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1日7点16分我们一行8人从鞍山出发,正式开启了浙江最后的秘境、湖南伟人的故乡行摄之旅。今天辽宁和华北天空被扬沙笼罩着,灰蒙蒙一片。我们驱车行驶在已经修了五年仍在缓慢的修建并限速80迈的京哈高速辽西走廊段,艰难地穿越过了令人恐怖犹如“牤牛阵”满道都是大货车的秦滨高速天津港段。尽管灰蒙蒙的天气让人有点压抑,限速80迈的京哈高速让人诟病,大车肆虐行驶让人有些恐怖,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放飞的心情,我们一路欢歌笑语,行驶了880公里,傍晚顺利到达山东省滨州市,入住条件不错的都市花园酒店,在鸿月楼酒店品尝了具有滨州特色的佳肴。</p> <p class="ql-block">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华北平原东部、黄河三角洲腹地。滨州市历史悠久,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置滨州。2000年,撤地设市。滨州市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滨州依河傍海,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境域横跨黄河两岸,北观沧海,南揽群岳,境内有杜受田故居、鹤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孙武古城旅游区、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旅游岛、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区、打渔张森林公园等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2日晨,早餐后,我们驱车前往205国道拍摄黄河大桥。</p> <p class="ql-block">拍摄黄河大桥后,我们驱车行驶600多公里,下午四点多进入扬州。一入扬州桂花香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沁人心扉,不由得想起李白的诗“故人西辞黄鹤楼,<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烟花三月下扬州。</span>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傍晚入住扬州宜必思酒店,并在大毛餐厅吃地道的淮扬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苏中地区,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扬州市古称“广陵”“江都”“维扬”,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扬州,并延续至今。扬州市历史悠久,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吴夫差十年(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始,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扬州市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产业科创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还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在中国历史上,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自汉代至清代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p> <p class="ql-block">3月13日早餐后来到个园游玩。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瘦西湖。瘦西湖,诗意的水墨长卷。“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扬州瘦西湖却独树一帜,它是自然造化的绝美馈赠,更是历史文化交织的深厚长卷,还藏着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为这方美景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瘦西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当时扬州作为经济文化重镇,瘦西湖一带就已是繁华的游乐佳处。历经宋、元、明的发展,到清代康乾盛世,扬州盐商为迎接帝王南巡,沿湖大兴土木,修建诸多园林,成就了瘦西湖“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盛景。步入瘦西湖,一幅诗意水墨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长堤春柳是画卷的开篇,春日里,嫩绿柳丝随风轻舞,堤上桃花灼灼,宛如梦幻仙境。相传,隋炀帝下扬州时,对这里的美景流连忘返,命人广植柳树,此后,长堤春柳便成了瘦西湖的标志性景观,也承载着千年的浪漫与诗意。不远处,五亭桥横跨湖面,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融合南北建筑风格,工艺精湛。关于五亭桥,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乾隆南巡至此,被美景吸引,却觉得少了点什么。夜里,他梦到一座桥,桥上有五座亭子,飞檐斗拱,宛如仙宫。第二天,盐商们重金聘请能工巧匠,依照乾隆梦中的样子建造了五亭桥,从此,这座桥便成了瘦西湖的明珠。月圆之夜,十五个桥洞与月影相映成趣,正如古人所云“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 。再往前走,便到了充满诗意的二十四桥。这座单孔石桥洁白如玉,桥畔芍药绽放时,如天边云霞般灿烂。关于二十四桥的由来,说法众多。其中一个浪漫的传说讲的是,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她们擅长吹箫,常于月夜在桥上吹奏,箫声悠扬动听,吸引了无数人。杜牧的一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更为这个传说增添了几分韵味。瘦西湖的美,婉约细腻,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每一处风景都承载着历史,每一个传说都饱含着情感。它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吟唱着岁月的故事,让人沉醉在这无尽的诗意中,不舍离去。</p> <p class="ql-block">3月14日早餐后我们驱车来到扬州大运河生态文化公园航拍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拍摄后前往湖州市南浔古镇。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处。