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浙江,宁波。</p><p class="ql-block"> 这次在宁波,去了“天一阁”和“天下玉苑”。两个地方都是以“天”开头的地名,于是这篇短文就称之为 《 双“天”随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之一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一阁是第三次来了,2001年和2016年分别来过一次,只是那二次都比较匆忙。2001年是做《天下玉苑》项目时从宁波回来在上火车之前匆匆去转了一圈;2016年是陪业主去看宁波东钱湖的柏悦酒店时顺道转了一圈。都是走马观花,来不及细看,只是到一到而已。这次相对就可以从容不迫一点。</p><p class="ql-block"> 天一阁,又称宝书楼,我国最早的私人藏书楼。是明朝退隐回乡的兵部右侍郎范钦在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间(1561~1566)建造的,取“天一生水”之说,命名藏书楼为“天一阁”,当时有七万多卷藏书。七万卷书,在当时公元1566年,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私人藏书,除了要有经济能力支撑,还要有眼光。清乾隆年间,皇家编修《四库全书》,天一阁献出了六百多部珍本,在全国藏书家中贡献最多。可见范钦识书藏书,眼光独到。古代建筑均是木结构,木柱木梁木门窗木楼板木椽子,加上木书柜和书柜里的书,都是极易着火之物。因此,范钦取藏书阁的名字源自“天一生水”,意为天地初开,就生有水,书阁有水,可保平安。还在藏书阁前面开凿水池,名“天一池”。此后,清朝的皇家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的文溯阁、承德的文津阁和杭州的文澜阁,均按照天一阁的模式建造,即藏书楼的前面开挖池塘蓄水以防火救火,又能结合水池造景。渊、溯、津、澜,四个藏书阁的名字中都有三点水,可见蓄水防火对藏书阁何等重要。</p><p class="ql-block"> 天一阁至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兵燹盗窃、台风毁阁,天一阁的藏书历经灾难。私人藏书是个只有投入,没有收益的事情。书籍怕火、怕虫蛀,怕潮湿,要耗费时间精力去维护,虽然书籍不会张口要饭吃,但真正要管好藏书,远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天一阁,经过历年来的扩充,增添了南园,扩建了东园,把外面的古建筑移建进来。又把相邻的秦氏支祠修复后划归了天一阁。占地面积达到了26000平米,将近40亩地。2018年,天一阁被定为国家5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 但是,在偌大的地盘中,真正与天一阁藏书相关的展示却不够多。仅仅是在新建的书库的走廊上看到几册明代进士登科录。因此,看完了天一阁,回味一下,总觉得有点余韵不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下玉苑》,在宁波火车站西北方大约18公里大隐镇的九龙山下,是以玉文化为特色的主题公园,现在是个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 2001年年初,一个做古建工程的老朋友邀我去宁波,说是有一个景观项目要做设计,地点是在大隐镇。待得那个投资建设的辽宁人见了我带去的几张手绘古建园林透视图,就说了句:“非常好,正合我意”。于是这个项目的设计就算是认可由我去做了。给了一张大概的总平面布置图,图上有湖面范围和拟定的景点建筑名称,如“孝子园”、“学士阁”、“月老阁”、“玉器展厅”、“湖中三岛”等等。对于设计,没有面积指标,没有用地范围,没有造价限制,只是要求布局合理,苏式园林风格。其时规划管理还比较松,不像现在这样严格有容积率和檐高的控制,设计的自由度相对比较大。</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还在房地产公司做“江枫园”项目,大隐的项目只能是利用晚上来做,去现场只能是周六一早去周日晚上回,晚上加班双休日奔波,也是比较辛苦。但是业主信任你放手让你去做,没有具体细节上的苛求,还是很放松很有乐趣的。而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项目的业主都往往会提自己的想法,会要求“按某某的样子来做,一模一样不要改动”或者是“一定要一个圆弧形的大楼梯”,等等。这些不尽合理的要求都曾碰到过,与之解释要因地制宜也没用,因为他有钱就是主人就是要作主,这时候的设计者就沦为一个绘图工具了。这种项目做着就会很没趣。</p><p class="ql-block"> 当然,业主信任你,你做的东西就不能让业主失望,于是乎也确实是费了一番心思。</p><p class="ql-block"> 如业主要求做一个“孝子园”,古代讲述子女孝顺,往往都是沿用二十四孝的故事,不少古建筑在大厅的落地花格门的门肚板上雕刻二十四孝图。