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司河,又名灵溪河。司河古道是当年土司统治时期沿线的文武百官进出福石城的官道。</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9日我们梦想之旅徒步小分队12人再次穿越,早上8点30分,乘坐老司城班线中巴车,叫师傅把我们送至花园村村部楼处,我们下车后开始徒步。</p> <p class="ql-block"> 花园村,在土司统治时期,是历代土司在此修建的花园而得名,现属灵溪镇政府管辖。</p> <p class="ql-block"> 穿越司河古道,从花园村开始,沿途经自生桥、响塘坪,到达老司城。这条线路从溪州迈步队到梦想之旅迈步队,许多迈友曾经穿越过多次,是一条户外徒步活动的经典线路。</p><p class="ql-block"> 2024年由湖南省体育局主办的大型户外徒步活动,在神秘湘西的活动赛区,其中体育旅游组第一天活动就选择了这条线路。从花园村开始,经“石桥仙渡”的自生桥,沿司河顺水而下到达响塘坪,经梨木湖、博物馆,到达万马归朝营地,全程20.5公里。</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小分队再次穿越,减少了里程,不进梨木湖,从响塘坪经“神仙打眼”到达老司城“接官渡”码头,然后乘车回县城。</p> <p class="ql-block"> 来到花园村与自生桥交界处的一个垭口,有一栋比较大的老木屋,看房屋前后的成设与建筑规格,应该是当年客人进出福石城在此休息的客栈,现已无人居住,遥遥欲坠。</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此拍过照,留过影,也见证一下房屋的辉煌与苍桑。</p> <p class="ql-block"> 古道两旁,绿树成荫,樱花烂漫。</p> <p class="ql-block"> 来到“石桥仙渡”的自生“桥”,此“桥”是数万年前地质运动形成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分左右两“桥”,左“桥”通水,司河河水穿山而过,右“桥”为干桥,在此,为新加入的迈友打个卡,留过影。</p> <p class="ql-block"> 响塘坪,过去是不通公路的“死角”,近两三年来,借助国家扶贫政策的机会,通组公路从博物馆经梨木湖修到了响塘坪。</p> <p class="ql-block"> 司河,它宛如玉带,蜿蜒曲折盘桓在森林茂密的峡谷之中,水急浪冲,迭落起伏,极其巧妙地将龙潭城、老司城、颗砂城连成一线,形成了一道天然生成的军事防线,同时,也是一条通达山外的生命水道,更是一条融入土司诗书、摩崖石刻、风俗礼乐的文化长廊。</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明宣德三年,即1428年,永顺宣慰使彭仲在“神仙打眼”的一侧石壁上挥毫写下了“碧花潭”三个大字,字形楷书,至今仍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 从老司城沿司河逆水而上到颗砂新城,其周边有彭仲、彭世麒、彭翼南、彭元锦、彭肇槐等历代土司挥毫弄墨的石刻遗存多达20多处。如“神仙打眼”处“碧花潭”、“丝柳口石刻”、自生桥“石桥仙渡”等遗存至今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 司河纵贯三城,沿河数十公里文化长廊中除了保留着众多的摩崖石刻外,还留下了大量的钟鼎铭文、题记碑文、牌坊匾额,如“楚南雄镇”、“子孙永享”等。这些保留至今的遗存,充分展示了土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土家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翠绿色的司河河水清澈见底,一叶小丹漂然而过,后边激起层层浪花,绿水青山,是那样的合谐、美丽!</p> <p class="ql-block"> 经4个小时长途跋涉,来到响塘坪与梨木湖中间路段的司河岸边,开始准备中餐——烧粑粑,各种颜色粑粑摆上了用木棍支起的烧烤架上,不一会儿就烤熟了,你看:迈友们个个吃得真有味。</p> <p class="ql-block"> 从老司城“接官渡”码头沿河而上,走到约一公里处有个神秘的地方,一座山石岩壁突兀耸立,岩壁下是绿荫荫的深潭,沿河官道到此忽然中断,只见深潭旁边的岩壁上布满了许多深浅不一的岩孔,据说是土司统治时期在此修建的栈道,因年久失修木桩烂掉而留下的桩孔,后来被当地人们叫着“神仙打眼”。</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老司城遗址”标示牌前分别进行了留影,我查看了一下手机上的“微信运动”上显示步数为28282步,折合里程为16.8公里。</p><p class="ql-block"> 这一路走来,我们不仅锻炼了体魄,而且也领略了沿途的无限风光,更感受了八百多年土司王朝的岁月苍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