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锡吉什瓦拉古城位于罗马尼亚中部,是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人口约2.9万,距离布拉索夫市约120公里,车程约2小时。</p><p class="ql-block">锡吉什瓦拉古城始建于公元12世纪,是由来自德国从事手工艺和商业的萨克森Saxons(也称撒克逊)人建造的;当时这一地区是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锡吉什瓦拉成为其王国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并逐渐发展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p><p class="ql-block">14世纪锡吉什瓦拉成为特兰西瓦尼亚公国的一座城镇。</p> <p class="ql-block">16世纪锡吉什瓦拉曾被奥斯曼帝国占领。</p><p class="ql-block">16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锡吉什瓦拉属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特兰西瓦尼亚王国。</p><p class="ql-block">从19世纪初开始,锡吉什瓦拉成为罗马尼亚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锡吉什瓦拉古城因其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和商业重镇,是中欧拉丁、南欧拜占庭、东正教几种文化的交界处,以及现在还保留着中世纪城市的一些原貌等因素,1999年锡吉什瓦拉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进出古城的道路和旁边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建于14世纪下半叶的钟楼。</p><p class="ql-block">钟楼经历过多次改造和重建,在公元1556年之前钟楼曾是市议会所在地,1889年钟楼改建为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上图是钟楼上部的人物木雕像和时钟,这些人物木雕像会被时钟的机械驱动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p><p class="ql-block">下图从左到右分别为钟楼正面和后面及侧面。</p> <p class="ql-block">图中的黄色建筑是弗拉德三世.采佩什(1431~1476年)1431~1435年居住过的房屋。</p><p class="ql-block">弗拉德三世.采佩什是著名小说“德古拉”中主人公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原型。</p><p class="ql-block">弗拉德三世.采佩什是瓦拉几亚公国的大公,采佩什在罗马尼亚语中是“穿刺”的意思,据说这位大公虐杀俘虏的酷刑是用木刺直接插入俘虏的肛门、往上插到头部,俘虏不会立刻死掉,会发出撕心裂肺的痛苦哀嚎;佛拉德三世的这种残暴行为给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成为吸血鬼的恐怖形象。</p> <p class="ql-block">左上图是手工业者博物馆的宣传板。</p><p class="ql-block">左下和右图是博物馆内工匠人物雕像(借用团友照片)。</p> <p class="ql-block">政府机构和教堂的建筑。</p><p class="ql-block">右中图是一位总督(1431~1476年)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左上图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1823~1849年)的纪念碑,裴多菲出生在克罗地亚,父母是塞尔维亚人,他7岁时来到锡吉什瓦拉,1849年他是在这一带与沙俄的作战中牺牲的。</p><p class="ql-block">左下图是座天主教教堂。</p><p class="ql-block">右上图是一座建于16世纪的工匠塔,当时也是座防御塔。</p><p class="ql-block">右下图是一条小巷和旁边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建于17世纪中叶的木质封闭式台阶,使上下学院山的人们免受不利天气的影响,共有173级台阶。</p> <p class="ql-block">学院山上建造于13世纪的天主教教堂,这座具有哥特式建筑风格教堂的建造时间持续了200年。</p> <p class="ql-block">小巷与旁边的院落和房屋</p> <p class="ql-block">城区内的广场和周围部分建筑</p> <p class="ql-block">在钟楼旁的观景台看到古城外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古城外的几座建筑。</p><p class="ql-block">左上图是建于1934年的圣三一东正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锡比乌在锡吉什瓦拉的东南方向,距离约95公里,车程近2小时。</p><p class="ql-block">锡比乌的面积为12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7万。</p><p class="ql-block">锡比乌地区在公元前70年~公元106年属于达契亚王国,公元106年后属于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12世纪被罗马帝国放弃,来自德国的萨克森人Saxons建造了锡比乌城市,并使其逐渐发展成为特兰西瓦尼亚王国的一个重要商贸中心。</p> <p class="ql-block">16世纪锡比乌由奥斯曼帝国统治。</p><p class="ql-block">18世纪锡比乌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p><p class="ql-block">19世纪中叶锡比乌代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向哈布斯堡王朝提出扩大选举权并成为该地区的议会所在地。</p><p class="ql-block">1918年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锡比乌成为罗马尼亚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建于18世纪的锡比乌大广场。</p><p class="ql-block">广场面积为142米*93米,是锡比乌最大的广场,周围有一些建于中世纪具有巴洛克和哥特式风格的建筑。