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古镇共分三大区块。第一块是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等景点分布其中。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文园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第三块是以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南浔古镇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如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等。</p> <p class="ql-block">游玩南浔古镇后冒雨驱车前往杭州入住西湖附近的栖蘭小屋民宿。晚餐后,雨中漫步在西湖苏堤上,别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3月15日早晨驱车前往雲栖竹径和梅家坞茶山。</p><p class="ql-block">云栖竹径位于杭州五云山南麓云栖坞。云栖竹径入口有碑亭一座,上有陈云同志题写的“云栖竹径”四字。从亭边的碑文看,此亭最早建于明代,亭柱上的有清人陈灿“客到洗心亭子坐,顿教尘虑一湔”、“万竿绿竹影参天,几曲山溪咽细泉”的诗句。这里有树龄千年以上的枫香树,树干三人合抱,高近40米,是西湖著名古树。石板路两旁翠竹成林,漫步竹径衣衫俱绿,路边有一池,名“洗心池”,池水清凉透明。清晨曙光升起,透过竹叶洒在路上,金色斑斑,几声鸟语,更显山色清幽,竹径尽头古树成行,有亭可憩,有茶室可小坐品茗。</p><p class="ql-block">云栖竹径的竹子,风雅、高风亮节、不事俗物,甚至是遁世的意象符号,出现在文人的诗篇书画中,成就了竹林七贤的佳话,见证了侠客的剑锋对决,摇曳在绛珠仙子的潇湘馆内,也深深植根于每一个具有大淡雅情愫人的心中。这一片山坳中的竹海,恢弘大气,是尘世当中没有污垢的一块清净土地,人们走在石子铺就的御道上,不想大声说话,生怕吐字的气息玷污了这块神仙才能居住的地方。静听风吹竹林的涛声,静享竹子和竹子的细语。若是雨后晚在这里漫步,还能听见竹笋丝丝拔节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梅家坞村,隶属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湖街道,地处西湖风景名胜区西部腹地,梅灵隧道以南,沿梅灵路两侧纵深长达十余里,有“十里梅坞”之称。梅家坞是一个拥有600多年历史的茶文化古村,现有农居500余户,常住农业人口1262人,居民502人。有山有貌,有坞有水,有茶有文,梅家坞茶文化村是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和主产地之一,也是杭州城郊最富茶乡特色的农家古村落和茶文化休闲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下午顶着毛毛细雨漫步西湖苏堤。苏堤,旧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的林荫大堤。苏堤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 年),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堤岸两侧柳树成行,绵延近3公里。苏堤上有六座桥,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苏堤的美景,苏堤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也是西湖十景之首。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苏堤保障了西湖水量,沟通了西湖南、北两面的交通,分隔出旷阔的外西湖和静谧的里西湖。</p> <p class="ql-block">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p> <p class="ql-block">3月16日早餐后驱车来到绍兴鲁迅故里参观。</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鲁迅故居后前往绍兴柯桥古纤道拍摄。</p> <p class="ql-block">绍兴的古纤道,一条穿越历史的古老通道,位于浙东远河的柯桥至萧山段。这条纤道,又称官塘、运道塘,自唐元和十年(815年)由观察使孟简修建以来,已历经千年风雨。</p><p class="ql-block">古纤道全长百余里,或蜿蜒于田野之间,或紧贴水面铺筑,或穿越桥下,依附桥墩而建,甚至在河面宽广处飞架水上,迎流而建。纤道的铺设材料均为青条石和青石板,因此得名“白玉长堤”,成为江南水乡的一道独特风景。</p><p class="ql-block">这条纤道不仅是萧绍运河上的奇观,更是古代纤夫们辛勤劳动的见证。纤夫们背负纤绳,在纤道上一步步行走,拉动巨大的货船前行。如今,古纤道上依然保留着千年的岁月痕迹,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历史的沧桑。</p><p class="ql-block">在绍兴柯岩风景区的鉴湖中,就有这样一段古纤道。站在湖边,仿佛能听到纤夫们嘹亮的号子声,感受到他们与水相伴的艰辛与浪漫。正如那首广为传唱的歌曲所描绘的:“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在这条古老的纤道上,浪漫与现实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丽水市缙云县鼎湖峰村入住山者栖居民宿。</p> <p class="ql-block">3月17日早起前往鼎湖峰拍摄。</p> <p class="ql-block">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 170.8 米,顶部面积为 710 平方米,底部面积为2787 平方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来描绘这个天下奇观。据说轩辕黄帝在峰顶用鼎炼丹,鼎重达千斤,把峰压成了凹形,下雨积水成了一片湖——鼎湖。轩辕黄帝升天后,这个地方就被人们称为——鼎湖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午去岩下村拍摄。岩下村,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下辖自然村,中国传统村落,地处缙云县壶镇镇东北部丘陵平板间,村域面积4.5平方千米。岩下村被群山和竹海所包围,因处苍岭岧峣的“百丈岩”下而得名。村落位于两山夹峙、三水相交的丘陵平板间,村内房屋相互毗邻,朝向多依溪而定,形成了以溪水走向为基准的街巷基本形态。岩下村以石居为主,浑然一体的石屋、石桥、石道、古磨坊凸显了岩下石头村鲜明的特色,具有典型的浙中南山地石居风格,是浙江省集中且保存完好的传统山地石居村落,有“江南石头第一村”之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傍晚入住古堰画乡丽水漫居民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