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文青的美篇

亦文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闽南行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鼓浪屿我来了(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鼓浪屿的美食可圈可点,但打动人心,梦牵萦绕的绝非仅此,在于她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而闻名遐迩,成为世人梦想一游为快的意念,自然也是我几十年来想来此览胜的心愿,无疑是向往它的粉丝,从小就有前往的期待,如今真的到此岂会仅吃到美食就轻易满足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女儿根据 “功课”研判,心中早有盘算,除夕阖家享受美食大餐外,大年初一就要迈开双腿,游览鼓浪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虽说我的游走阅力比女儿多的多,天南地北的五岳峻岭,美丽江海见识不少,但她为此次出游闽南则下了一番功夫,对鼓浪屿的认知肯定比我强多了,由此省了我不少精力和她孩童时带她出游的烦心,只知道昨夜有准备地将手机充足电,尽可能休息好,保证第二天能迈开双腿,尽情感受来鼓浪屿览胜一游的愉悦和快乐,并享受天伦又何乐而不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晨后,我像个老小孩似的,离开酒店第一站到哪?但闭嘴不问,懵懂地跟着女儿走就是。一路看见的是蔚蓝的大海,路旁一株株高大笔直的亚热带椰子树,放眼瞭望对岸厦门市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只是在鼓琅屿这边眺望一切是那么的眇小,但厦门大学旁的几幢标志性摩天大厦仍清晰了得,气势不凡。不一会儿,来到不少游客似排队还是在干嘛,有点乱糟糟的人群面前。定眼瞧看,眼前是座古色古香,大门屋顶翘着飞檐的建筑。再抬头,它的门楣有一块“菽园”匾额,大门一则有块石碑醒目展现:顶端镌刻着 “国家级旅游景区”彩色微章,下面标示: 鼓浪屿AAAAA ,下面落款: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的权威评定授颁。这古建筑人还未进,仅从外观就让人感觉到它与一般建筑不同,里面尽显古典优雅,静谧安宁的环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女儿在前,我们跟后,每人手拿身份证,连小外孙也小大人似的手持身份证随人流,经验证后过了门前三叉翻转的闸口进入,这是一个幽静的古式宅屋庭院。进得院内是个天井,一块显眼美观的广告牌又吸引眼球,它告示人们:这里是主人私家宅子,取名“眉寿堂”(见图)。是鼓浪屿的重要景点之一,芳名“菽庄花园”。”庭院一则还有一尊石碑,碑上书写金色大字 “菽庄藏海”。这时小女开口说:这幢海边别墅的主人叫林尔嘉。林家于请乾年间到台湾经营水产业而发家。在台北,有林家花园,他在花园中渡过了少年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马关条约》那一年,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翌年,即1895年林家无奈,被迫迁回大陆,定居鼓浪屿。这一年,林尔嘉21岁,这座建筑成于他的手中。当时,已定居鼓浪屿的林尔嘉无法忘却在台湾岛的林家花园,那花园里的江南园林景观院貌,让他难以忘怀又记忆忧新,他决意在鼓浪屿也建造一座类似风格的庭宅,以寄托自己的“乡愁”。在展示的林尔嘉《菽庄园记》中写道:“余家台北故居,曰板桥别墅……东望故园,辄萦梦寐……手自经营,重九落成,名曰菽庄……”字里行间,乡愁满满,令人潸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出了菽庄展厅(宅院),辽阔的大海尽收眼底,门前不远就是依山伴海的“四十四桥”,它建造于大海之上,凌波卧海,弯弯曲曲难见尽头,每一曲折弯栈有为一桥之意,宛如游龙之形,已成“菽庄花园”里著名景点。走上曲桥栈道不远,见两块巨石相垒,叠加成如同一体,壮观无比的双石成巧夺天功的自然景观,上面一石崖刻着行书“海阔天空”四字,质朴意直,但无落款,据说是明代大书法家张瑞所书,此石刻出现在大海之中,有着画龙点睛之神妙;转其背面,也镌刻有“枕流”两字,深究两字蕴意,不免让人联想到“枕流漱石”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成语典故,就是藏身隐居之意,可想当时乱世中的林尔嘉在此小岛栖身,觅得寂静之处建园能安享晚年,深感足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走出桥栈,拾级登上菽庄园中的高处平台,凭栏巡览风光景致愜意连连,远近蓝天白云,风情尽览,眼下是游走龙蛇的四十四桥,眺望对岸是厦门市的跨海大桥,仰面是高高的日光岩,身边是川流不息的游客,耳旁是不绝的海浪拍击礁石的轰鸣涛声……现代科机的结晶——手机,替代了过去累赘的照相机,将园林风格的菽庄别墅,其石、其木、其水的精巧构思,依山垒石建造出的亭榭桥景观一一留存,定格在镜头成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小外孙张铎,就像足球场上的运动员,步步紧跟于外公的身前足后。此时,我如发现新大陆一般,抬眼看见不远处一幢建筑物的房沿顶上,清晰嵌着“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几个黑色行书大字,让人顿升好奇快意,不曾想在这菽庄花园能有钢琴展览。