</p><p class="ql-block">右中图建筑上方的窗户看上去像是眼睛,城区内还有许多建筑都有类似的窗户,所以锡比乌得名为“千眼之城”。</p> <p class="ql-block">锡比乌大广场旁边的一家位于地下独特的餐馆(CRAMA SiBiANA)</p> <p class="ql-block">建于13世纪的议会塔。</p><p class="ql-block">议会塔曾经是城区一道防御墙的城门,还曾用作粮仓、监狱、市长办公室、博物馆等,1961~1962年恢复为现状。</p> <p class="ql-block">建于1859年的“谎言桥”。</p><p class="ql-block">据说在桥上如果说谎,桥身会颤抖,所以有一些情侣特意到桥上许下爱情誓言。</p> <p class="ql-block">建于14世纪的路德会圣母大教堂。</p><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以前是天主教教堂,后改为新教教堂。</p><p class="ql-block">据说教堂内存储有一架1352年的管风琴,还有一架20世纪最大的管风琴(有6000根管),还珍藏有一幅16世纪中期的非常有名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借用团友照片。</p><p class="ql-block">建于1726年的圣三一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右图塔楼的门洞是上城区与下城区的通道。</p><p class="ql-block">上城区有广场、教堂、博物馆等知名景点和餐馆、咖啡店、商铺等。</p><p class="ql-block">下城区主要是居民的住宅区。</p><p class="ql-block">左下图是下城区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左上下图借用团友照片。</p><p class="ql-block">左上图是防御城墙和木匠塔。</p><p class="ql-block">左下图是防御城墙和陶工塔。</p><p class="ql-block">右上图为音乐厅。</p> <p class="ql-block">蒂米什瓦拉是罗马尼亚的西部城市,靠近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边境,面积129.2平方公里,人口30多万;蒂米什瓦拉在锡比乌的西边,距离约275公里,车程近4小时。</p><p class="ql-block">蒂米什瓦拉地区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就有人在此居住,13世纪初最早的文字记载这里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要塞,之后的几百年蒂米什瓦拉先后被匈牙利王国、哈布斯堡王朝、塞尔维亚王国、奥匈帝国统治。</p> <p class="ql-block">蒂米什瓦拉在15世纪被建造成为一座城堡,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城市,18~19世纪奥地利人对城市进行了改造和重建,使得蒂米什瓦拉具有浓厚的维也纳风格,因此有“小维也纳”之称。</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蒂米什瓦拉归属了罗马尼亚。</p><p class="ql-block">1989年12月16日蒂米什瓦拉爆发了反对齐奥塞斯库政权的示威游行、政府残酷镇压、军队反叛的事件…数日后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蒂米什瓦拉被称为罗马尼亚89革命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建造于19世纪的胜利广场。</p><p class="ql-block">右上图是广场北面的歌剧院,其正对着远处的“东正教大都会大教堂”(下称东正教教堂)。</p><p class="ql-block">下图是几座建于19世纪具有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宫殿。</p><p class="ql-block">1989年12月16日因对法院判决不同政见者不满,在胜利广场从开始聚集几百人的抗议者很快增加到数千人,由此开始了反对齐奥塞斯库政权的示威游行。</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远观的东正教教堂。</p><p class="ql-block">下图是胜利广场的南端。</p><p class="ql-block">东正教教堂建于1936~1941年期间,占地1500多平方米,有11座塔楼,中央塔楼高90.5米,是罗马尼亚第二高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不同视角看到的东正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东正教教堂前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从胜利广场到东正教教堂之间的花坛、喷泉、母狼哺婴雕像,旁边建筑等。</p> <p class="ql-block">从胜利广场到自由广场的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统一广场</p> <p class="ql-block">统一广场。</p><p class="ql-block">上图是广场东面的圣乔治主座教堂和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下图是广场西面的天主教堂和东正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统一广场。</p><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是圣三一纪念碑,为纪念1738~1740年鼠疫流行而离世的人们,雕像是由水路从维也纳运来的,于1740年11月21日落成。</p> <p class="ql-block">上下图是统一广场南面的建筑。</p><p class="ql-block">中图是自由广场和南面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统一广场上历史悠久的有轨电车展览</p> <p class="ql-block">城市中的几尊人物雕像</p> <p class="ql-block">城市中的几尊雕像。</p> <p class="ql-block">城市中的几座建筑</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行驶中的有轨电车。</p><p class="ql-block">下图为一座环岛中的水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