而现在再去摹仿重复,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那就得另辟思路,于是做了一个大厅,大厅前面有荷花池,荷花池的岸边做了一个小六角亭。大厅命名为“春晖堂”,小亭命名为“寸草亭”。取意自唐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体量大的厅堂比作母亲,体量小的亭子比作子女。荷花池的另一侧叠了一座假山,假山上面做了滴水而不是瀑布,相对应的滴水下方做了一个涌泉,取意自“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意图把父母的养育之恩与子女的知恩图报用静态的建筑与动态的水在一个园子里表达出来,这个构思得到了业主极大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另一处的“月老阁”,主厅是一座“鸳鸯厅”,是举行婚礼仪式的大厅,左右对称布置了宾客用房,化妆间等,建筑外形变不出花样,于是在木构架上动脑筋。右边的木屋架用了扁作(扁作是行内的专业叫法),也就是屋架用的是方木,严格讲是矩形的木料;而左边的屋架用了圆作,也就是屋架用的是圆形的木料。意图用方木代表男子,刚毅有力;用圆木代表女子,圆润温柔。一个大厅里的木屋架用了两种做法,应该说是打破常规绝无仅有的。初定方案时心里没底,请教了木匠师傅,说是只要算准了标高,能做。于是才定了下来。只不过建成后最终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一般人不会抬头去看木屋架的做法,即使看了一眼,不会注意左右屋架做法的不同。这次去了,才发觉如果木柱子也做成右边方的左边圆的,可能效果会更突显一点,不过这是二十年后的马后炮了。</p><p class="ql-block"> “玉器展厅”是一组凌空在水面之上的建筑,三个展厅由贴水曲廊相连,展厅的实墙与曲廊的通透形成了虚实相间的效果,使水面上建筑的体量不至于显得太过沉重。</p><p class="ql-block"> 而“学士阁”则是一个合院,正厅和两侧厢房可作展厅、茶艺厅,局部的二楼可作书画厅。中庭有荷花池,小石桥、方亭和连廊,形成一个内庭园,四周设置围墙减少外界干扰,这个布局业主也十分认可。</p><p class="ql-block"> 《天下玉苑》除了我做的苏式园林建筑以外,景区的大门和西南小山项上的“南天坛”是琉璃瓦的北方皇家形式的仿古建筑。西北方是规模宏大的“西隐禅寺”。西隐禅寺座落在山凹中,座西北向东南,传说原来有座西隐庵,年久沧桑破败不堪,文革中灭失殆尽。我曾听当地人讲,有风水先生说这块地方是风水宝地,迟早会有人来建庙的。果然,现在新建起了“西隐禅寺”。西隐禅寺的设计者是一位浙江人,姓“来”,姓这个姓的人不太多,来工比我略年长一点,不用电脑,还是趴在图板上手工绘图。我曾见他在工地现场简陋狭小的屋子里画施工图。禅寺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仿木结构做法,梁枋上加绘了彩画,粗看是很像木结构的。来工是专门做寺庙的建筑设计的,他平生的愿望是这辈子做满一百个寺庙,西隐禅寺大概是他做的第六十几个。浙江一带相对富裕,又有好山水,信佛的众多,寺庙建得也多。做了“天下玉苑”项目后,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过来工,不知他要完成一百个寺庙的愿望实现没有?</p><p class="ql-block"> “天下玉苑”中间是一大片人工开挖出来的湖面,称作“秀湖”,湖中央,立了一峰岫玉的石峰,岫玉是辽宁地区出产的一种玉石。</p><p class="ql-block"> 此番是当初做完“天下玉苑”项目,相隔二十二年后,重新再踏进玉苑的大门。现在是旅游淡季,偌大一个占地2400多亩的景区,目测游人不足五十人。“学士阁”、“孝子园”、“月老阁”、“四面厅”等建筑内,空空荡荡,当初陈列展示东西都没有了。水面上的“玉器展厅”更是关闭了大门,不能进去了。当初玉器展厅里有许多玉器展出,有不少还是珍品。</p><p class="ql-block"> 一圈转下来,总体感觉是景区占地大,景点之间间隔较远,显得有点空旷。二十多年过去,许多建筑的木结构已经损坏没有及时维修,显出了败落的景像。</p><p class="ql-block"> 走出玉苑大门前,回头再看了一眼,想:刚落成的时候心里是很庆兴的,有生之年也难得有机会做了这么一个景区,做得好坏与否自会让人去评说,但我是用心了,于我个人来说也就足够了。但今天看到了这个衰败的景像,难免有点失落。从中也看到了自然界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中,新旧的交替是永恒的定律,好花也没有百日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03-12 二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天之一阁】</p><p class="ql-block"> 天一阁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1982年,天一阁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天一阁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大门口的柱联是顾廷龙用钟鼎文写的:“天一遗形 源长垂远</p><p class="ql-block"> 南雷深意 藏久尤难”</p><p class="ql-block"> 钟鼎文也称之为金文,是指殷商和周朝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是研究这一行的,绝大多数人都读不出来。