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定南行 熊盛文、李云惠摄

xiosw

定南是江西最南端的一个县,境内属低山丘陵地形,最高的云台山地处岭北镇,是长江、珠江流域的分水区,海拔1200米。 定南也是一个全客县,客家人口占绝大多数。客家民居是客家民系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定南境内有以明远第、虎形围为代表的客家围屋160余座。 定南又是东江发源地之一,县内九曲河地处东江源头,因为河道流经博罗湾时呈“九”字形,故名九曲河。 当地有句古语: “江西九十九条河,只有一条通博罗”,这条河就是九曲河。进入九曲,烟波浩渺,山峦叠翠 ,白帆点点,犹如桃源仙境。 定南有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共22项。我们曾经在这里拍摄过国家级非遗客家服饰,也拍摄过省级非遗定南瑞狮。这个非遗项目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时在北京天安门前表演过。 定南有一种客家小吃叫灰水粄,也是非遗项目,还是一种纯绿色食品,口感糯软且有韧性。 定南原来交通不便,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日益改善。1995年京九铁路建成,让定南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现在定南的交通越来越方便了,不仅有几条高速公路通过,2021年又通了高铁,从定南到深圳和南昌都不超过3小时,具备了成为大湾区后花园的条件。 “一个球”改变一座城,是定南多年始终不渝的口号。这座只有22万人口的小县城 ,平均每万人拥有1.91块足球场。去年县里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定南(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建成,定南已经拥有举办国内高水平甲级足球联赛等赛事的条件。 现在足球已经成了定南体教融合的支点,撬动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动脉。蓬勃发展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和大规模的足球进校园活动,让定南大踏步向融湾迈进。 作为网球爱好者,在油菜花开的季节,我们有机会又一次来到定南,参加网球联谊活动,同时感受定南的快速发展,享受大自然美好的赋予,开启一次运动与音乐互动的快乐周末。 当然重头戏是网球交流,在阳光和汗水中享受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在奔跑和击球的过程中,放松身心,享受快乐。 热情的主人公邀请我们先看看前年底刚完成改造的客家古城。 十年前我们慕名来到定南老城,想体验一下民国前老县城的风貌。因为1927年县城就从这里搬走,从一县的中心降格为普通村落,想象中应当保留了过去的原生态。哪知道看到的却是年久失修的城门和城墙,没有一点古城的味道。 老城里的房屋也破破烂烂,高低不平的泥石路上,孩子们在追逐奔跑。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座修旧如旧的老城,周末正好是“三八妇女节”,很多单位正在古城搞团建活动。 客家古城占地1平方公里,是客家世界现存唯一一座“活着的古县城”,是江西独有、全国独特的只有三个城门的明代县城,至今仍完整保留了古代县城的格局。 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朝廷割周边三县地设新县,取安定南方之意而命名定南。又因为此地遍植莲花,荷叶田田,故又名莲塘城。从此,这座横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代,长达455年的城池拉开了历史序幕。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经乾隆皇帝朱批同意改县为厅,经历过短暂的繁荣。在修复古城的过程中,依据史料在原址重建了县衙,老外也想到这里看看中国古代衙门的摸样。 古城内有九街五巷,有古庙、古塔、古井、古街、古民居等,有古色古香的石板路,仿佛让人穿越时空,停留在很久以前的岁月。 当然店铺的业态还是挺潮流的,古代和现代在这里没有碰撞,只有交融。 也许非遗项目也是一种交融手段,一支瑞狮队伍常年在古城表演。 不仅是非遗,过去年代留下来的民俗也在这里传承,赣州采茶戏也是一天要表演好几次。 这些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让他们在不经意中接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最有味道的是客家茶馆,这里卖的是客家大碗茶。大大的蓝边碗,特殊的茶料,既不像我们平常喝的茶叶,也不像客家的擂茶,那种粗犷的味道别有风味。 当然,我们不能花太多时间迷恋古城,我们还有自己的正经事,这就是网球的交流。对于这些网球爱好者来说,打网球才是这个周末的重中之重。 网球在场上飞速穿梭,球拍在球员手中灵活轻盈,对来球的灵敏判断,与队友的默契配合,不断复制着对决的紧张刺激,这些都构成网球的独特魅力。这种力量与技巧的和谐融合,让球友在高强度的运动中乐此不疲。 比赛总有输赢,胜负乃打球常事,得奖牌固然高兴,未得奖牌也未必伤心。打网球图的就是快乐,赢得的是彼此的友谊,享受的是快乐过程。 这群网球爱好者还有另外的爱好就是萨克斯。他们自嘲是“双包客”,走到哪里都背着两个大包,一个网球包,一个萨克斯包。我倒说他们更像管弦团,白天用网球拍上的几十根弦丝猛烈击打着网球,晚上用萨克斯管子吹奏悠闲的乐章。他们来之前就约好,白天用球拍互相抗击对垒,晚上用音乐合奏箫韶九成。于是就有了这个联欢晚会。 第一个节目当然来自主队,歌伴舞《等你在客家古城》。悦耳的歌声娓娓动听,妙曼的舞姿似流水行云。这是主队对客队的诚挚欢迎,也是主人对家乡的一片深情。<div><br></div> 主人唱罢客人上,第二个节目是萨克斯重奏《祖国不会忘记》和《斯拉夫女人的告别》。一曲中国歌曲,曲风磅礴大气且朴实真挚,饱含对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敬仰、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一首前苏联军乐曲,饱含着对未来胜利的必胜信念,对奔赴战场亲人的担忧和鼓励。 第三个节目当然又是主队,女声独唱《小路》,又是一首前苏联的军事歌曲。后面的背景演绎了歌手口中“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的复杂心境,优美的手风琴伴奏使女歌手的演唱更加荡气回肠。 第四个节目是来自另一个队的器乐合奏《格桑拉》。这是一首藏族民歌,让听众在欢快的乐曲中,体验青春、活力、阳光和自信,激发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信心。 第五个节目又是我们的队友,萨克斯独奏《九儿》和《你鼓舞了我》,延续了上次一中一外的模式。 第六个节目是男声独唱《那就是我》,反映海外游子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七个节目是萨克斯五重奏《井冈山上太阳红》和《我和我的祖国》,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不少听众在欣赏的同时默默地低声跟唱。 第八个节目是采茶歌舞《对花》。我们曾经拍摄过赣南采茶戏,它一般上场演员较少,最早多是三人班,以矮子步、单水袖为特点,以后逐步发展到5—6位甚至更多的演员同台表演。 竹笛独奏《春到湘江》是竹笛名曲,表现湘江两岸秀丽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壮志豪情。 这位女教师也是我们的队友,她不仅爱音乐,也爱网球,周末自愿来为爱好萨克斯的队友伴奏。 可不要小看这位鼓手,他可是这些“双包客”的指导老师,在演出艺术上说一不二的大佬,鼓手只是他偶然的兼职。 <p class="ql-block">最后的节目还是萨克斯合奏,曲目是《美丽村庄》和《走向复兴》。</p> 在节目单外还附加了一位专业演员的演唱,他高亢的歌声引来听众的阵阵掌声。 联欢结束了,大家好像意犹未尽,旋律似乎还在耳边回荡。我特意请教了DeepSeek,爱网球也爱萨克斯好不好。DS的回答是:同时拥有网球和萨克斯这两项爱好,能给爱好者带来多方面的益处,涵盖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和个人发展等维度。爱好给人带来快乐,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枯燥无味的事情也变得兴趣盎然;爱好让人年轻,因为在不同爱好之间切换思考,有助于激发大脑的创造力,使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祝福“双包客”永远快乐,祝福“管弦团”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