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代人的意思,是指一代人的时间跨越长度,即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父、成人母的时长。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结婚。这就是说,现在一代人的时间跨度,不低于20年。</p><p class="ql-block">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一代人的时长跨度,一般为20、25或30年,大多数以25一一30年为代人,并且多以男性计算。但也有特殊现象,不局限于25一一30年的时长。本人在以前的文字中,举例过唐代文学家韩愈,其父韩仲卿比他大50岁。有资料说现代艺人蔡国庆比儿子大43岁,刘德华比儿子大51岁,王刚比儿子大60岁,王奎荣比儿子大71岁,甚至刘诗昆比儿子大84岁,但这些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就说明,人类在繁衍过程中,一代人的时长差别是很大的。25年一一30年的代距是常态,但也不排除代距差别有40年、50年甚至更高的。</p><p class="ql-block"> 但连续几代,代距差别在40岁及以上的有没有呢?AI说,是有的。除了AI说有外,本人在整理湖北应城伍家山《黄氏宗谱》资料的世系源流时,也发现了不是连续几代、而是连续十七代,代距在38年以上、接近40年的现象。这就是伍家山黄氏二分的,破山口黄村的黄承茂和黄承发。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世系源流:</p><p class="ql-block"> 1,黄承茂,名金来。出生于1943年(癸未年),卒于2017年(丁酉年),终年74岁。世系图:</p><p class="ql-block"> 1世秘泰一2世鼎一3世重才一4世璞 一5世伯雄一6世大旨一7世汉鼎一8世书高一9世海一10世映奎一11世廷凤一12世志珍一13世则沾一14世金履一15世一开春一16世国琪一17世承茂</p><p class="ql-block"> 2,黄承发,名火顺。出生于1945年(乙酉年),卒于2020年(庚子年),终年75岁。世系图:</p><p class="ql-block"> 1世秘泰一2世鼎一3世重才一4世璞一5世伯雄一6世大旨一7世汉鼎一8世书高一9世海一10世映璧一11世廷诏一12世志服一13世则恒一14世金举一15世一开纪一16世国贤一17世承发</p><p class="ql-block"> 从黄秘泰至黄承茂,共十七代历时647年,以黄秘泰1370年来伍家山计起,平均每代间隔38,06年;从黄秘泰至黄承发,共十七代历时650年,年均每代间隔为38,24年(以下均以黄承发为例)。</p><p class="ql-block"> 在世系溯源中,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据相关资料和风俗、传说认为,江西分宁(今修水)双井黄氏很可能是伍家山黄氏的源头。因为有一位符合明初"江西填湖广‘’时"三丁抽一"政策的伍家山的"未来者"一一"钦‘’的人。虽然他较为满足伍家山始迁祖黄秘泰父亲的条件,但也有疑惑,那就是他是分宁黄氏始迁祖黄玘的第十二世孙、分宁黄氏显祖黄庭坚的第六世孙。黄庭坚(1045年一1105年),从其去世到黄秘泰明洪武庚戌年、即1370年迁居伍家山,相距六代,265年。六代人,265年,每代平均时长为44,17年。这样一算又觉得不可能,代距相隔时间太长,如果这样一两代人还有可能,但连续六代,那是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 但经过分析,是有可能的。</p><p class="ql-block"> 一,连续六代代距44,17年是可能的。黄秘泰至黄承发共历十七代,650年,每代代距38,24年,这是不常见的。连续十七代、650年,每代代距38,24年啊!应该是比连续六代的44,17年更为少见的。在这十七代中是每代均衡地38,24年吗?肯定不是的。这中间肯定发生了连续六代、七代或八代代距接近、相同或超过44,17年的。</p><p class="ql-block"> 二,民国九年(1920年)《黄氏宗谱》宗派篇注明:"古派,按旧谱秘字前尚有钦字一派,有派无名。系未蒞兹伍家山者,既不能征,故从秘字开始耳“。这说明,伍家山始迁祖黄秘泰之前,有"钦'字派的人存在,而且这位钦是黄秘泰的前辈,即父亲。这位钦,就是前面讲的黄庭坚的第六世孙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在计算从黄庭坚至钦的六代,计265年,是从黄庭坚的卒年,计算到了黄秘泰迁到伍家山的明洪武庚戌年,即1370年。我们可以想象,黄秘泰既然是伍家山黄氏的始迁祖,迁来伍家山时应该是一个成年人、一个年青人或是一个中年人。一个成年的年青人,年龄应该是在20岁或以上;如果是个中年人,年龄应该在40岁及以上吧。那从黄庭坚至 1370年中间是不是包含了黄秘泰的青年或中年人的这个20年或40年及以上呢?回答是应该包含了。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把从黄庭坚至 1370年的265年间、算成历时七代人或六代半人。黄秘泰在1370年前的时间中的20年或40年,算成一代人应该不为过。如果认为算一代人不合理,算半代人应该可以吧。如此一来:</span></p><p class="ql-block"> 1,从黄庭坚至黄秘泰的1370年经历了6,5代,265年,平均每代代距为 40,77年。</p><p class="ql-block"> 2,从黄庭坚至黄承发径历了二十三代,915年,平均每代代距为39,78年。</p><p class="ql-block"> 3,从黄秘泰的1370年至黄承发经历了十七代,650年。平均每代代距39,39年。</p><p class="ql-block"> 以上数据显示,这三组数字之间的差距值仅为0,99年和1,38年,可以忽略不计,趋于平衡。排开这个算法,就按从黄秘泰的1370年至黄承发的2020年的650年间,经历十七代计算,代距38,24年也与44,17年的差别不是太大,为5,93年。这5,93年的差别可是历时十七代650年啊。在这650年十七代中肯定有代距20年的,25年的,30年的。有代距年数少的,就必然会有代距年数多的。在平均代距38,24年的基础上,代距超过40年、44年的连续多代,应该以是可以接受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过以上讨论,说明连续6代,每代代距在40年以上,暂时认为是可能的,也可能在历史上真实发生了的,也许还正在发生,或许在今后也会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黄 . 映 . 雪</p><p class="ql-block"> 2 0 2 5 年 3 月 1 2 日</p><p class="ql-block"> 于 蒲 阳 ( 应 城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