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去寻觅那山海间的浪漫与惬意— 2025 年 闽、粤、湘、赣自驾行记(十九)

乐享生活

<p class="ql-block">  <b>第二十一天(3月8日):踏上红色热土。</b></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和南昌对于我而言,是求学时课本里的革命摇篮,是中国地图上的红色坐标。因此,在安排此次自驾线路时,我特意将回程的最后游览地放在了江西的井冈山和南昌。</p><p class="ql-block"> 上午 9:00,我们从宾馆出发,开车前往今天游览的第一站:茅坪。在前往茅坪的盘山公路上,由于山顶的气温较低,公路两旁的松枝上,都被晶莹剔透的冰挂包裹,宛如玉树琼枝;山谷间翻腾的云海如汹涌波涛,在山峦间肆意涌动,时而隐匿山峰,时而又将其温柔展露,一路上的景色如梦似幻,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美妙与变幻莫测。</p><p class="ql-block"> 上午10:00,我们就抵达了茅坪。茅坪是一座宁静而古朴的小村落,一幢幢土黄色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p><p class="ql-block"> 走进茅坪,谢氏慎公祠庄重而立。它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飞檐高挑、青砖黛瓦,尽显古朴典雅。1928年5月20日,中共湘赣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就在此召开。</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八角楼静静伫立。原主人是老中医谢池香,因二层小楼楼顶有一个独特的八角形天窗,所以又称八角楼。我们缓步登上八角楼,求学时代曾读过的八角楼的灯光一文所描述的场景瞬间就浮现在我的脑海。老人家在八角天窗洒下的微光下,伴着如豆油灯,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巨著,为迷茫而又处于低谷的中国革命之路指明了方向。站在二层小楼不大的房间里,透过八角天窗撒下的微弱光线,我仿佛看见伟人正在思考中国革命前途,正在奋笔疾书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八角楼旁的楼下,是朱德同志旧居。井冈山革命斗争期间,朱德也曾在此居住办公,屋内简单的陈设,让我们不禁感叹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与不易。</p><p class="ql-block"> 走出八角楼,祠堂左侧墙壁上,由贺子珍带领小红军书写的标语虽历经风雨,但仍清晰可辨。看着“消灭新旧军阀战争”、“打到中国国民党”等标语,让我有种振聋发聩之感。</p><p class="ql-block"> 可以这么说,在茅坪,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足迹和革命热情,都在诉说着先辈们当年的困苦艰辛与坚定的革命信念。</p><p class="ql-block"> 中午11:30,我们离开茅坪前往黄洋界。</p><p class="ql-block"> 黄洋界,地势险要,山峦叠嶂。我看介绍得知,当年这里是从山下到山上三条登山小道的汇合地,也是井冈山的制高点。我们站在观景台和黄洋界炮台的遗址上,只见群山之间,云海翻腾,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连绵的山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显得十分神秘而又壮观。此时,山风呼啸而过,就仿佛当年黄洋界保卫战的隆隆炮声在山间回荡。我不由得背诵起老人家的著名诗篇《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p><p class="ql-block"> 下午1:00,我们离开黄洋界,又来到百竹园。百竹园满目翠绿,空气清新。修长的竹子在微风中沙沙作响,漫步其间,身心都被这宁静的氛围所治愈。接着大家又游览了位于百竹园的造币厂,虽规模不大,但却意义非凡。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这里铸造出了“工”字银元,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离开造币厂,我们又顺道来到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在井冈山的旧居参观。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伟人曾经坐过的读书石,还有那复建旧居时所保存下来的一段残岩断壁。它们似乎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百年前老一辈革命家那峥嵘的岁月和腥风血雨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下午3:00,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离开了井冈山,奔赴南昌。</p><p class="ql-block"> 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p><p class="ql-block"> 晚6:30,我们抵达南昌。在宾馆停好车后 ,就立即打车来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p><p class="ql-block"> 踏入馆内,看着那巨大的雕塑,看着那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斑驳的文物、一段段详实的文字介绍,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全过程。我们边参观变小声议论着 ,大家都被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将士们那英勇无畏革命精神所震撼。</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晚上9:00闭馆,作为最后一批参观者,在工作人员不断催促下,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p><p class="ql-block"> 从纪念馆出来后,我们又步行一公里左右来到滕王阁看夜景。滕王阁,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金碧辉煌,宛如一座梦幻的宫殿。可惜因时间太晚,我们不能入内参观,只能变换角度从远处欣赏滕王阁璀璨的夜景</p><p class="ql-block"> 晚10:00,我们离开滕王阁公园,又打车来到八一广场打卡。</p><p class="ql-block"> 在宽阔的八一广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高高耸立,塔身嵌刻着陈毅亲笔书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塔座上四周有四面巨大的浮雕,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战斗场景。举目仰视纪念塔,再环视栩栩如生的浮雕,我们仿佛能听到八一南昌起义时那激昂的冲锋号声和战士们舍死厮杀的场景。此时时间已接近夜晚11:00,但广场上还是有许多游客,人们纷纷在纪念塔前拍照留念,以缅怀革命先烈,感受南昌这座城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b>第二十二天(3月9日):打卡滕王阁 ,顺利返家。</b></p><p class="ql-block"> 因昨天到滕王阁时间太晚,我们只在外围远观了滕王阁的夜景,而没能够亲身登上滕王阁。为了不留遗憾,上午8:30,我们又来到滕王阁公园。入园后,大家就直接沿着台阶,登上滕王阁。</p><p class="ql-block"> 我们凭栏远眺,只见浩荡的赣江从天际蜿蜒而来;环顾四周,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拱卫点缀在滕王阁的两旁,真是红墙绿瓦,飞檐斗拱,古色古香。而赣江两岸,则高楼林立,八一大桥横跨赣江。此情此景,真是历史与现代的奇妙融合。我仿佛已穿越了千年时光,在与王勃共赏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妙美景。</p><p class="ql-block"> 因今天我要返回家中处理一件重要事情,所以大家只能匆匆忙忙的在滕王阁上欣赏美景,发出一番感叹后,于9:40便开车离开南昌,向着家的方向疾驰。</p><p class="ql-block"> 下午3:40,我顺利地抵达南京处理要事,而另一台车的四位好友,游兴很浓,又顺道去了三河古镇一游。</p><p class="ql-block"> 晚6:30,我办完事情后,大家相约于一农庄,把酒言欢,你言我语,共同回忆着一路上游玩的心得与趣闻轶事,共同回味着那山海间的浪漫与惬意,真是满足感十足,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大家相约并期待着暑期川西与甘南再次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