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轮照见生命的月亮——石竹学校小学部低段语文教研组名师工作室活动纪实

一米阳光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低段语文组的教研活动日,杨玲芳老师和106班孩子们带来了一节以“走进诗仙李白”为主题的古诗教学课。这堂课上,孩子们不仅走进了李白,更深入领略了中国古诗词中月的魅力。杨老师巧妙地以“月”为线索,串联起《静夜思》和《古朗月行》两首诗,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着月亮在不同情境下的描写方法与情感表达,孩子们时而轻声诵读,时而闭目沉思,仿佛与千年前的李白隔空对话,一同品味着月的神奇与思乡之情。</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充满了互动的氛围,杨老师鼓励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古诗佳句的理解。有的孩子做起小李白,将自已看到的明月一一描述,有的孩子即兴诵读用体态传递着诗中的情感;还有的孩子再现了生活中望月的场景。孩子们在象形字里望月,在摘星辰中识字,在神态动作间朗读,在平仄声韵中吟诵,在现代歌曲里背诵……在三个任务群中感受文化与自信,素养与审美。</p><p class="ql-block"> 这节课不仅仅是一次教学活动,更是一粒生命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p><p class="ql-block"> 这一堂诗教课是挂在心中的一幅画,</p><p class="ql-block"> 留在心底的一首歌,</p><p class="ql-block"> 是流淌在血脉中的一段情,</p><p class="ql-block"> 是昂扬在眉宇间的一首首诗情与画意.......</p> <p class="ql-block">任务单:</p><p class="ql-block">1.课前背诵积累李白诗作.</p><p class="ql-block">2.吟诵《静夜思》</p><p class="ql-block">3.《我和月亮的故事》微信朋友圈(拍照文字)</p><p class="ql-block">4.课后检测单.</p> <p class="ql-block">  课后,几位老师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对这堂课的感受。刘岩老师提到,杨老师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让孩子们在朗读中体会到了诗歌的韵律之美。刘老师认为杨老师在教学中将<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线“月”与暗线“情”的结合,巧妙地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王</span>文滢老师认为,本节课杨老师对古诗背景的介绍和情境的创设,让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与李白相遇。倪新颖老师认为,杨老师在这节课中针对一年级的学生,使用了非常丰富的评价语言,比如“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月色“你在举头间“望”尽了思念…..”等等,这些生成与评价信手拈来,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结课环节,杨老师的评价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结构,给予鼓励让学生一次次,一个个深入体会,在表达感悟朗读中超越了自己,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 </p><p class="ql-block"> 韦敏丽老师认为古诗的积累与拓展环节体现了不同诗人不同场景“月”的任务群学习。比如“海上生明月”,“明月何时照我还”“月是故乡明”既巩固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今后我们的课堂也要更注重古诗的积累。杨老师的这节课让我们看到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她多次鼓励学生扮演“小李白”,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主体地位。这种教与学翻转学习方式非常有效。 </p><p class="ql-block"> 石纯老师提到: 这节课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无论孩子的表演水平如何,杨老师都给予了每个孩子展示的机会。她并没有因为这是公开课而刻意挑选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而是随机选择学生上台展示,而最真实的课堂恰恰是最生动的。</p><p class="ql-block"> 一群人,一条心,行走在语文课堂上,且磨且研且追赶。愿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今天的这轮明月,拨开云雾,穿越云海,照见生命夺目的光彩。愿每一位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行。</p><p class="ql-block"> 这堂课不仅让孩子们走进了李白,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古诗词的种子,这颗种子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