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到一位靠漂洗丝棉为生的老归人的施舍,但也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p><p class="ql-block">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众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之为“韩信胯下之辱”。</p><p class="ql-block">韩信忍受“胯下之辱”,使他避免了皮肉之苦甚至杀身之祸。“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让人看到的不是一个胆小怕事的无能孤儿,而是一个“识时务”的智慧少年。</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火攻篇》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面对无赖们的挑衅羞辱,韩信不仅不怒,反而甘愿受辱,并非胆小无能,而恰恰是内心强大的表现。这正如中国现代艺术大师丰子恺所言:“容易被激怒的,大多是弱者,弱者都会逞强,强者往往懂得示弱。”</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谋攻篇》曰:“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意思是说,力量弱小的军队如果一味强打硬拼,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韩信如果不屈从无赖们的无理要求,或跟无赖们硬拼,局势就会失控,到头来倒霉的还是自己。</p><p class="ql-block">常言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年少自知的韩信,因“忍”而躲过劫难,才有了后来的“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辉煌;功成名就的韩信,因不“忍”而遭到刘邦、吕后的忌惮、算计与残杀。一个“忍”字,蕴藏着多大的人生智慧啊!</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