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书香群的故事

作家李想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中书香群成立三年了,为了纪念群三周年,林林提出让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不管别人说多少,反正我是有很多要表达的东西,因为我每加入一个群或协会都抱有认真的态度。这既是对组织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p><p class="ql-block">要说起最初与书香群的渊源,还要从2015年说起。15年9月,我由于个人原因被迫在家自学功课,一开始不太适应这种表面松散却暗藏压力的生活,想在课外有个事干,因此我在书法家协会和诗词楹联群的边缘混迹了两个月。后来我发现那里人员比较固定并且年轻人很少,于是逐渐淡出了。</p><p class="ql-block">之后经一位音乐老师介绍加入了作协,由于这位老师很少参加作协活动,她没向我介绍作协的设置,所以我在加入作协以后的几个月里并不知道有线下活动和分组,活动自然也没参加上。</p><p class="ql-block">就在这期间,我偶然发现有个叫抚顺书香的微博,起初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我就试着关注了这个微博,没想到过几天互粉了。我感觉这个博主很平易近人,毕竟我和这个微博的博主不曾相识。这样我对抚顺书香有了一点好感。</p><p class="ql-block">这时抚顺书香正好办了四期活动,第四期是类似相亲会的包饺子活动,我大概明白了这个群创办的最初意图,就是在读书和吃喝的同时试着解决个人问题。我就开始犹豫了,人家都是为了征婚才去的,不需要征婚的去好吗?又过两期活动,我发现也不是每一期都是征婚的,正好我在家自学挺闷得慌,参加点活动开开眼界,多见见人,挺好的。</p><p class="ql-block">然后我就观察每一个参加活动的人,揣摩他们的性格。我在考虑自己参加这个组织是否合适,并且有没有坏处。我渐渐发现这个组织不是歪门邪道的,参加活动的人不是酒肉朋友,加入这个组织还没有门槛,成员间也没有等级,另外大多数成员是年轻人,文化和素质会高一些。</p><p class="ql-block">特别是在每一次活动总结的合影中有唯一一个女生,这就很显眼了。我看她像很有文化的样子,说不定是哪个大学的高材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新青年。还有个男生,带着一副小眼镜,也像挺有文化,书生意气,看着比较温和。我觉得如果参加活动的人都是这样的,这个组织应该错不了。</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从最初对群有点好感,到对群有了初步的肯定,同时打算参加一次活动来切身地体验。</p><p class="ql-block">那时已是15年12月,距离书香群成立过去了三个多月,群里已组织了八次活动,我想这第九次活动我就参加吧。</p><p class="ql-block">这次活动的确去了,可因为堵车去晚了,等我到的时候不仅没有赶上照合影,人家还讲上了,当时我挺不好意思的,觉得大家都是有文化的人,会给在场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p><p class="ql-block">我问东舟水饺的服务员,确定是在这家饭店办的活动,就急匆匆地上了二楼。一到二楼,看到不大的空间里坐着一排人,在这一排人的前边有一个端着蜂蜜的人,这可能就是主讲人。我随便找了个座位,听主讲人讲蜂蜜。活动结束后,我问在场的各位谁是头,只见一个身材偏瘦的女生应答,我猛地想起,这不就是之前活动一直有她照片的那个女生吗,原来她是头。</p><p class="ql-block">那个女生向我介绍,她叫林林,是抚顺书香群的群主。我告诉她我的微信名叫老李,她很惊讶,可能心想怎么起了这个名吧。她拉我进群我才知道,原来抚顺书香是个群。</p><p class="ql-block">15年下半年我刚刚接触微信,好友还不到20个,虽然最开始我就知道这是个和QQ类似的社交软件,但没想到微信会这样普及,更没合计以后会加这么多人,乃至加入群聊。我不怎么会起名字,在我的小说中大部分的主人公的名字都不是好名字,有的带一些讽刺意味,有的就是绰号,那么我叫什么微信名呢?正好车上有人喊老李,我一想干脆我就叫老李吧。哪曾想这个名字在未来的三年里响彻了整个书香群。</p><p class="ql-block">加入书香微信群后,我时常在群里看到有人讨论知识,我感觉很好,就算一些常识,也是被人忽略的。我想即便在看群聊不能使自己才高八斗,也至少会拓展狭小的视野。</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参加活动后,隔了一期,我又参加了一次,这次活动是旅游经验分享。