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的记忆

小龙女(龙云)

<p class="ql-block">父亲清早把炉子踢翻,一锅粥全倒在地上,他哭了因为我太小了,要下放了,第一年探亲回家,门洞大开无一人,父亲在店里帮我裁布做新裤,回家父亲炒一碗蛋炒饭我吃全吐了,农埸带回两只鸡父母全逼我一人喝下,只因为我才16岁发育不全不会做事,那记忆深深烙印在我的骨髓和心灵之中,无法被轻易抹去。</p> <p class="ql-block">68年11月28号是老公下放日子,他们去的是信洋农埸,二中67届应是插队务农,他们这批基本是市里干部子女,属10%留城的,结果许世友司令下令一个也不允许留城。 </p><p class="ql-block">69年新年刚过,全国大批知识青年投入广阔天地,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3月1日我宿舍姐妹比我们先行一步,去淮海农埸,因为人实在太多只可分批出发。</p><p class="ql-block">我们是3月5日出发去淮海农埸,这美篇与旁邻居一美篇是一体的主要是明天也是我们下放的日子。</p><p class="ql-block">淮海农埸接受一批又一批无锡知青,一直到3月中旬。</p><p class="ql-block">常熟和徐州知青到的较晚,还有阜宁知青。</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去团部开会,18里路排好队走去的,队伍很是壮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贾老师下放15岁,后来当兵在杭州览桥机埸。转业后上大学,在无锡市一所中专学校做教师,退休后任社区书记,书法,摄影多面手为班群,社区活动贡献最后一份余热。</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只有16岁,稚嫩的小姑娘,记得我第一年探亲到同学家,他姐姐对我直摇头,太小太嫩了。可我还是这几人的姐姐。</p> <p class="ql-block">这次介绍几个弟妹,右边王珍华下放15岁,返城后任教师,退休后协助群活动积极份子。</p><p class="ql-block">左是方五三下放15岁,返城后是厂财务科长,我的会计台下是姐妹,台上是冤家为了10元钱弄个明明白白。</p><p class="ql-block">中间贾老师己介绍。</p> <p class="ql-block">时印亭下放15岁,母亲因是镇上学校老师,所以啊!她怀惴证书与我们一起下去,好学文静大家都喜欢她。</p> <p class="ql-block">16岁的我没有与同学去三师十五团(方强农埸),也没有与朝夕相处的舍友,同学坚守二师十团(淮海农埸)老三队,而是孤单随风漂落去了三师十七团修造厂,孤独的我像空气突然安静,像一叶小舟掉了划板,我把产量天天往上加。来垫补孤独,我的笑颜是十年以来与同学相聚才转变,同学老师直夸是脱胎换骨重铸人生。</p> <p class="ql-block">文/编辑小龙女龙云</p><p class="ql-block"> 图片 自拍 </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3610207</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往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