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蛋的情怀

暠本淡定

<p class="ql-block">土鸡蛋,这一称谓涵盖了在农家自然环境中散养鸡所产之蛋,亦称柴鸡蛋。它们同属土鸡蛋系,但其间亦有细微差别:山鸡蛋、柴鸡蛋几乎等同,特指山区丘陵地带,以高粱、红薯、玉米等粗杂粮喂养土鸡所产之蛋;土鸡蛋、草鸡蛋近乎相同,多出自平原湖汊地带,以水稻、小麦、花生等粗杂粮喂养土鸡所产。这几种鸡蛋皆为纯天然、无污染之物,承载着乡村的质朴与自然。</p> <p class="ql-block">土鸡蛋,这道天然、健康的美食,宛如乡村生活的一抹亮色,深得人心。往昔,农村家家户户养鸡,那房前屋后、山林野地间,鸡群觅食的身影,公鸡的嘹亮打鸣,母鸡下蛋后的欢唱,皆是乡村生活不可或缺的烟火气。那时,鸡蛋稀有珍贵,是人情往来的佳礼。孩童生日,长辈赠一枚水煮鸡蛋,寓意健康成长;贵客临门,一碗热气腾腾的荷包蛋,尽显主人的热情;亲友添丁,十枚鸡蛋为礼,既大方又实用;探望病人,鸡蛋更是不可或缺的滋补品。农户养鸡,积攒鸡蛋换取日常开销,这不仅是经济来源,更是乡村生活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变迁,养鸡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鸡蛋如同工业产品般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与乡村,成为餐桌上的寻常之物。而土鸡蛋,这个充满争议的概念,在我心中却始终有着特殊的地位。尽管专家言之凿凿,称鸡蛋的营养价值并无差异,但这丝毫未减大众对土鸡蛋的钟爱。</p> <p class="ql-block">两种鸡蛋,源于截然不同的饲养环境,其营养价值与口感自然有所区别。养鸡场的鸡,生活在封闭环境中,以饲料喂养,仿佛一个个产蛋机器;而农户养鸡,鸡群在户外自由觅食,活动量大,食料丰富多样,从玉米谷物到野草青菜,再到昆虫飞蛾,皆为鸡群的天然食粮。环境与饲料的天然,使得人们坚信土鸡蛋的营养价值更为丰富,有害物质含量也更少。</p> <p class="ql-block">然而,辨别两种鸡蛋却并非易事,它们形状相似,外观一致。唯有细心观察,方能发现土鸡蛋蛋清更为浓稠,蛋黄颜色更加艳丽明亮。水煮土鸡蛋,那浓郁的蛋香,独特的风味与口感,令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如今,土鸡蛋愈发稀有,集市上难觅其踪。饲料鸡蛋价格低廉,货源充足,土鸡蛋因成本较高,养鸡的农户大幅减少。年轻一代纷纷进城,乡村中留守的老人,依然坚守着传统的养鸡方式。他们不愿放弃田土,不遗余力地耕种劳作,每年收获的玉米谷物,价格低廉,难以变现,积压在家。养鸡下蛋,成为老人们将库存粮食变现的方式。积压的玉米谷物、田土里的瓜果蔬菜,皆为养鸡的天然饲料。产出的少量土鸡蛋,能够快速出售变现,养鸡成为许多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p> <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贵溪农村,一个交通信息不发达的地方。小时候家中贫困,一年难得吃几次肉,鸡蛋便成了家中除肉之外唯一的“荤”菜。其特有的风味与营养价值,让我深深着迷。如今,鸡蛋有了新的称呼——“土鸡蛋”。这个“土”字,并非贬义,而是赞美之词,代表着农村人自己散养的鸡所产之蛋,无任何添加剂。这样的鸡蛋珍贵无比,集市上几乎找不到纯正的土鸡蛋,尤其是家中有孕妇和孩子时,仅靠市场上购买的土鸡蛋难以满足需求。最可靠的办法便是从乡村源头寻找,乡亲邻居知根知底,能买到真正的土鸡蛋,吃起来也更为安心。然而,乡邻们能随时出售的鸡蛋并不多,有的留给城里的儿孙,有的早已被预定。每年春季虽是产蛋高峰期,但要想购买足够数量的土鸡蛋,依然十分困难。</p> <p class="ql-block">土鸡蛋,个头不大,却在当下成为人们钟爱的绿色食物,比鱼肉更加珍贵。于我而言,土鸡蛋有着特殊的情感,尤其是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里,它为许多家庭的厨房和餐桌增添了香味。它是煎、炒、炸、炖、焖、煮、卤、烹、蒸等各种做法中的一道特殊材料,不仅是一道菜,更是成长与记忆的象征,夹杂着浓浓的家的味道,是乡村生活的一种写照。</p> <p class="ql-block">随着坚守乡村的老年人逐渐减少,土鸡蛋或许将成为人们的记忆。然而,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能品尝到这种天然的美味,让乡村的烟火气继续传承下去,让乡村土鸡蛋那纯正的味道永留心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