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文物展(下集)

(王兰生)

文图/王兰生 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div><br></div> 上图:延安宝塔山1985年邮资明信片。<div><br></div> 上图:1971年延安宝塔山编号邮票实寄封。<div><br></div> 上图:延安中共中央办公地枣园窑洞邮票1972年实寄封。<div><br></div> 上图: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后,美国作家斯诺在延安为毛主席拍摄的军装照。<div><br></div> 上图:毛主席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一起谋划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div><br></div> 上图: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打击日本侵略者。<div><br></div> 上图: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的大版张。<div><br></div> 上图:抗日英烈、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首任院长柯棣华,男,印度人,1942年12月9日,柯棣华在唐县葛公村因癫痫病发作去世,终年32岁。<br><br>2014年9月1日,柯棣华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div><br></div> 上图:柯棣华工作努力,他有次在13天内收治八路军伤员800多名,手术585次,获好评,被誉为“第二个白求恩”<div><br></div> 上图:田汉词聂耳曲义勇军进行曲,解放后成为新中国的国歌。<div><br></div> 上图:田汉词聂耳曲义勇军进行曲,解放后成为新中国的国歌。<div><br></div> 上图:冼星海纪念邮票大版张。<div><br></div> 冼星海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因肺病在莫斯科病逝。<br><br>冼星海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还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不朽名作,振奋了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抗敌救国的精神武器 。2009年,冼星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div><br></div> 上图:毛主席在延安窑洞里写作著名的《论持久战》。<div><br></div> 上图:毛主席著名的”老三篇“诞生在延安抗日战争时期。<div><br></div> 上图:八路军东渡黄河。<div><br></div> 上图:庆祝人民战争胜利!庆祝抗日战争胜利!<div><br></div> 上图:八路军在延安大合唱。<div><br></div> 上图:编号邮票实寄封,八路军文艺工作者为工农兵演出。<div><br></div> 上图:交响音乐《沙家浜》。<br><br> 上图:坚持敌后游击战的新四军,新四军十八伤病员在江苏常熟阳澄湖沙家浜养伤期间打击汉奸和日本鬼子。<div><br></div> 上图: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授计”美术信封实寄封。<div><br></div> 上图: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军民鱼水情”美术信封实寄封。<div><br></div> 上图: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抗日地下共产党秘密交通员铁路工人李玉和。<br><br> 上图:钢琴伴唱《红灯记》中的抗日地下共产党秘密交通员铁路工人李玉和与女儿李铁梅。<br><br> 上图: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李铁梅唱谱实寄封。<div><br></div> 上图:钢琴伴唱《红灯记》中的革命家庭女儿李铁梅邮票实寄封。<div><br></div> 第四部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br><br> 上图: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略中国,中国军队在卢沟桥奋起反抗<div><br></div> 上图:“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掀起了全民族枪口一致对外、共同抵御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战争的新高潮。<div><br></div> 上图:抗日英烈易安华将军的遗像。<div><br></div> 上图:抗日英烈易安华将军是江西宜春人,本来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生,后来他又读了黄埔军校第三期,历任排、连、营长、团长、少将旅长等职,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被追认为中将职务。<div><br></div> 上图:抗日英烈易安华将军的遗物。<div><br></div> 上图:抗日英烈易安华将军的遗物。<div><br></div> 上图:抗日英烈易安华将军的遗物。<div><br></div> 上图:坐落在四川成都建川博物馆中的易安华将军的塑像。<br><br> 上图:江西宜春抗日英烈易安华将军烈士墓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div><br></div> 上图:赵抗强简介:<br><br><br><br>赵抗强原名赵裕相,浙江诸暨城山乡水磨头村人,1918年11月9日出生,出身贫农,1937年参加抗日,投军报国,改名赵抗强。1939年报考黄埔军校17期,毕业后留校任教,1944年复毕业于陆军大学参谋班,先后任国民党陆军79师、98军陆军总司令部上尉参谋连长,少校参谋等职。1949年初弃职回家务农,卒于2010年11月30日,享年92岁。<br><br>赵抗强(原名赵裕相)曾为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老干部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div><br></div> 上图:抗战老兵赵抗强在89岁时亲笔写的回忆录。<div><br></div> 上图:抗战老兵赵抗强在89岁时亲笔写的回忆录。<div><br></div> 上图:抗战老兵赵抗强在89岁时亲笔写的回忆录。<div><br></div> 上图:抗战老兵赵抗强在89岁时亲笔写的回忆录。<div><br></div> 从赵抗强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日本军国主义熏陶出来的加上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兵已经成了恶魔化身的鬼子兵,在“8.15”投降日的当天拒不投降还负隅顽抗,肆意杀害我无数民夫,继续制造滥杀无辜的惨案。从双方交战情况来看,日本鬼子是虎狼之兵,凭着优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单兵刺杀技术,利用大雾天气冲出包围圈。