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5日,丰都县包鸾中心小学校科学组4位教师进行了精彩的赛课,四位老师同台竞技,用精彩的课堂点燃了孩子们不断探索的好奇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精彩课堂 携手同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一节课,杨晏老师执教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化石带给我们的信息》,让我们踏上探索古生物神秘之旅。他紧紧围绕让学生了解化石及获取古生物信息的核心展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探索化石奥秘的兴趣,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奇特化石图片,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将他们带入远古神秘世界,巧妙结合动画演示与生动比喻,把复杂地质变化和生物演变简单化,学生理解轻松,小组合作探究环节,老师提供丰富化石模型和资料,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化石特征,推测古生物形态、生活环境等。小组讨论热烈有序,各抒己见又相互补充,锻炼合作、观察和分析能力。老师巡视指导,适时引导启发,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提醒学生从化石纹理、结构细节推测古生物习性。</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李秀芳老师带我们《观察微生物》,让我们认识生物世界打开了新的创口。她以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微观世界,堂课围绕让学生认识常见微生物形态结构,掌握观察方法展开,每个教学环节都紧密服务于目标,学生最终能准确识别多种微生物,并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重难点处理巧妙,借助生动动画展示微生物运动和繁殖,把抽象知识直观化,学生轻松理解。采用多种教学法融合。</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秦廷忠老师带我们探索《光源》,他紧紧围绕“光源”主题展开,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光源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教学设计科学严谨,通过自然光源 (太阳、萤火虫)与人为光源(灯泡、手电筒)的对比,帮助学生构建概念框架。课堂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实物观察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利用视频展示极光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多样,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辨析发光物体与光源的区别。实验操作环节 (观察手电筒发光路径)有效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实证意识。学生参与度高,积极互动,能主动举例生活中的光源实例。</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课,李双老师带我们感知《昼夜的交替》,围绕“昼夜交替现象”展开,教师通过地球仪模拟演示和动画视频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呈现地球自转与昼夜形成的关系,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自主归纳出昼夜交替的成因,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理念。课堂互动设计较为丰富,教师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从“昼夜现象的存在”到“交替原因”,到“周期规律”, 逻辑递进合理。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利用手电筒和球体模型模拟实验,动手操作与理论结合,增强了空间思维能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课后反思 勤研促教</span></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0日上午,秦廷忠老师组织科学老师们进行了评课,同时对李双老师执教的《昼夜的交替》进行磨课 。各位老师纷纷发言,针对每堂课进行精彩点评。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喜获佳绩</span> 🎈🎈 </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会走得很快,一群人总能走得更远,在科学组合作努力下,李双老师在幸福小学集团复赛中斩获一等奖,成功进入下一轮县级决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活动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 精彩课堂,知识不是终点,而是点燃好奇的起点。课堂“活”起来,关键在于“放手”,教师从“灌输者”变为“引路人”。把知识转化为可探索的问题;退后一步,让学生主导实验;用惊叹代替说教,保护每一份求知欲;科学教育不是制造“答题机器”,而是播种探索的种子。当课堂成为“魔法实验室”,未来的科学家,或许就藏在今天举手提问的孩子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供稿:</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秦廷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审核:</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刘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终审:</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黎万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