说实在的,当时我对于旅游是初学者,就去过一次北京,还差点坐黑车没回来,面对在场的其他四人,尤其是奥雁和so,实在没什么拿的出手的旅游经验。那次活动林林因为参加进修毕业没来上,比较遗憾,后来我才知道,她对于旅游特别了解,居然去过朝鲜。</p><p class="ql-block">参加了两次活动,我的戒备心大概放松了一些,看得出,参加活动的人比较有修养。比如不抽烟就让空气清新了许多。初来乍到,想必群里的朋友还不了解我,那么我得让大家认识一下我,不图名利,也没有名利,只是为了以后在群里混个脸熟,方便长期扎根。我对林林表明了我打算做一场线下分享的意愿,没想到当时林林就答应了,让我感觉到林林的友好和信任。</p><p class="ql-block">具体讲什么?正好快过年了,最后我决定讲中国传统文化春节的习俗。因为年龄原因,我对传统习俗只听过却没体验过,但我很感兴趣,因此我也愿意把之前看书了解到的分享给大伙。此前几个月我正在练书法,练得正好半吊子,但我也没有怯懦,写了十幅春联给来听我分享的朋友。</p><p class="ql-block">就在分享的前一天晚上,突然发起烧,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下不好办了,林林老早就把征集令发出去了,临时放鸽子也不是我的作风,我感到很棘手。边合计着,迷迷糊糊睡着了,中途又醒了几次。发烧还不是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是咳嗽。我们都知道,人在咳嗽时说不了话,一说话就会咳嗽加剧,那么怎么讲呢?</p><p class="ql-block">活动六点开始,其实我四点就到了,为的就是到场地先熟悉环境避免紧张和让饭店服务员倒点水压一压咳嗽。六点后,来听我讲的朋友陆陆续续到齐了,幸运的是,过后的分享中我一次咳嗽都没有。那次听我讲的有很多是以后常参加活动的朋友:王洋、王景成、王茂林、展圻。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是第一次参加活动的小宁在未来是群主林林的老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参加了两次活动,又主讲了一次活动,我对书香群有了初步的了解。书香群的定位就是一个民间的文化交流平台,以读书交流为主,额外也可以交朋友,总之就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求同存异。</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的俄国名著交流、静默读书、月牙岛野餐、画房树人看心理我都参加了,同时还了解了爱上楠楠猪,一个工作与读书两不误的职场达人。</p><p class="ql-block">2016年的夏天珊珊而来,快到儿童节了。我挺有感触的,上小学时对儿童节真没什么特别感受,放的一天假也没有珍惜,和平日一样地度过,终于有一天远离儿童节了,开始怀念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了。那年正好我18岁,我想过一次儿童节。我向林林提议,办一次关于回忆童年的活动。</p><p class="ql-block">林林答应了,并且这次活动办得很圆满,当时还来了一对九零后情侣一同回忆童年。大家在一起谈论了小时候的动漫游戏和生活状况,好像远去的时光又浮现在眼前,那些开心的不开心的都显得那么珍贵。林林是个有心之人,她从小到大的校服都保留着,当时给我们看了翻拍校服的照片。</p><p class="ql-block">书香群创办的三年,历经了很多的磨难,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没有场地。这是一个民间的群,都算不上团体,又不涉及费用,还有线下活动,场地自然是个问题。之前所有的室内活动,都是在利用场地的同时向场地主消费:在东舟饺子办活动买人家饺子、在等一个人咖啡办活动喝人家咖啡,且不说好不好吃、好不好喝,单说费用就是消费不起的。饺子还顶饱,可一杯咖啡不但喝不饱还不解渴,喝两杯咖啡一顿饭钱就花掉了。我想既然夏天来了,倒不如办一些户外活动。</p><p class="ql-block">办什么户外活动?跑步?踢球?这都有局限性。跑不了的,不会踢的就没办法参加。正好我喜欢琢磨历史建筑和到公园散步,那就办关于走路的户外活动吧,一边走还能一边聊天拍照。</p><p class="ql-block">我又找到林林,和她表明了我的想法,没想到她也是这么想的,我说那就抓紧办吧。这项户外活动起什么名字?当时有沈阳的朋友办的户外活动行走奉天,我一想抚顺的活动干脆就叫行走抚顺吧。</p><p class="ql-block">抚顺这个城市面积不大,历史不少,先走哪个地点?后来我与林林达成一致,就围绕劳动公园走,于是乎就行成了那期行走抚顺之城市绿漫游。</p><p class="ql-block">那天,参加活动的朋友在友谊宾馆集合,打算看山上的抚顺解放纪念碑,可没料到通往纪念碑的路被宾馆封住了,我们有些失落地下山。