</p><p class="ql-block"> 廊柱后面,大门两侧的楹联是郭沫若写的:</p><p class="ql-block"> “ 好事流芳千古;</p><p class="ql-block"> 良书播惠九州。”</p> <p class="ql-block">【天之一阁】</p><p class="ql-block"> 大门上方的匾额是当代著名画家潘天寿写的《南国书城》。</p><p class="ql-block"> 潘天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1971年逝世。2015年,他的《鹰石山花图》在嘉德拍卖会上拍出2.43亿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天之一阁】</p><p class="ql-block"> 进大门后,天井正中是“天一阁”藏书楼的主人,范钦的铜像。</p><p class="ql-block"> 范钦,明朝宁波府鄞县人。嘉靖十一年进士登科。嘉靖十一年是公元1532年,二十八年后,嘉靖三十九年,范钦升任了兵部右侍郎。这个官职已经是三品大员,有把兵部右侍郎比作是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p> <p class="ql-block">【天之一阁】</p><p class="ql-block"> “东明草堂”,这是范钦最初的藏书处。范钦号“东明”,于是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东明草堂”。</p><p class="ql-block"> 不过,这个“草堂”已经不是原物,是1980年重建的。重建,意味着原来基本没有什么留下来的东西了,仅仅只有“东明草堂”是个原名,那块匾是上海文史馆馆员著名山水画家沈迈士在九十二岁(1983年)高龄时题的。</p> <p class="ql-block">【天之一阁】</p><p class="ql-block"> 尊经阁在藏书楼的北面,是从宁波府学内迁移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天之一阁】</p><p class="ql-block"> 范钦的藏书楼称“天一阁”,是取自“天一之水”,又称“宝书楼”。当初有藏书七万多卷。编《四库全书》,天一阁献出了许多珍藏本。</p> <p class="ql-block">【天之一阁】</p><p class="ql-block"> 宝书楼前面挖了水池,蓄水以防万一失火时能有水去救火。</p><p class="ql-block"> 后来的皇家藏书楼文渊阁文溯阁等,都是按这个模式去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天之一阁】</p><p class="ql-block"> 而以前藏书楼的藏书,除了怕火,还要怕湿。江南地区有黄梅天,多阴雨湿度大,过了梅雨天,书柜里的书要搬出来晾晒。</p> <p class="ql-block">【天之一阁】</p><p class="ql-block"> 2010年在东北角新建的书库,实现了恒温恒湿控制,更有利于书籍的保存。</p> <p class="ql-block">【天之一阁】</p><p class="ql-block"> 天一阁展出的藏书真是没有几本。</p><p class="ql-block"> 范钦的藏书中,明代各地的方志和明朝乡试会试登科录占了重要地位,还有经部、史部、子部文献。这些虽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研究历史特别是研究明代史不可或缺的资料。但对于一般人,却成了搞不懂的东西。只有这些登科录可以看看,哪些人是哪里出生在哪年中了进士,第几名。</p> <p class="ql-block">【天之一阁】</p><p class="ql-block"> 1986年扩建竣工的东园:挖土为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立柱为堂。使天一阁不单单只是一座藏书楼,而是有了一个近十亩地的园林。</p> <p class="ql-block">【天之一阁】</p><p class="ql-block"> 东园的“凝晖堂”内,陈列了不少砖刻,都是不同版本的《兰亭序》。</p><p class="ql-block"> 这是神龙本《兰亭序》,据考证是从真迹上摹出的作品。