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道 古亭 古树</p><p class="ql-block"> 文/红玉</p><p class="ql-block"> 七月的一个周末,顶着炎炎的骄阳,与文友们随着那山野清风的脚步,一路欣喜着寻觅那瑶乡夏日的静谧。穿过村庄,绕过田野,一幅由古道、古亭、古树绘制成的古色画卷便呈现在眼前,迎接着这群有心人的探访。</p> <p class="ql-block"> 古道,即萧贺古道,潇贺古道扼湘桂之间南北交通之咽喉,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路面由鹅卵石一粒一粒平铺而成,整齐匀称,如同苞米一样排列有序,也称“苞谷路”。从秦至今,潇贺古道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道上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不尽胜数。听前辈说,邓小平曾率领红七军途径勾挂岭至广西桂林。沿途草木茂盛,阡陌交错,瓜果飘香,彩蝶飞舞,偶尔一阵微风拂过,令人神清气爽。漫步在古道上,大部分路基已损毁,但依稀还可看到人籍过往,岁月的风霜在每一块石头上刻下深深的痕迹。阳光下,鹅卵石折射出柔和而多彩的光泽,显得格外迷人耀眼。绵延的古道,古韵悠然,穿越山川河流,承载着无数行人的足迹与梦想,红色文化也在此代代传承。蜿蜒的古道迎来送往,连接了过去与现在。它不仅指引着瑶乡人的未来,也承载着他们无尽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古亭,即惠风亭,位于湖南江华县大路铺镇牛角湾村,建于光绪十九年(1893)。亭为石木结构,南北两头为三级马头墙状,墙顶立一石雕宝葫芦。两侧为鳌鱼,鱼尾上翘。一、二级马头墙垛为吻尾弯翘,中部开拱门,萧贺古道由北向南从亭中穿过。百年的古凉亭,每一块石板,都可能隐藏着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古亭是过往行人遮风避雨和歇脚的地方,也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场所。亭内四根石柱,镌刻两幅楹联,“志奋前程须展骥;肩息此地好停骖”和“登程备应羊肠险;坐石权听鸽语安”。楹联诗展示了古人积极进取、珍惜当前时光的生活哲理和文化品味。古亭,每一道斑驳痕迹都是风雨的洗礼。望着石壁模糊的字迹,突然想起杜甫的《岁暮老怀》:故人今已矣,三叹有遗音。恍若,看见古人歇脚的身影,听到古人叹息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古树,即古樟。惠风亭的西北角旁有一古樟,树干粗壮,要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树龄大约有三百多年。站在古樟下,感觉头顶撑着一把巨大的伞,热浪瞬间隐退,一股清凉的香味直入脾胃,浮躁的心灵也得以宁静安然。古樟的根须深深扎入泥土,如同在向大地母亲汲取无尽的乳汁,更好地为惠风亭及过往的行人提供一片凉爽的庇护。周围的野花野草竞相生长,散发着淡淡的芬芳。微风轻拂,树叶摇曳,它们仿佛在窃窃私语,与麻雀讲述着古老的传说,与云朵呢喃着心中的秘密。古樟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历史的见证,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更是瑶乡人心中永恒的记忆。长焦镜头下,这棵饱经风霜、高大挺拔的古樟,以其博大的胸怀,深深地铭记在每一位访客的心灵深处。</p> <p class="ql-block"> 古道、古亭、古树,它们是这瑶乡热土上一道最靓丽的风景,是岁月中最温暖的记忆。愿这份古老的宁静,永远伴随着你和我。让我们的脚步在未来的日子里,也能像古道一样,坚定而从容的延伸远方……。</p><p class="ql-block">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