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山公园的午后

春天看海

<p class="ql-block">  三月的北京,春意悄然萌动,微风拂面。清晨的寒意还未褪尽,午后的阳光却已暖意融融,我们相约到中山公园采风摄影,拍片游玩。</p> <p class="ql-block">  中山公园地处北京市中心,东临天安门,占地面积23.8公顷,是一座具有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辽代这里曾是兴国寺,元代改称万寿兴国寺,明代辟建为社稷坛。明清两朝皇帝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直至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它是北京市第一批精品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我们穿过南长街的青砖灰瓦,拐进红墙拱门,从西门进入中山公园,喧嚣便留在了身后。售票窗口前零散站着几位游人,检票的老北京话里带着懒洋洋的京味儿,仿佛时光在这里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  蕙芳园里素心腊梅开的正好,嫩黄的花朵在风中轻颤,像是被阳光镀了一层金边。古柏依旧苍劲,枝干虬结,树皮上的纹路记录着岁月的年轮。这些古树啊,见过多少朝代更迭,听过多少游人絮语。</p> <p class="ql-block">  社稷坛的五色土,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央的黄土沉淀着千年的农耕文明。坛前的石狮静默伫立,鬃毛上的纹路已被岁月磨得圆润,却仍不失威严。几个孩童绕着石狮嬉戏,清脆的笑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p> <p class="ql-block">  沿着青砖铺就的小径漫步,古柏的阴影在脚下斑驳。来今雨轩的茶香若有似无地飘来,朱漆廊柱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远处的筒子河波光粼粼,倒映着角楼的剪影。</p> <p class="ql-block">  春日的阳光透过古柏的枝桠洒下,在地上织就一片光斑。游人的脚步声轻缓,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偶尔有鸽子扑棱着翅膀掠过,在蓝天下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p> <p class="ql-block">  在1915年建成的格言亭,为西式圆形八柱亭,亭高8米,直径6.6米。由朱启钤好友--时任总统咨议的雍涛,出于既可规戒世人,又可增添景观之由,捐资兴建。庭内八根柱曾刻有古代名人的格言,这里成了公园内打卡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唐花坞,始建于1915年,1936年原址重建。整个建筑古朴、庄重,典雅,是常年展陈名优精品花卉的地方,它是公园内著名的景观之一。现在这里展出的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的科研成果,有蝴蝶兰,兜兰新品种8个等。引来了许多游人驻足观看。</p> <p class="ql-block">  公园的长椅上,有人闭目养神,有人轻声交谈。时光在这里仿佛凝固,却又在悄然流逝。古柏依旧挺立,迎春花依旧绽放,只是赏花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p> <p class="ql-block">  走出公园时,夕阳已染红了西边的云彩。回首望去,红墙内的世界依旧静谧,仿佛与墙外的喧嚣隔着一个世纪。中山公园的午后,就这样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京城春日里最温柔的一抹剪影!</p>

中山公园

古柏

公园

游人

阳光

午后

这里

依旧

下泛

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