形容其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p> <p class="ql-block">【天之一阁】</p><p class="ql-block"> 1996年,天一阁又扩建了南园,使园林更加充实,碧树参天,环境幽静。</p> <p class="ql-block">【天之一阁】</p><p class="ql-block"> 南园中的假山,矗立于池塘之中,俗称水假山。</p> <p class="ql-block">【天之一阁】</p><p class="ql-block"> 天一阁的东南角,有个麻将陈列馆。虽然麻将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介绍它的起源,各种麻将牌。但会使人联想到赌博,放在天一阁藏书楼这样一个地方,总觉得不是十分妥贴。</p> <p class="ql-block">【天之一阁】</p><p class="ql-block"> 无意间拍到的,放大一看,是个奶奶级别的摄影爱好者,背了一个小背包,挎着单反相机。呵呵,几乎与我一样,一个背包,一台相机,随时准备按快门。</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2001年第一次去宁波大隐,拍的自然地形,真是山青水秀。现在这样的自然景色是见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2001年,大隐溪。</p><p class="ql-block"> 大隐溪穿镇而过,向东北方向汇入余姚江,余姚江流到宁波市区后并入甬江,再向东入海。</p><p class="ql-block"> 现在大隐溪依旧流淌不息,只是周边的环境不再依旧,看不到这样的景像了。</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景区北侧的道路入口处,枕石上刻的是余秋雨题的“山水大隐”。</p><p class="ql-block"> “天下玉苑”在余姚县境内,余秋雨出生于余姚县桥头镇,不过现在行政区划变更,桥头镇归属于慈溪市了,桥头镇在大隐镇的北面,相距只有25公里。</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学士阁”的正门。</p><p class="ql-block"> 屋脊上的两个吻头,并没有完全按图纸上的尺寸去做,显得纤瘦了一点,待到你去看时,已经木已成舟。所以建筑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总有不如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学士阁”大门立面的CAD图。</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学士阁”的阁名也是余秋雨题写的,辛已年是2001年。</p><p class="ql-block"> 余秋雨的题字见过不少,他的字有他自己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学士阁内庭园。</p><p class="ql-block"> 西展厅、方亭和荷花池。</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学士阁前的简介牌。</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学士阁的总平面图。</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思路是整个建筑要有中轴线,要显得庄重一点,大门与主体厅堂放在中轴线上。但完全的左右对称会显得过于呆板,于是东西两侧的展厅做了一点错位,不完全对称,用曲廊串连单体建筑,营造分割出院落小空间,增加景深和层次感。</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学士阁前面的状元桥。</p><p class="ql-block"> 我只是做了桥的平面,立面,剖面和石栏杆以及一些节点的大样图。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拱圈由结构工程师去做。但通常的建筑问起这是谁设计的?大都只报建筑设计者的姓名,如苏州博物馆,大家只知道是贝聿铭设计的,其实建筑设计的背后,结构、水电、暖通、室内设计都做了大量关键的工作,只是他们都在幕后不为人知。</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2001年11月,从玉佛塔上拍摄的全景。近处是刚建成的“学士阁”,右上方是“孝子园”,水面还没有开挖。</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孝子园”内的“春晖堂”。</p><p class="ql-block"> 其实就是一座普通的木结构厅堂,与许许多多苏式做法的厅堂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厅堂上方挂的匾额和柱子上的楹联赋予了它独一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春晖,春日里的阳光。