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首发,人民日报客户端亦予发表。在人民日报APP输入同题即可阅览,但编排不如美篇精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月的京城,微风轻拂,路边向阳处的山杏花悄然绽放,传递着大自然的春消息。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里,我走进了北京的一家特色书店——模范书局诗空间,奔赴一场与书香的浪漫约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还未踏入书局,那座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便吸引了我的目光。模范书局诗空间,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85号,依托一座教堂旧址改造而成。它犹如一位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睿智老人,静静伫立在这里。它的尖顶拱窗、彩色玻璃,体现着西方建筑的神秘与浪漫;中式传统木质结构的屋顶和梁柱,又承载着东方的古朴与典雅。二者相互交融,展现出独特的历史文化韵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进书局,瞬间便被静谧馨香的气氛所包裹,仿佛尘世的喧嚣都被隔绝在外。仰头望去,书局的穹顶结构精美绝伦,木质的横梁纵横交错,仿佛是岁月编织的经纬。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的窗户洒下,如同五彩丝线。几天条红色的绸带从穹顶垂下,为这空间增添了几分灵动感与梦幻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这里我才知道,模范书局诗空间不仅是一个书店,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创办者将自己收藏的一些珍贵又有趣的图书,免费提供给人们阅览,还时常举办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书局内部的布局独具匠心,空间虽不算很大,却巧妙地划分出了不同区域。图书陈列区、艺术品展示区及咖啡休闲区有序排列,和谐共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图书陈列区,书架错落有致地排列,书籍琳琅满目,涵盖“文、史、哲、艺术”等多个领域,还有店主精心收集的一些绝版书籍,每一本似乎都藏着一段独特的故事。我轻手轻脚地走过,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旁的咖啡售卖点,飘出阵阵香味,为这个宁静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书局的中央,分左右两排,摆放着十几张长桌,桌上各有造型优美、光线柔和的台灯,为读者提供了舒适的阅读环境。书局靠里面的位置,还设有沙发区,读者可以坐在沙发上看书或者休息。书架之间,也有一些独立的书桌,便于容纳更多的读者。有些展台和书架上,还摆放着精美的摆件。我走进书局的时候,许多书桌前已经坐满了读者,他们都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身影与书局的氛围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在书架间徘徊许久,指尖轻触一本本承载着知识与故事的书籍,精心挑选出几本心仪之作,寻了个安静角落坐下,开始享受阅读的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先翻开的是《旧京伶界漫谈》,才读几页,就被一篇《说“叫好儿”》的趣文吸引住了。作者对剧场观众的各种“叫好儿“分析的头头是道。“大路好儿”是观众对演员扎实功底与流畅表演直白又响亮的认可;“固定好儿”是名角唱到特定精彩段落时,观众默契十足的齐声喝彩。而“临时好儿”则充满惊喜与即兴,是演员临场发挥神来之举时,观众瞬间爆发的热烈欢呼。这让我想起之前读过的《燕都梨园史料》,里面满是京剧名角的传奇故事。像谭鑫培,每次登台,台下叫好声就没断过。还有一次,孟小冬演出《搜孤救孤》,原本按惯例,“白虎大堂奉了命”这句是用普通的二黄原板唱出。但那天,孟小冬状态绝佳,灵机一动,在这句唱腔里加入了几个高难度的转折和拖腔。这一临时变化,不仅没破坏整体韵味,反而将程婴当时复杂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先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惊住,短暂的寂静后,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叫好声。这便是“临时好儿”,是演员与观众之间即兴的灵魂碰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京剧的“叫好儿”,我还联想到戏曲艺术一脉相承的魅力。新中国成立后,戏曲艺术迎来新的春天,各类剧种百花齐放。就拿评剧来说,新风霞在《刘巧儿》中的演出轰动一时。她出身贫寒,却凭借对戏曲的热爱与极高天赋,在评剧舞台上绽放光彩。她的表演细腻,唱腔甜润,把刘巧儿的活泼聪慧、勇敢追爱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老舍先生作为戏曲的忠实爱好者,对新风霞的表演极为赞赏。他不仅多次前往剧场观看,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称赞新风霞的表演“生活气息浓厚,表演自然流畅,一招一式、一颦一笑皆有韵味,将人物的情感与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想,老舍先生这些文字,恰似另一种形式的“叫好儿”,突破了剧场的空间限制,让更多人领略到了新风霞的艺术风采,也助力评剧艺术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span></p> <p class="ql-block">我接着翻阅了《中国铜元目录》,本以为只是一本专业的资料书,可在阅读过程中,却被那些小小的铜元背后深厚的历史底蕴震撼。看到关于老家山西省铸造铜元的内容时,更是勾起了我浓浓的乡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想象着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山西的铸币厂内机器轰鸣,工人们精心铸造着一枚枚铜元,它们带着山西独特的印记,在市场上流通,见证着当地经济的兴衰变迁。这些铜元,串联起过去与现在,成为家乡历史的无声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提及山西的货币历史,晋商票号是绕不开的辉煌篇章。票号起源于道光初年,山西平遥的西裕成颜料庄改组为日升昌票号,开启了晋商票号的传奇。此后,票号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分号遍布全国,一度协助清代财政,代理清政府国库。其经营的汇兑业务,解决了异地资金调拨的难题,让商业往来更为便捷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银行业兴起,票号因未能及时革新,在清末民初走向衰落。而铜元在清末民初广泛流通,成为民间日常交易的重要货币。从票号的兴衰到铜元的流通,这是货币金融领域的变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span></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又粗略翻阅了一本书《音乐的瞬间》。作者是一位演奏家兼音乐评论人,他对音乐的独特解析和舞台洞见,句句都敲在我这个音乐爱好者的心弦上。书中对音乐情感的剖析,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音乐的魅力,它能跨越语言与时空,直击人心,唤醒灵魂深处最本真的情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约两个多小时候后,我觉得眼睛有些疲倦,便起身在店内活动了一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时,书架上一块蓝色标牌映入了我的眼帘。标牌上写着“九宫格装不下诗和远方,阅读才能见到星辰大海”。这句话的寓意十分深刻——当下生活中,人们往往被各种电子设备、社交软件所束缚,如同被框在九宫格中一般。看似能装下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但实际上却无法承载我们内心深处的向往。标牌上的这句话,似乎在提醒着每一位到访者,不要被琐碎的日常和虚拟的网络所禁锢,要去寻找真正能滋养心灵的东西。阅读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通向广阔世界的大门。每一本好书都是一片星辰大海,我们能够通过阅读,跨越时空的限制,领略不同的风景,感受不同的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间悄然流逝,当我再次从书桌前抬头时,已近下午三点,这才想起来还没吃午饭。书局的咖啡售卖点没有简餐,我只好带着些许不舍的心情起身离开。临走前,我看到门口的留言本上有位读者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在当下实属难得!”这短短的话语,深深触动了我。在这个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能够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空间里,安安静静阅读喜欢的书籍,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书店,是城市的特殊文化名片,是喧嚣尘世中的一方宁静天地。爱书之人来到这里,时间仿佛会慢下来,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位久违的老友,等待着与你倾心交谈。希望更多的朋友成为热爱阅读的人,享受书香做伴的慢生活,不断丰盈自己的内心世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