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安徽铜陵古镇大通</span></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0日,农历二月十一气温宜人,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我老俩口在女儿女婿的陪伴下,前往铜陵大通古镇游玩,看看古镇的旧貌,找回当年的一些记忆。</p> <p class="ql-block"> 大通、位于原铜陵县城南40里,东靠长龙山、南接青阳河,西与枞阳县隔江相望,北连市郊。汉代在此设立“梅根冶”,唐代时在此设立水路驿站,名曰大通驿站,“大通”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建镇,元朝时期名曰澜溪。清末民初时期,大通镇作为《烟台条约》的重要通商口岸,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并称安徽“四大商埠”。</p> <p class="ql-block"> 大通是个水码头,人多、商铺多、商品更多,是个十分繁华的江岸小镇名气很大,也是人们想往的好去处。记得我第一次来大通时是在1964年的12月,铜陵县安平学区耕读教育工作会议在大通召开。我作为铜典小学的耕读教师和20多位老师参加了这次会议。带队的学区负责人是杨道郎和章尚勋老师。当时我们住在大通新华旅社,就歺在大通飯店。记的第一次在大通饭店吃鱼丸子时我觉的很好奇,鱼有那么多的刺,这鱼丸里怎么一根刺也没有呢?他们是怎么做出来呢!回想起来记忆犹新。会后在大通照相馆合影了上面的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次去大通我看到了大通饭店,我问傍边的老人,这是不是60年代的大通饭店,老人说不是:这个饭店的位置是原来的新华旅社,斜对面才是过去的大通饭店。现在的这两处建筑是后来重建的。如今的大通虽没有过去那样繁华,但商铺还是很多,绝大部分的房子还是过去的老样子,老街已经成为重点旅游区了,游客也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 在大通古镇的东北面便是长龙山脉。说到长龙山,又使我想起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明永乐10年(1412),朱熹10世孙、节度使朱廷爵因年迈(80虚岁)而告老还乡。朱廷爵是铜陵朱氏始迁祖,朱钟的第二个孙子。廷爵公一家老小、公孙四代回迁到铜陵古镇龙溪(今大通镇)。因当时的澜溪镇是佘家的地盘,廷爵公只好选择长龙山于澜溪镇之间的侠地定居,取长龙山龙字和澜溪镇溪字定名为“龙溪镇”。</p><p class="ql-block"> 廷爵公传11世时,家城公因避左乱,率子亮、铭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离开龙溪逃往潜山县林家冲。而今的大通朱氏就是廷爵公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 在长龙山的脉端还有一处景点“羊山”矶。南唐时,池州樊若水曾于羊山量江,得江面宽为600丈。因此、旧时称此地为六百丈。羊山海拔高56·4米,由大小十几座山峦连成一体,临江而立,很象一只低头饮长江之水的山羊,故名羊山。</p><p class="ql-block"> 在羊山的矶头上,昔年有一座砖砌石塔,上下七层高约10米,但无人为此塔命名,据说这座塔名还是明太祖朱元璋给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兵败后在元军的追赶下,随军师刘伯温逃经此地在塔内歇憩时,见羊山矶脚下水天一色,波光粼粼,银花四溅,似蛟龙腾飞,他认定是块风水宝地便意欲投江。刘伯温极力劝阻说:“此处虽是风水保地,但君主是真龙天子,且莫丧失宏图大志”。刘军师接着又说:“元朝天下就像这东去的江水大势已去,天下非君主莫属。”明太祖听后精神大振,回望长江确风平浪静便欣然奋笔写下“不波亭”三个大字挂于塔上。从此羊山矶上的这座石塔才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天主教堂钟楼</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这个钟楼是西班牙人神甫解佩义投资兴建的。其实根本不是,而是一位中国人名字叫朱牧野投资兴建的。</p><p class="ql-block"> 朱牧野,安徽省青阳县人,做小杂货生意。民国二十年(1931年)夏,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在大通发行一种叫“中华航空公路建设奖券”,一块银元可买5张,一等奖可得奖金25万元。朱牧野那天到大通购货,于是就买了5张。没想到,他的运气特别好,购买的奖券中有2张都得了一等奖,奖金 共50 万。朱牧野一下成了有名的大富翁。</p><p class="ql-block"> 可朱牧野并不顺心,向他借钱或找麻烦,敲诈勒索的人络绎不绝,一时间弄得他提心吊胆。朱牧野被逼无奈于是他去了南京,找到西班牙人当时在南京的天主教会总部,把钱全部捐了出去。后天主教会总部派西班牙人解佩义来大通。负责天主教堂的钟楼等设施建设。民国25年(1936年)8月18日,钟楼等天主教堂的工程终于竣工落成。</p> <p class="ql-block"> 铜陵朱明辉编写</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