唐朝孟郊的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把春晖比作慈母,把儿女比作寸草。</p><p class="ql-block"> 于是,春晖堂里,似乎应该是慈母端坐正中,游子归来,跪拜母亲养育之恩。这时,这个普通的厅堂才担得起“春晖堂”这个名称。</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春晖堂”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寸草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小的六角亭。这样的亭子在苏州园林里和私家庭园中不晓得建了多少。</p><p class="ql-block"> 但许多亭子都会给它起一个名字,甚至还会挂一副对联,于是这个亭子就会与众不同,成了唯一。</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寸草亭”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春晖堂前面荷花池左侧的假山,当初假山上是有滴水下落的,水池里是有涌泉冒波的。但是现在都消失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春晖堂前的简介牌。</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湖中三岛上的四面厅。</p><p class="ql-block"> 这是2002年刚竣工时拍的照片,现在四周大树遮挡,拍不到全景了。</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湖中三岛上四面厅的 CAD 图,正立面和侧立面。</p><p class="ql-block"> 幸亏有了计算机(我们通常称之为电脑)和 AutoCAD 绘图软件,解脱了过去繁重单调的手绘工作,门窗、屋面的瓦楞等许多相同的构件,手绘时非常单调枯燥,是简单的重复劳动,但是如果画得不认真,图面上又会十分难看,因此十分吃功夫。现在计算机绘图就可以拷贝和镜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修改也十分容易。</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月老阁”里的主厅堂“鸳鸯厅”。</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鸳鸯厅”里的木屋架,右边是方木的,左边是圆木的。实在是不显眼,没人会去看。用现在话说,这个创意是失败的。</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 </p><p class="ql-block"> “玉器展厅”,中间是大展厅,两侧是中展厅, 用贴水廊相连。</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玉器展厅”的东立面。重檐八角亭的尖顶使平缓的立面有了一点变化。</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玉器展厅的总平面图。</p><p class="ql-block"> 除了两个出入口在湖岸上,三个展厅和连廊全部都凌空在水面上,总体作合抱之势。中间主体是大展厅,两侧各有一个 L 型的中展厅,左侧向外湖伸出一个方亭,中间内湖水面布置了一个重檐八角亭。亭子高耸的尖顶向上突出,打破了展厅和连廊平缓的屋脊线,使整个建筑的天际线有了起伏变化。</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西隐禅寺。</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六根廊柱是汉白玉透雕的盘龙柱。</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西隐禅寺。</p><p class="ql-block"> 藏经楼,二十多年过去,当年额坊上金碧辉煌的彩画如今已失去了当年的光彩。放生池边的汉白玉栏杆也蒙了一层灰黑。</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秀湖中的岫玉石峰,号称岫玉王。</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西隐禅寺。</p><p class="ql-block"> 这是2001年拍的,汉白玉图腾柱的基座,做工真是不错,据说是河南来的工匠做的。</p> <p class="ql-block">【天下玉苑】</p><p class="ql-block"> 西隐禅寺。</p><p class="ql-block"> 这是图腾柱今天的模样。柱顶发黑,柱身肮脏没有清理保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