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艺术创造,自成一体,美观大方,字古式新。</p> <p class="ql-block">楷书</p><p class="ql-block">只是一个基础的训练,并不代表一个人要一辈子都要去写楷书,只有把这个基础打好了,以后就可以进行书法艺术性创作,也就是说,书法的终极目标是艺术创作。</p><p class="ql-block">当然,有些人还停留在楷书规规矩矩这样一个水平之上,甚至一些书法老师还是这样教,这怎么能有个性的发挥呢?</p><p class="ql-block">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才是好的书法。</p> <p class="ql-block">“学古变古”、“学法变法”,营造个性化的艺术形象,广取博览、自成一家的艺术独特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楷书作为五体书法之一,它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书法的基础,也得到了很多历史名家的学习和临摹,北宋书法家米芾学习书法的时候,就是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楷书学起的,他曾说了这么一段话证明了他的学书之路:“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到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摹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当然,后面还有一段话,这里引用的是他在学习书法初期所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代书法家中也有很多人都是从楷书学起的,并且在楷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王宠在楷书上就是学习楷书鼻祖钟繇以及王献之等人的,并且在此基础上自成一体,</p><p class="ql-block">形成了个性十分明显的书法风格,以沉着的笔触从容书写,他的小楷书法空灵自然,形成一种古拙典雅的风格,巧中寓拙,婉绰而疏逸,别具一种沉静的风神,在明代别树一帜。因此有人认为,王宠的楷书成就要远远大于他的行草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就米芾的书法来说,他在学习楷书的时候,最初是取法唐人的,但随着他对书法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他后来才将自己的书法理想定位于晋人之处,这并不是说,楷书就是他的终极目标。而夏湘平先生的观点,也不能说他的没有道理,但也不能说他的观点就完全正确,只是,一个人对书法的认知、理想定位在哪里,今后的学习目标就会在哪里实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