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中国 . 记录中国 》系列 :华南·“南粤大地”·广东省(十二)

行者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肇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3.12</p> <p class="ql-block">肇庆</p><p class="ql-block"> 古称端州,14万年前,境内已有人类生活,文字记载历史2230多年。春秋战国为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所设四会县是广东省4个最早建制县之一。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肇庆是两广总督府驻地。</p><p class="ql-block"> 肇庆市是岭南文化、西江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广府宜居山水城市,历史上五次成为岭南或大西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披云楼</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为端州知州郑敦义将端州土城拓为砖城时增建,其楼高三层,属城墙上的瞭望台。因楼矗立在城墙西北段最高处,常有云雾缭绕,故此得名,又有“飞云楼”之称。</p> <p class="ql-block">  披云楼上悬挂有两块匾额,一块为“披云楼”,另一块上书:“岭表南来第一州”。</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披云楼是1989年重建的,楼高19.3米,其外形是仿照江西的滕王阁、湖北黄鹤楼和山西飞云楼而设计的,内部结构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穿门式门拱三层建筑,楼顶为歇山式十字脊结构。</p> <p class="ql-block">肇庆古城墙</p><p class="ql-block"> 初建于宋皇祐五年(1053),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跟大多数古城墙不同,它并不是历史长河中幸存的残墙断壁,而是一座四周较为完整的古代城墙。肇庆古城墙呈长方形,四周长约2.8公里。自北宋起,便拱卫着这一方土地的平安。</p><p class="ql-block"> 肇庆古城墙基本保留了宋代初建时的原始格局,是广东省内唯一主体基本完整的古城墙。为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2014年,肇庆古城墙正式参与由南京、西安牵头的“中国明清城墙”项目联合申遗,期待唤起全世界的进一步关注。</p> <p class="ql-block">  回看历史,宋朝可算是端州的巅峰。一代名臣包拯曾是地方一把手,后来的宋徽宗赵佶,即位前为端王,封地就在端州,即位后给它改了个喜庆名字——兴庆,取意“兴旺喜庆”。兴庆之名只用了几年,就被改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肇庆,宋徽宗还亲笔题写“肇庆府”匾额。</p> <p class="ql-block">丽谯楼</p><p class="ql-block"> 这座楼曾是肇庆府衙的旧址,宋代名臣包拯曾在此任职三年。漫步在公园内,两旁的石狮子威严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低头细看,公园的地面上还镶嵌着石刻的宋朝肇庆府城图,让人不禁感叹于古人的智慧与工艺。</p> <p class="ql-block">  肇庆古城墙始建于宋皇祐年间,初为土城,宋政和三年(1113)扩建为砖城。明、清、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均有修缮。现存的肇庆古城墙上的城砖有宋、明、清、中华民国等不同时代的青砖,规格在30种以上。</p> <p class="ql-block">朝天门</p><p class="ql-block"> 至今仍存的朝天门,是多数游客探寻古城墙的起点。古朴的红色城门,砖墙上长满青苔,挂着一串串红灯笼,正中有“朝天”二字。</p> <p class="ql-block">阅江楼</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历代有修缮,名称也屡次更变,初为崧台书院,继称东隅社学,明崇祯十四年(1641)始命名阅江楼,清初曾改名镇南楼,不久复称阅江楼。</p> <p class="ql-block">  阅江楼楼虽不高,但还是颇具气势。石阶前的一对石狮均以汉白玉石雕成,神态威严。历史记载,这对石狮为永明王朱由榔所建。</p> <p class="ql-block">  阅江楼正面建筑为歇山顶,屋脊上装饰有鳌鱼宝珠,东西两侧则为卷篷顶。正中悬挂的“阅江楼”匾额,出自曾任两广总督的劳崇光之手。</p><p class="ql-block"> 站在阅江楼前望向西江,楼前广场就是昔日叶挺独立团的练兵场,端州武事在此时达到了顶峰。</p> <p class="ql-block">  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成立于肇庆阅江楼,它是由我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武装。在肇驻防期间,叶挺独立团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维护社会秩序,大力支援西江地区农民运动。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担任北伐先遣队,所向披靡,屡建奇功,为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荣誉。</p> <p class="ql-block">  1927年8月,以原叶挺独立团的官兵为骨干组成的部队,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紧接着,原叶挺独立团的部分官兵又参加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纪元。</p> <p class="ql-block">  1961年10月18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来到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参观后题下《登阅江楼怀叶挺及独立团诸同志》七言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伐从征忆昔年,铁军独立一雄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纵教汀泗传天险,终使吴刘受痛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革命前驱红十月,捐躯遗恨黑茶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阅江楼上遗风在,心绕延河烈士园。</p> <p class="ql-block">骑楼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感谢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