就在下山的过程中,天空下起蒙蒙细雨,我们几个人打着伞漫步在雨中,雨水的清凉和泥土的清香围绕着我们,路边樱桃树的摇曳着身姿像是等着我们来品尝它的果实。一路走,一路聊天,一会三一群俩一伙,一会俩一伙三一群,穿过了劳动公园幽静的小路,看过了苏联和日本楼,大家走得畅快淋漓。</p><p class="ql-block">过了不长时间,群里来了位叫阿邴的同学,年龄和我相仿,我想,哇,除了我以外终于有九五后加入了。令我惊讶的是他对抚顺电铁感兴趣,毕竟电铁停运都有7年了,距离九零后较远嘛。</p><p class="ql-block">因为我是行走抚顺的提议者,关于户外活动林林也是和我商量的。林林对我说,想要让阿邴领大家走一下电铁路线,当时我有些犹豫。让更多人了解电铁的历史是好事,可是安全问题怎么保证,行走在铁道上,铁道两旁有护栏,一旦过来运煤的车怎么躲开?就因为这件事情,我和林林第一次产生了分歧,她说要全程在铁道上走,我说还是在铁道外沿着马路走吧。之后我在地图上发现,除了东西富平路,再往西的铁道边真没有马路了,看来也只能按林林说的了。</p><p class="ql-block">行走电铁那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我第一次见到了阿邴,一个小头小脸瘦高的戴着眼镜的男生,很斯文的样子。他全程带领着我们,一边讲解电车,一边手持移动摄像头录视频,很有经验,都能带团了。我记得那天我去得有些晚了,没在出发地迎宾路道口与其他人集合,而是农贸大厅矿务局车站跟上大部队的,我走上窄铁轨四周望了望,放心了一些,运煤的车很少,相比火车道安全。</p><p class="ql-block">沿着铁道一路向西,走到了车库站,阿邴给我们介绍了当年停放在那里锈迹斑斑的老电车,在场的人们说都感觉到惋惜。本来这些有七八十年历史的老电车可以成为文物,可现如今就是被人遗弃的废铁,有一种暴殄天物的感觉。最后大家在发电厂解散,一次电铁的寻访活动结束。</p><p class="ql-block">从这件事后,我更加了解了林林,她虽然是个女生,但更有超越男生般刚强坚毅的性格,就像她的个性签名中写的:怎么可能认输。筹划活动时,我考虑到即使参加活动的都是年轻人,也不能排除有危险的可能性,万一意外发生了,群主就会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对于一个群主来说,为了一次活动担这样的风险是不划算的。可是林林为了活动质量,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不得不说她对群是非常用心的。</p><p class="ql-block">当天是大晴天,烈日炎炎,我本来打算带相机的,可是我又不知道走多远,就没带。而那时我还没换新手机,旧手机拍不了清晰的照片,因此一张也没拍。其他朋友都拍照片了,特别是老卓拍的非常好。他还拍了一张我们一行人的背影,黑白色的,有一种渐行渐远的感觉。殊不知,就在行走电铁的两个月后,一场瓢泼大雨导致西露天矿北侧滑坡,抚顺电铁的车库站彻底消失。后来林林说,我们见证了历史。</p><p class="ql-block">我想说,我们不仅见证了电铁车库站消失的历史,我们也见证了林林与小宁爱情新生的历史。就在7月6日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打开微信,只见小宁发了几张与林林的照片,其中一张是翻拍结婚证。呀,这么快结婚了?其实他俩处对象我早有察觉,话说还是4月21日大家在月牙岛野餐,奥雁问林林想找什么样的用不用帮忙介绍时,林林有些害羞的说私下再说,而小宁也在,眼神在游离。等到行走抚顺第一期的时候,小宁始终守候在林林身边,两人不时地背着大家窃窃私语,就好像早恋的学生。</p><p class="ql-block">不知是小宁哥激动了还是没那个习惯,翻拍的结婚证上的身份证号码居然没打马赛克,我看到他的生日是9月8号。9月8号?这不是书香群成立的日子吗?难不成他俩早就认识了?那为什么我讲课那次他才第一次参加活动?我又开始八卦了。</p><p class="ql-block">不管人俩是什么时候好上的,能走到一起就是好事,我赶紧在下面打上祝福的话语。过了一会,我看林林也发了和小宁同样的照片,我也给送去祝福的文字。</p><p class="ql-block">于是乎我在活动中对他俩观察的一幕幕画面在脑海里会放,感觉他俩真不像从前就认识。那么林林认识小宁半年就嫁给他了!又一次刷新了我对林林姐的认识,看来她不仅有刚强坚毅的性格,还有雷厉风行的速度,女汉子啊!</p><p class="ql-block">我想起在行走电铁后她对我说的,让我在一个月内再筹办一次行走抚顺的活动,由于当时我正准备期末考试,没时间准备,就回绝了这个想法,当时我还不知道以后她要结婚生孩子没时间参加。过后回想起来,我觉得林林对行走抚顺这个活动很感兴趣的,我当时回绝了她会不会让她失落。</p> <p class="ql-block">2016年的那个夏天,我除了参加了几次书香群和作协的活动,还参加了琥珀剧社的活动,因为有几位同时参加两三个组织的朋友。