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故事

辽宁吕宪日

<p class="ql-block">  榕树具有风景园林历史人文景观价值,在我国有历史悠久的榕树文化记载、文物见证,还有源远流长的榕树文化传说。今天是中国第47个植树节。自1979年设立以来,植树节的设立旨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人们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今天与大家分享用榕树来敌打仗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①郑成功以榕制敌</p><p class="ql-block">明朝后期,郑成功奉命率军收复台湾,打败荷兰占领军,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为国家统一大业立下殊功,成为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相传这场胜利与榕树相关,演绎出一段”郑成功以榕制敌“的动人故事。郑成功奉命后,先屯兵厦门、漳州一带,日夜操练水军,期间几次与荷兰军队在海上对阵小试锋芒均受挫折,原因主要是荷军船坚炮利,郑军的小船小艇无法靠近大船,郑军使用的钩镰松木柄也很容易被荷军的腰刀砍断,士兵上不了敌船。郑成功终日愁眉苦脸,闷闷不乐,苦无良策,若换铁柄,虽难砍断,但笨重不灵,使用不便,而且要新造铁柄装备全军,也非短时间可以完成。有一天,郑成功边思考边漫步,信步来到佛教之地经南山,遇见一位高僧,谈吐之间透露出自己的苦闷烦恼。高僧听了若有所思,指点说:榕树可解此难,不妨一试。求到高招,郑成功立即命令全军将士截取榕树下垂扎入地面、粗细相当、能够适用的榕根作钩镰枪柄,先截断下部,用油浸泡一昼夜,让悬根汲泡桐油,然后装上钩镰,一试果然成功。那泡过桐油的干枯榕根坚韧无比,刀枪不入。闽南地区遍地榕树,收集榕根并非难事,没用多少时日就把部队装备起来了。为加强战斗力,增添保险系数,郑成功专门组成榕军负责前驱先锋,号称”榕棍神兵“。发起总攻后,榕棍大显神威,荷军的腰刀无法砍断钩镰柄。郑军所向披靡,一举收复台湾,台湾收复后,郑成功尊称榕树为”大将军“。后来海峡两岸使用榕棍习武者不乏其人,那榕棍俗称”郑家棍“。</p> <p class="ql-block">②毛泽东倚榕用兵</p><p class="ql-block">1932年4月,毛泽东从江西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打福建漳州,在天宝山一带与驻漳国民党张贞一个师的兵力对峙,战斗非常激烈,当时 ,红军主力已全部进入漳州南靖县,辖区内无一防空设施,不时遭到敌机的猛烈轰炸。参谋人员请示毛泽东,指挥所设在哪里,毛泽东依然镇定自若,笑着指了指路旁一棵擎天巨伞般的大榕树说:风景这边独好。这棵榕树浓荫蔽日,覆盖数亩,且无数扎根环绕,树干有几十个洞穴,洞洞相通,刚好容下红军指挥所的人马、电台及工作人员,瞭望哨也设在榕树梢的浓荫之中。此榕树果然巧助毛泽东用兵作战,敌机在榕树顶上空飞来飞去,未能发现红军的指挥所设在大榕树下面。毛泽东坐镇榕树下指挥作战,观察四周动静,据实调兵遣将。由于正面敌人火力太猛,红军几次发起冲锋强攻漳州城都受阻后,毛泽东仔细观察后,决定改变策略,命令红军一个师迂回到天宝山东面,截断敌人退路。此招果然奏效,敌人一看退路断了,敌将被歼当俘虏,军心大乱。红军趁机发起总攻,最终攻克漳州,歼敌6个团,此役大获全胜,似有榕树一份功劳。</p> <p class="ql-block">③郑虎臣为国除奸</p><p class="ql-block">漳州城南的木棉庵,屹立着一排碑林和一座古亭,亭碑左侧长着一株参天挺拔的古榕,这株因遭数次火灾而尚存的古榕,其树龄已无法考证。其树干纵横交错,盘根错节,树高16厘米,冠幅直径20厘米,胸径1.5米,庞大的树冠郁郁苍苍,浓荫蔽日。其树冠覆盖着前后两进的木棉庵,左边树冠掩映着碑林和木棉亭。榕树与庵亭碑林一起,向人们述说着一段历史往事。南宁末年,朝政腐败,元军现下,因群臣弹劾,贾似道以误国罪被贬为高州团练副使。德祐元年(1275年),会稽县郑虎臣奉旨监押受贿奸相贾似道于岭南途中,投宿木棉庵,满怀国恨家仇的郑虎臣乘机诛贾于此。1936年,后人为纪念此事而建木棉亭,并立建亭碑记两块,人们凭吊庵榕亭碑,讴歌忠义之士为国除奸的伟大壮举,唾弃奸相祸国殃民的罪恶行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