前往蟳埔村,寻找心中那份期待。</p> <p class="ql-block"> 蟳埔村坐落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港北岸(古称刺桐港),距泉州市中心十里,因盛产红蟳而得名。蟳埔村早在唐宋时已开始开发,相传郑和下西洋时,曾在此停泊休整。明代曾设鹧鸪巡检司,保郡城之安全。2007年,蟳埔村被国务院列为“丰泽区蟳埔社区闽南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示范点”。</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多,我们到达蟳埔码头,只见一片忙碌,熙熙攘攘的!许多女同志在一块“蟳埔码头”牌子旁轮流拍照;码头旁,许多渔船出海归来,在出售海货;海上来往船只穿梭,江水涟漪,在午后阳光照耀下,出现“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穿过环海路下的通道进入蟳埔村,又是一番景象。村里到处都是蟳埔女的身影,她们或撬海蛎、或挑担子、或闲逛,但她们都盘头插花,身着色彩斑斓的服饰,仿佛从古老的画卷中走出,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味。她们的笑容温暖而亲切,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温情。浔埔女与惠安女、湄洲女并称“福建三大渔女”,其最大特色是“簪花围”:将头发盘成圆髻,以鲜花串成花环绕头,并插一根象牙筷子固定,象征勤劳与美丽。那些独特的头饰和服饰,是蟳埔村独有的风情,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这个退休老人忍不住驻足欣赏,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 与之相对应的是,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开“簪花”店。每家店面装饰古朴,店里挂满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裙子,还有各式各样的“簪花围”,供每位来访女士来店簪花!导游说,春节、十一等假期,每天来蟳埔村观光的超过十万人,每天有超过两万妇女要“簪花”,因此,这里每家都是“簪花店”,每家都有摄影师,每家都有化妆师!同来的七位女同志,在导游的诱导下,准备去“簪花”,做“蟳埔女”!</p> <p class="ql-block"> 女同志去“簪花”,我这个老人只能去逛街,了解一下蟳埔文化!蟳埔村的小巷密密麻麻,像蜘蛛网又像迷宫。蟳埔村房屋非常奇特,大都用蚵壳建造,这就是--蚵壳厝。这些房屋用蚵壳建造而成,坚固而美观,阳光透过蚵壳的缝隙洒落下来,形成斑驳的光影,为这座渔村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退休的我漫步在这些蚵壳屋之间,感受着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厚重,赞叹古人之伟大,山中建石头屋,海边建蚵壳厝。</p> <p class="ql-block"> 突然一阵“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传来,循声来到了顺济宫。只见顺济宫前广场上一帮人正在练习祭祀活动仪式,他们披红戴绿,骑着木马在聚精会神地跳着。顺济宫是妈祖信仰的重要场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妈祖成道日)举行盛大仪式,渔民们通过祭祀活动祈求平安,这一传统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 退休的我逛完蟳埔村回到簪花店,随行的“七仙女”簪花拍照已接近尾声!只见随行的“七仙女”:身着华服,色彩斑斓,如织锦般绚烂;头戴花环,花朵簇拥,似春日里绽放的芬芳;笑容如花,温婉动人,仿佛能驱散世间的阴霾!这可能是女人喜欢“簪花”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座美丽的渔村。回望蟳埔村,那些独特的建筑、美丽的簪花女、淳朴的民风,以及那些美好的瞬间,都深深地印刻在我这个退休人的心中。用一首《天净沙·蟳埔村》记之。</p><p class="ql-block">蚵壳厝映斜阳,</p><p class="ql-block">簪花女笑颜扬。</p><p class="ql-block">顺济宫前祈祥,</p><p class="ql-block">渔舟晚唱,</p><p class="ql-block">老人心醉蟳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