<br><br><br><br>而我中国军人基本是受儒教文化熏陶出来的农家子弟,我军严格执行日内瓦公约,对已经向同盟国签署投降书的日本国的军队不再交战,甚至对拒不投降并继续犯下杀人罪的日军不以追究,宽宏大量地命令已经兵临城下的我军部队阵前停战,真是天地之差,人鬼之分啊!<br><br><br><br>由此可见,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对于侵略中国残杀中国人民的日军30余人的骑兵小队,已经被我235团四面包围,国军师司令部应该立即下达全部、干净、彻底消灭之的命令,不该犹豫不决,酿下了我方军民反被残杀的苦果。观此血训,亦可知晓中国人民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是多么的备尝艰辛!<div><br></div> (上图)日本历史档案照片:抗日战争中的水淹日军真实场景。 在中国历史上,用水歼敌的案例不多,俗话说“水火无情”,一旦对水火疏忽大意,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历史上曾有军队用人工制造洪水来淹没敌人的战例,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挖开黄河堤坝淹了10多万日军,拖住日军进攻的步伐,但是黄河下游却也因此受灾20多年。<br><br><br><br>这场人造自然灾害的洪水可以说是歼敌八百,自损一千。黄河决堤后,决堤的洪水淹没了河南、皖北、苏北40余县的大片土地,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极大的灾难,80余万人惨遭溺死,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中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div><br></div> (上图)日本历史档案照片:抗日战争中的水淹日军真实场景。<div><br></div> (上图)日本历史档案照片:抗日战争中的水淹日军真实场景。<div><br></div> (上图)日本历史档案照片:抗日战争中的水淹日军真实场景。<div><br></div> (上图)日本历史档案照片:抗日战争中的水淹日军真实场景。<div><br></div> (上图)日本历史档案照片:抗日战争中的水淹日军真实场景。<div><br></div> (上图)日本历史档案照片:抗日战争中的水淹日军真实场景。<div><br></div> (上图)日本历史档案照片:抗日战争中的水淹日军真实场景。<div><br></div>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div><br></div> 第五部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上图:中华民国1929年地图资料。<div><br></div> 上图:中华民国1929年地图上清楚地标明了”台湾澎湖本均我土,甲午战后割予日本。“<div><br></div> 上图:我国1979年发行的宝岛《台湾风光》整套邮票。<div><br></div> 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败后,与日本签订了历史上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以及附属岛屿。<br><br>台湾就被日本侵占了整整50年,在这50年间,台湾基本与祖国失去了联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台湾才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div><br></div><div>中国台湾省永远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r><div><br></div></div> 上图:1979年台湾风光邮票。 上图:1979年台湾风光邮票。 上图:1979年台湾风光邮票。 上图:1979年台湾风光邮票。 上图:1979年台湾风光邮票。 上图:1979年台湾风光邮票。<div><br></div> 上图:中华民国1929年地图形状为秋海棠叶。<div><br></div> 上图:中华民国1946年地图。<div><br></div> 上图:1946年中华民国成树叶形或成公鸡形地图。<div><br></div> <div>上图:1946年外蒙古已经从中华民国地图中划出去了,落后就会挨打。今天的中国已经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和愿景。<br><br></div><div>无论如何,千万千万,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中华民族万岁!<br></div><div><br></div> 上图:抗战时期香港实寄封。<div><br></div> 上图:1936年香港实寄明信片。<div><br></div> 上图:民国时期香港实寄明信片。<div><br></div> 上图:民国时期香港实寄明信片。<div><br></div> 上图:《1997》“中国收回香港纪念特品香烟"烟标。<div><br></div>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江苏淮阴卷烟厂大胆抓住这个难得一遇的商机,于1995年研制出庆祝香港回归的“1997”牌香烟,向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成功后隆重推向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轰动效应。<br><br> 随着“1997”的日益趋近,“1997”这个敏感日期隐含的巨大商机的利益也越来越大,非法盗用或借机利用“1997”牌子获取利益的现象在社会上不时出现。<br><br>鉴于香港回归的这个庄严性题材,鉴于禁止在烟标上做宣传广告的规定,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商标局对“1997”商标下达了封杀令。<br><br>1995年12月18日,国家工商局、商标局在人民大会堂里向新闻界宣布,为了严肃香港回归的庄严性,制止利用庆祝香港回归为题材的商标进行炒作谋取暴利的风气,撤销使用“1997”商标,淮阴卷烟厂的“1997”烟标必须上交统一销毁。<br><br> 淮阴卷烟厂的“1997”烟标是经过正规合法手续正式向国家工商局登记;向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全国唯一的一个商品的商标,且是一个以庆祝香港回归为题材的商标,又是一个不能做广告的香烟商标,这段无奈的插曲即是峰回路转,又极具非凡意义。<br><br> “1997”烟标见证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收藏和纪念意义同样不可低估。<br><br> 上图:《中国收回香港纪念特品香烟》烟标,黄色为高档香烟。<div><br></div> 上图:《中国收回香港纪念特品香烟》烟标,红色为中档香烟。<br><div><br></div> 上图: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署》邮资明信片。<div><br></div> 上图: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署》邮资明信片。<div><br></div> 上图:庆祝香港回归祖国金箔邮票小型张。<div><br></div><div><br></div> 备注:<br><br>1、易安华将军的文物由易安华将军的亲孙女易明(江钢中学退休教师)提供。<br><br>2、赵抗强的文物由赵抗强的儿子赵华提供。<br><br>作者在此一并致谢抗日英雄的后代!其余抗日战争的文物均由作者收藏。<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