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月十八祭父 </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乙巳蛇年正月十八,在我半个多世纪的记忆里,虽然时光的洪流奔涌不息,可有些伤痛却如刻在灵魂深处的烙印,任凭岁月侵蚀,也无法磨灭分毫。今天,距离那令人心碎的1968年正月十八,已经过去了57载春秋,可每当忆起,往昔的一切仍如在昨日,痛苦与思念依旧将我紧紧裹挟。</p><p class="ql-block"> 回溯至1938年正月十八,那是黎城县的至暗时刻,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无情地践踏这片土地,他们突破了山西省五大关隘之一的黎城县东阳关。英勇的川军李家钰部虽然拼死抵抗,以血肉之躯筑起防线,2000将士血洒疆场,他们的牺牲如此壮烈,却终究没能抵挡住装备精良、拥有飞机大炮的日军。随后,黎城县城沦陷,山河破碎,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那是国之仇,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痛,它时刻提醒着我们,那段屈辱的历史绝不能被遗忘。</p><p class="ql-block"> 而1968年的正月十八,又一场灾难降临黎城县。在那“文革”混乱的派性争斗中,后来发展到武斗,联派攻打县城,硝烟再度弥漫,整个县城陷入一片混乱,房倒楼塌,满目疮痍,尤其是县医院、县服务公司、县招待所三座60年代标志性建筑被炮弹摧毁,红派不敌而纷纷逃走,联派占据了县城。就在这样的混乱里,我最敬爱的父亲,您既无参加红派也没参加联派,却被无辜地从家中带走。那些坏人无视您的清白,无视您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贡献,将您残忍地杀害。那是家之恨,是我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p><p class="ql-block"> 如今,站在这岁月的长河畔,我满心悲戚,提笔写下这篇祭文,缅怀我敬爱的父亲王焦胜。</p><p class="ql-block"> 父亲,您生于乱世,却怀揣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抗战时期,在那巍峨的太行山革命老区,您毅然投身革命,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黎城县民主政府一名交通员。那时的您,年轻而坚定,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不顾个人安危,只为完成一个个艰巨的任务。每一次出发,都可能是生死离别,但您从未有过一丝退缩。您传递的不仅是文件书报,更是革命胜利的希望,为抗战的胜利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您从著名的革命老区黎城来到曾是潞安府的新生长治,成为一名中级法院的法警。穿上警服的那一刻,您肩负起了守护一方平安的重任。后来,在组织的安排下,您又前往太原山西省政法干部学校学习,在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上不断提升自己。学习归来,您被分配到陵川县,先后在法院、检察院工作。在工作中,您机智勇敢,面对新中国成立后狡猾的特务,您总能敏锐地洞察他们的阴谋,将其绳之以法;面对纷繁复杂的刑事、民事案件,您不辞辛劳,克服重重困难,抽丝剥茧,寻找真相。您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上级部门与县委、县政府的嘉奖,这些荣誉是您的骄傲,更是我们全家的荣耀。至今家里还收藏着您的奖状与奖品,其中有一个奖品精装笔记本,听我母亲在世说,那是您用命换来的。因为陵川县城处于低凹,有一年汛期,在上游水库组织防汛,用草袋加固堤坝,由于长时间在雨水中劳作,又连日吃不饱睡不好,突然晕倒后被洪水冲进水库里,在生命最后的一刻,是一个在山东黄河边长大、水性好的人将你捞起,送医院后才将您的命捡回来。</p><p class="ql-block"> 1964年,您作为共产党员、革命干部,积极响应党的“城市返乡”政策,您带我们一家回到家乡黎城县。在县委农村工作队,您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的疾苦,为落实党在农村工作的政策,为改善农村生活而努力;在县公安局,您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全县农村治安混乱的情况下,您主动下到柏管庄乡公安特派员的岗位上,守护着一乡的安宁。然而,命运却如此残酷,在那动荡的“文革”时期,红联两派武斗,您坚守自己的原则,没有参与其中,选择在家中明哲保身。可即便如此,您还是没能逃过坏人的毒手,在1968年正月十八那个狂风大作,寒冷的日子里,您被残忍从家里带走,然后活活打死在县招待所。从此,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自您含冤而去,家中的重担便无情地压在了母亲柔弱却坚强的肩上。上有十六岁的哥哥,下至年仅四岁的弟弟,我们姐弟六个嗷嗷待哺,而政治的迫害如阴霾笼罩,经济的折磨似枷锁缠身,生活的艰难程度难以言表。但母亲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她用那单薄的身躯,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小小的天空。