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今日,有幸聆听了白校执教的《渔歌子》,从如梦似幻的“景”,到心旷神怡的“心”,再到心志平和的“人”,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推波助澜,把学生带到了语文的高度,将语文学习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更是让学生的人格有了看得见的“拔节生长”。</p><p class="ql-block"> <b>于词韵中邂逅梦幻江南</b></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白校声情并茂地朗诵,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瞬间将学生和在场的老师们带入《渔歌子》描绘的世界。我们仿佛站在西塞山前,眼前是自在翱翔的白鹭,它们舒展着洁白的翅膀,在青山绿水间划出优美的弧线;烂漫的桃花肆意绽放,如天边的云霞,散发着淡淡的芬芳;潺潺的流水清澈见底,肥美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溅起晶莹的水花。</p><p class="ql-block"> 在白校的引导下,孩子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每一处景。同学们用“风景如画”“风景怡人”“如梦似幻”等词语描绘江南,在白校的启发下,孩子们的词汇储备不断扩充,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那些原本藏在诗词里的文字,经过重新组合、想象,竟能勾勒出如此生动鲜活的画面。于细微处欣赏自然之美,那些平常被忽略的景物,在诗人笔下、在白校的引导下,都充满了梦幻色彩。</p><p class="ql-block"><b> 于文字中触摸诗人心境</b></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还沉醉在江南美景时,白校巧妙提问:“这么美的江南,诗人舍得离开吗?”这一问,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学生们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深切感受到诗人“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那份悠闲自在、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通过白校的讲解,孩子们深刻地体会到,诗词绝不仅仅是对景物的简单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p><p class="ql-block"> <b>品人生智慧,学平和心态</b></p><p class="ql-block"> 课堂的最后,是“知人论世”。白校为学生讲述了“张志和”这个名字的来历,以及他拒绝官场、归隐山水的人生经历。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能帮助孩子们从更深层次走进张志和的内心。</p><p class="ql-block"> 本课教学的板书设计更是一大亮点。景——如梦似幻;心——心旷神怡;人——心志平和;白校巧妙地运用了学生所体会到的词语进行板书,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心志平和”,板书内容与张志和的名字相吻合,更是妙不可言;最后,PPT中呈现一行字:“只羡神仙不羡官” ,真是课如其人,非常应景,达到了诗意语文课堂的绝佳境地。</p><p class="ql-block"> 在白校的课堂上,我深深折服于她那化繁为简的教学智慧,三言两语,巧妙引导,就把《渔歌子》里的江南春景、诗人情思剖析到位,尽显语文的典雅韵致与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 课堂虽已画上句号,可孩子们像一群归巢的雀儿,叽叽喳喳地迅速围拢到白校身旁,你一言我一语,迫不及待地和白校分享自己在《渔歌子》课堂上的新发现、新感悟,又或是抛出还未想明白的问题。一节课,一辈子,对于学生而言,将终生受益,在他们的人生中产生深远的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