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古县衙~千年历史的瑰宝

东海

<p class="ql-block">慈城古县衙,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建筑群,是旧时慈谿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步入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这里的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廊道相接,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和建筑风貌。那挂着“惠裕廊”牌匾的传统建筑,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慈城古县衙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由第一任知县房琯创建,至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初建时选址在浮碧山上,然而历经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县衙多次被毁。现存的县衙是按照光绪年间《慈溪县志》重建的,占地四万多平方米。站在县衙前,青灰相间的墙面装饰和镶嵌的图案元素,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严谨的慈城古县衙,不仅展现了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还透露出浓厚的历史韵味。在那古色古香的小巷子里,墙壁上挂着的“江南第一家”、“清廉家风馆”等牌匾,仿佛在向每一位来访者讲述着这里曾经的辉煌与清廉家风。</p> <p class="ql-block">在仪门和大堂间的甬道里,一块石碑静静地矗立着,前刻“公生明”,后书“廉生威”。这不仅是对古代官员的警示,也是对现代人的启迪。那古色古香的大门,仿佛在守护着这一方土地的公正与廉洁。</p> <p class="ql-block">县衙坐北朝南,中路主体建筑包括大门、仪门、六部房、大堂、川堂、二堂、清清堂等;东路为县丞署建筑群,整组建筑气势宏伟,形制严格。那坐落在翠绿中的建筑,屋顶覆盖着青灰色瓦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风雨历程。</p> <p class="ql-block">仪门和大堂间的大院分别是东西科房。东科房为户房、钱科、粮科,西科房则是吏、礼、兵、刑、工五房。那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大厅,屋顶覆盖瓦片并设有木质屋檐,周围种植的绿色植物,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慈城古县衙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建筑艺术的瑰宝。那古色古香的房子,屋顶覆盖着瓦片,门前两侧各放两盆植物装饰,门上方还挂着“慎思堂”的牌匾,仿佛在提醒着每一位来访者,要深思熟虑,谨慎行事。</p> <p class="ql-block">这些历史遗迹展示了古代县衙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为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那黑色石碑上的文字,记录着历史的点滴,为后人提供了了解过去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在后院“二堂”位置,有一条灰色方形唐砖砌成的甬道,上面刻有“通十四年”的铭文砖,见证了慈城县衙自唐代以来千余年的历史。那透过玻璃地板看到的整齐排列的砖石地面,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慈城县衙最珍贵的是一段唐代的砖砌甬道,这些一千多年前的砖头,呈深灰色、方形、只一指宽,一层层排列整齐,堆积起一条倾斜的1米宽的狭长甬道,是盛唐时期县衙门大堂的遗迹。那展板上的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遗址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性,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县衙内设有廉政主题文化园——清风园,已成为浙江省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那博物馆内的大型铜钟,被放置在黑色底座上,并通过一根铁链与之相连,仿佛在敲响廉洁的警钟,提醒着每一位来访者要清正廉洁,不忘初心。</p> <p class="ql-block">那古色古香的小庭院,地面铺着青石板路,两侧种满了绿植树木,营造出宁静雅致的氛围。墙壁上的“清”、“廉”等字样,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清廉的重要性,提醒着每一位来访者要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