</p><p class="ql-block"> 为了还您一个公道,母亲不辞辛劳,踏上了漫漫申诉之路。她北上京城,远赴太原,又奔波于长治,每一步都饱含着艰辛与执着。她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您喊冤告状,让真相大白于天下。</p><p class="ql-block"> 终于,党中央英明的政策如破晓的曙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县委为您平反昭雪,那一刻,积压在我们心中多年的委屈与痛苦,似乎终于有了宣泄的出口。我还清楚地记得,1973年春季的一天,满山遍野的桃花与杏花相争怒放,在您工作最后一站的柏官庄公社,有县委组织部领导、公社领导,还有周边群众与我们全家齐聚一堂,为您召开了平反昭雪及追悼大会。那一天,天空中仿佛都弥漫着正义的气息,您的冤屈得以洗刷,我们全家也终于讨回了公道。当我们全家坐在由县里安排运输公司大卡车上返家的时候,我们唱起了革命歌曲……</p><p class="ql-block"> 更令人欣慰的是,案件侦破,凶手被成功抓获,并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他们的恶行得到了应有的报应,这也算是对您在天之灵的一种慰藉。</p><p class="ql-block"> 父亲,其实在您离世前,我只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在我的记忆里,对您的印象只是片段,尽管如此,我常常想起您,想起您那和蔼的笑容,想起您对我的谆谆教诲。想起您扛着我在县城的戏园看电影,用自行车带我去乡下走亲戚,晚上在油灯下让我认字,在自留地里叫我怎样抱地……想起您用自己短暂的人生,诠释了忠诚、勇敢和正义。您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我永远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父亲,如今,57年过去了,我也由一个顽童变成了一位雪染双鬓60多岁的老人,我还骄傲地告诉您,我这前半生,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没给你丢脸。在事业上从一名普通邮递员到优秀共产党员;从一名普通干部到正科领导干部,直至退休前职级还达到了三调,也就是副处最高档。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如意的伴侣、您的儿媳田建利,她的父亲,也就是您的亲家,是您生前的好友田方元。我俩育有一男一女,姐弟俩也都结婚生子,我已有了一个外甥,一个孙女,也已是一个三世同堂、温馨幸福的大家庭。此时,我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让我再看您一眼,再听您说一句话。放心吧父亲,我不会忘记您,每到清明,我都会来到您的墓前,为您献花上香,寄托我对您的无尽思念。</p><p class="ql-block"> 父亲,愿您在天堂安息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孝三儿王苏陵叩撰</p><p class="ql-block"> 2025年正月十八</p> <p class="ql-block">父母生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陵川县法院与张院长合影</p> <p class="ql-block">1958年父亲和同仁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太原山西省政法干校学习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陵川荣获的奖状</p> <p class="ql-block">父亲生前写下自己的简历。</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陵川工作与我们一家子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太原刚学会摄影技术后在家试验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陵川工作时我姥姥与舅舅去看我们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我大哥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奶奶的遗像</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留下的遗物(两个笔记本,一本新华字典)</p> <p class="ql-block">陵川人民政府赠给父亲的奖品。</p> <p class="ql-block">父亲留下的工作笔记</p> <p class="ql-block">《黎城县志》上记载下了父亲的简历</p> <p class="ql-block">父亲简历内容</p> <p class="ql-block">三儿子的我没有给父亲丢脸,这是我出版的部分书刊</p> <p class="ql-block">三儿子的我没有给父亲丢脸,这是我在工作中获取的部分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跨入新世纪后咱家的全家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