这幢黑白相间,清雅端庄的楼宇名“听涛轩”,象征贴切,极富魁力,磁性般地将包括我在内的客游吸引过去。小张铎自然随我,兴奋地一蹦一跳,朝博物馆奔去。其实,我对钢琴绝对是外行,一窍不通,哪有什么音乐素养,岂能分辩出钢琴弹奏出的旋律悠雅效果,悦耳动听的生动表现,只知钢琴的音律如一颗颗珍珠落进清新玉盘,发出清脆嘹亮,音律丰富、动静强烈的音色,具有冲击力地震撼人心,或以柔美细赋的情声抚慰人的心灵,正因为钢琴有直观的高雅旋律感染人,让人有一种高不可攀的羡慕,进而产生一睹为快的冲动,要见识一下钢琴发展过往,增强对钢琴的感性认知,以至怀揣着不知深浅的心态,欣然走进高雅的艺术殿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博物馆分上下两层,陈列着澳大利亚华侨,出身于鼓浪屿的胡友义先生1998年将毕生收藏的近百架古钢琴,以爱国爱家的胸怀无偿捐赠给家乡,表达了一位赤子对故乡的浓厚乡愁之情。如今展出的40余架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也有古老的手搖钢琴,以及距今百年之上的自动演奏钢琴等等,其种类之繁多,数量之庞大,集钢琴发展之大成,毫无悬念地成为全国首家专业博物馆,奠定了鼓浪屿“钢琴之岛”的文化地位,更让这座博物馆成为全球瞩目的音乐圣地,可敬可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钢琴人胡友义先生谢世后,博物馆为他雕塑一象,以此纪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新的风景,新的认知,新的感受,我们念念不舍地离开钢琴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感慨的是,鼓浪屿的核心神韵是什么?她不仅仅是美丽之岛,美食之都,更有广博的文化,其脉络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有着世界最大的管风琴博物馆、国内首家钢琴博物馆,这里经常举办各类活动和音乐节等,值得游客流连于小岛,享受音乐带来的愉说,感受历史人文带给的知识,但心里仍有更值得探访的期望,即极具历史意义的皓月园景点,为纪念鼓浪屿的历史人物、民族英雄——郑成功而建的雕塑屹立于此,若不能到此拜谒,这倒是有白来鼓浪屿的憾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离开菽庄花园,我们立即前往坐落于鼓浪屿东南端的覆鼎岩上皓月园景点,由于我们不熟悉鼓浪屿地形特征和地貌特色,走了一段搞笑的乌龙路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鼓浪屿是个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岛屿,它南北丘陵连绵,形成冈峦起伏的山地走势,而我们下榻的酒店却坐落中部平坦的海边码头。昨天听酒店人说郑成功雕塑就在酒店右侧不远处的东南部,几十分钟即可到达。可我们是东西南北都搞不清外乡人,哪里知道虽说随处都能看见矗立于海边的郑成功雕塑,但具体位置似是而非。我们从菽庄花园出来,凭感觉以为可抄近路到达郑成功雕塑的覆鼎岩景点。然而,感觉认知破坏了理性思维,当我们返回走近酒店再向左拐时(反方向了),这个不宽的街巷道路坡度不小,且越走越陡,当走陡坡丁字路口,左边是漳州路42号厦门市音乐学校,右边是继续爬坡通向郑成功的皓月园景点,我已感觉力不从心,有气喘吁吁的不适状态,不得不停下,让女儿带张铎先走,我俩就地在音乐学校门前台阶上休息一阵,约好等会儿在郑成功雕像前会合。1个时左右,当我们慢悠悠到达雕像附近,小张铎早已到海边沙滩自我找乐玩耍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据介绍,这尊雕塑是1985年8月27日,郑成功诞辰361周年时在此落成,占地2万平方米,海拔29.5米,身高15.7米,宽24米,覆鼎岩地势险峻,气势磅礴,反映了当年作战景况,与象征当年郑成功誓言驱荷寇扔向大海中的宝剑、印玺等物,现置于海中的剑石、印斗石,鼎足而立相映成辉。雕像三面环海,濒临鹭江,与厦门隔海而望,在市区沿海马路也能窥见他的威武英姿。它由625块泉州白色花岗石精雕嵌接而成。郑成功面朝波澜壮阔的大海,身披盗甲,手按宝剑,刚毅挺拔,形象雄伟昂然,一付英雄气概,彰显不倔的精神与豪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面对郑成功雕象的伟岸身驱,我站在这位民族英雄面前,油然冉升一种敬佩和感慨之情,他以自己的民族精神和傲骨,坚决驱逐侵台的荷夷寇敌,其丰功伟绩永载史册,疑聚着华夏民族的精气神,誓言祖国的一寸士地也不容侵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0多天的闽南行结束,尤其到鼓浪屿一游的夙愿终了,心底满足,神情舒畅,快乐盈盈,但仍是走马观花式的行走,许多赏心悦目的景点观还是未及,只是体能所限,小腿两则出现隐隐作痛,不得不放弃坐小车返程的安排,理智地向女儿女婿告辞,老爸提前乘机返回,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留得后劲,期待日后择机再次出游……</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5年3月12日于清水斋</span></p> <p class="ql-block">小外孙已在郑成功雕像下的海滩,自由玩耍。远处皆是厦门大学旁的标志性“帆船”大厦,形象生动,巍峨壮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