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漳州古城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现存老城区面积约0.86平方千米,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和“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筑城型制以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p> <p class="ql-block">漳州城始建于唐代,唐睿宗垂拱二年(686年),朝廷因平乱、靖边之需设立漳州郡,治所在漳浦县,这为漳州建制之始。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漳州府治从漳浦迁入龙溪县登高山麓桂林村(今漳州市芗城区),这是漳州城市之始。</p> <p class="ql-block">闽南地区盛行功夫茶,这是店家自用的茶具。</p> <p class="ql-block">漳州古城现存唐宋子城面积约53公顷,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原住民约1.7万人,古城内非遗集中,仅国家级非遗项目就有漳州木偶头雕刻、布袋木偶戏、木版年画、芗剧、锦歌、蔡福美制鼓、八宝印泥等7项。</p> <p class="ql-block">漳州古城地处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又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五大特色非常鲜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文庙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景点级别是国家AAA级。文庙是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漳州孔庙是我国四大孔庙之一,文庙始建于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元、明、清均有重修,漳州府学亦设于此。</p> <p class="ql-block">尚书探花坊,牌坊南北坐向,石仿木结构。高11米,面阔8米。三间五楼十二柱式,庑殿顶。主楼楼檐平板上嵌立透雕“恩荣”圣旨牌,主间匾额两面分别镌刻楷书“尚书”、“探花”。下为透空镂雕官宦出行图等。主间中屏匾额镌书诰布,内容为“赐进士及第、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前礼部左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经筵讲官、国史副总裁、两京国子监祭酒林士章”。</p> <p class="ql-block">该坊匾额书法笔势隽永,遒劲有力。坊上镂雕人物形象生动。牌坊雄浑挺拔,气势不凡,是现存漳州明代牌坊里面保存最为完整的功名牌坊。</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以青白石相间建造,楼顶皆置鱼形脊饰,檐翼角起翘自然,正匾以下均以梁、枋隔层,无论是体大硕重的梁、枋、柱,还是精雕细凿的斗拱、雀替、花版、垂柱,都制作细腻,衔接紧密,阴刻、线刻、浮雕、圆雕、镂雕、双面雕等手法装饰无不用其精。</p> <p class="ql-block">漳州古城地处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又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五大特色非常鲜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p> <p class="ql-block">2023年1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示了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漳州古城旅游休闲街区入选。</p> <p class="ql-block">藏在漳州市区街巷深处的通元庙,明代建成,清代修缮,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走进通元庙,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段悠久的历史之中。每一砖每一瓦,都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让人不禁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1864年10月14日,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率领余部攻占了漳州,并将他们的据点设在龙眼营的通元庙。据说,李世贤曾在此庙的后殿二楼上居住,直到次年5月才撤离漳州。因此,通元庙也被称为“侍王府”。</p> <p class="ql-block">2004年,漳州古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