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诗意春天的课堂——25级文学班开学第一课 2025.3.10

燕子

<p class="ql-block">2025.3.10日,辽宁老干部大学开学第一天。迎着朝霞,我们回到了期盼已久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当青春靓丽、满面春风的汐濛老师站在文学班讲台上的时候,新老学员们立刻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汐濛老师来辽宁老干部大学授课的时间不算长,但授课口碑极佳。在两个校区受到广泛的赞誉。今年开设的两个文学班都是人气爆满,开学首日 ,几乎座无虚席。</p> <p class="ql-block">汐濛老师首先以春天为话题,提出了一连串的设问:春天是什么?春天有什么?春天做什么?接着,以诗文赋予了优美的作答。</p> <p class="ql-block">这些优美的文字,犹如一幅幅展开的春天的画卷,引发学员们对春天的向往和期盼。</p> <p class="ql-block">春天做什么?老师引用了元代张可久的诗句“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使我们感受到春天诗意般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在这样美好的春天里,我们当以热爱之初心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学习文学能为我们带来什么?</p><p class="ql-block">汐濛老师引用了南宋文学家范成大的诗句</p><p class="ql-block">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展示的田园之乐;</p><p class="ql-block">是蜻蜓立荷,夜雨春韭的生活切片;</p><p class="ql-block">是一蓑烟雨,悠然见山的精神境界。</p><p class="ql-block">在世界科技与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的今天,汐濛老师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文学能够使我们获得生活中的“至味清欢”。真是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关于课程教学的方法:汐濛老师采用了不同于孤立地解读文学作品的方式,而是采用“以文学史为骨,以经典作品导读为肉的学习系统”。把经典作品的解读与时代背景、与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以及哲学、历史诸多学科联系起来。这种见木亦见林的整体观,使学员能够清晰地感知中华文脉的发展、演变的脉络。汐濛老师以渊博的知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严谨的专业态度、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设计的这套</span>教学系统,将惠及众多学员。在晚年能够有幸倾听如此高水平的优质课程,真是莫大的荣幸!</p> <p class="ql-block">关于即将开始学习的课程,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颇具代表性的问题: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高峰,为什么要学元明清文学?这也正是我的疑问:对于元明清,尤其是元代文学,并不以为有多大成就。老师引用了学术界颇具权威性的胡适先生的一段话,发人深省,极大的引发了我们要探究元明清文学的好奇心。</p> <p class="ql-block">接着,汐濛老师开始了《元代文学绪论》的课程。她以渊博的学识、流畅的语言、饱满的热情娓娓道来。在讲台上,她如晨光下初绽的百合,温柔与知性在眸光中流转。</p> <p class="ql-block">这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一次春天的旅行,一次心灵与春天的对话。</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诗意的课堂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沐春风,</span>收获知识、收获感动、收获希望!</p><p class="ql-block"> 三好校区 25级文学班 </p><p class="ql-block">摄影:狄学林 郑阳燕</p><p class="ql-block">文字及制作: 郑阳燕</p><p class="ql-block"> 2025.3.11 </p> <p class="ql-block">后记:几年来,跟随汐濛老师学习,在南北两个校区同时听汐濛老师的课。对汐濛老师的课程设计、教学风格、人格魅力感受颇深,并被其深深地折服。学员们一致交口称赞老师讲的好,究竟好在哪里?我想以开学第一课展示这一点,展示文学课竟然能够具有如此诗意和美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