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海盐场:山海之间的“天空之镜”

一哥_Apollo

在海南岛西南角,在山海相拥的乐东莺歌海镇,藏着一片被阳光与海水雕琢的银白秘境——莺歌海盐场。 这里北倚尖峰岭,群山如屏,阻隔了北方的风雨;南临北部湾,海潮与阳光在此共舞,终年烈日当空,年均日照超2354小时,海水含盐度高达3.5波美度。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3800公顷的滩涂化作棋盘般的盐田,绿莹莹的蒸发池、黄澄澄的卤水池、白晶晶的结晶池层层递进,宛如一块巨大的天然调色板。盐工们称这里是“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的奇迹之地,郭沫若的诗句恰如其分地描绘了盐田与自然的共生之美。 阳光下盐堆如皑皑雪山连绵起伏,天地一色,纯净如镜。劳作的身影点缀其间,木耙划过水面,涟漪荡开金色的碎影,恍若一幅流动的油画。 莺歌海盐场的历史,是一部人与自然的抗争史诗。1958年,5600余名转业官兵和建设者挺进这片蛮荒沼泽。 他们以“一肩一筐一铁锹”的原始工具,在芦苇与淤泥中开凿出38平方公里的盐田,两年完成2000万立方米的土方工程。 茅草棚为屋、野菜糠饼为食,却以“以一当十”的豪情,让盐场在1962年创下年产32万吨的辉煌纪录。 <br>盐场的开发更承载着民族记忆。当年,日军曾觊觎着这块资源,计划打造“东亚第一大盐场”,却因战败而未竟;国民政府也曾计划开发这里,却又以“蛮荒艰险”为由放弃。直至新中国诞生后,这片土地才真正焕发生机,成为我国华南最大盐场,产品远销中南诸省。 <br><br><br>  <br> “莺歌海的盐是甜的”——这句看似矛盾的话,藏着盐工对生活的诗意诠释。古法制盐因杂质略带苦涩,而现代工艺通过四次蒸发提纯,终得氯化钠含量超96%的纯净盐粒,入口竟有淡淡回甘。 在盐业改革浪潮中,莺歌海盐场以“盐产品+盐文化”开启转型。昔日的厂房已经变身为文旅基地, 盐场人的自豪,更融于一首代代传唱的民谣:“草是我们除,路是我们开,汗珠结成满地银……”字字铿锵,诉说着开拓者的坚韧。 游客可在这里夜宿盐场木屋,晨观盐田日出,暮听海浪低吟,在盐与海的故事中,感受“天空之镜”的纯粹与历史的深沉。 盐场旁废弃的铁轨与老式车厢,锈迹斑驳却整齐如昔,像一条时光隧道,将人带回火红的建设年代。 在时光的隧道中,我们感悟到了前辈们用自己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我们后人创造了今天的幸福,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之美。 莺歌海盐场,既是大自然馈赠的杰作,更是人力书写的史诗。盐粒的晶莹,映照着山海亘古的壮美;铁轨的锈迹,铭刻着几代人的热血。若你踏上这片银白之地,请俯身轻触盐田,让指尖的咸涩与眼中的璀璨,带你读懂这片土地“咸”与“甜”交织的灵魂。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观赏!!!</p><p class="ql-block">一哥_Apollo编创</p> <div><br></div><div><br></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