我通过于洋逐渐知道,琥珀剧社是一个立足于抚顺的半官方半民间剧团,社长邰振龙是戏剧爱好者,也是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部门职员,他带领很多民间表演爱好者拍了一些微电影和话剧。</p><p class="ql-block">群里的老成员爱上楠楠猪除了参加书香群活动外,还在琥珀剧社参演话剧,就这样,邰振龙社长经爱上楠楠猪的介绍进入了书香群。不久后,书香群和琥珀剧社联合在劳动公园南侧的东林园举办了纪念七七事变的活动,琥珀剧社现场上演了一段抗日小短剧。书香群的活动更丰富了。</p><p class="ql-block">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参加了书香群组织的展圻讲解化妆品的活动。展圻也是书香群的老成员,我与他见过多次了,只是这一次是他第一次主讲。这个身材高大魁梧的男人也有细腻的一面。</p><p class="ql-block">中途我因故有几次没参加书香群的活动。</p><p class="ql-block">2016年的夏天快结束了,行走抚顺系列活动已经进行两期了,我觉得两期有点少,一年最少办三期。正好有人提议去高尔山,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这样,这期的征集令发出了。</p><p class="ql-block">这次的活动参与人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高尔山活动的那天上午,报名的人只有一个。难不成两人行走高尔山?</p><p class="ql-block">林林为什么没来?我过后才反应过来,林林当时由于身体原因不能爬山,书香群又一个困境暴露了,就是群主不参加的活动,参与的人少。</p><p class="ql-block">还好,在行走抚顺高尔山轻松游活动当天,有一位叫小米的群友主动参加活动,让我的心情缓和了一些,起码活动有三个人了。活动中,我们围着高尔山塔走了一大圈,经过了上院下院,因为神树和天边太远,就没有去。最后还是很顺利地走了下来,也多亏人数少能照看过来。这是目前书香群里参与人数最少的一次活动。</p><p class="ql-block">之后我又参加了书香群组织的讨论装修房子、银河映像二十年、健康讲座、漫谈民国文人等活动。让我从中了解了装修房子的内幕,认识了对电影和书籍都很了解的旷野的忧伤,引起了对健康的重视,知道了民国文人鲜为人知的趣事。</p><p class="ql-block">在这些活动办完后,2017年到了。</p><p class="ql-block">2017年的第一次活动是在1月7日,群元老之一的王洋组织群友介绍自己了解的老建筑。他之前在群里征集老建筑照片,有我、Sophia、婉娩投稿,我发的那张照片是13年拆迁前的锦州路的一栋苏联楼侧影。</p><p class="ql-block">过了几个月,4月20日办了一次讨论读过的那些没有经济利益的“闲书”的活动。到了5月份,林林提议办一次行走抚顺的活动,与此同时,群里加入了一位姓徐的朋友,他对抚顺历史也很感兴趣。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我与其他参与活动的朋友细致地在胜利矿地上部分梭巡,林林等人还勇敢地上到了煤仓顶上。后来才知道,这位做向导的徐电铁,与我原来就是微博好友。</p><p class="ql-block">又过了一次活动我没去,群里办了关于刻章的活动。我以前写书法时自己刻过章,只是兴趣,不是专业刻章,因此我也想学一学。</p><p class="ql-block">刻章活动是在琥珀剧社进行的,教我们刻章的是一位九五后小伙,网名叫宸鲲。他先在黑板上画好字体,然后再指导每一个人设计图案,很认真负责。我在总结中写道: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因为很久没这样认真地做手工了。</p><p class="ql-block">其实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还是比较喜欢动手操作的,在劳技课上屡次受老师表扬。长大后开始想的多了,做的少了,人也变得懒惰了,之前做手工的巧劲也消失了。在这一次以及之后的几次手工课里,让我找到了童年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中间又过了一次活动,行走抚顺再一次开始了。这次走的是新屯。原本我对新屯不了解,只去过几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家不住在那里,外加新屯的老资料特别少,导致以前对新屯没有仔细研究,仅仅在路边看过很多日本楼。可是从那以后,我一年要去几次新屯,并且研究出来日本和苏联老居民楼的分布,还写了一篇文章。</p><p class="ql-block">这次活动的新朋友是闲书友。时至今日,他已经是群里的老朋友了,经常分享他读过的书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