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游览完热海前往司莫拉瓦族村。据司机介绍,该村只有74户人家。</p><p class="ql-block">司莫拉佤族村位于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距腾冲市15公里,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是有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寨。</p><p class="ql-block">这里自然景观优美,寨内有湿地、森林、竹海、梯田、涌泉,拥有高山、溪水、七个清泉、古木林等自然资源,森林植被覆盖率超过72%,被誉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p><p class="ql-block">在文化方面,它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完整保留着佤族婚丧嫁娶独特的祭祀仪式等原始宗教民俗,有新米节、搭牛丛等传统节日,还能看到象征谦和与善良的牛头图腾。</p><p class="ql-block">2014年起,司莫拉佤族村通过整合各类项目,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并规划发展乡村旅游。</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是在2020年1月19日来到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的。当天下午,总书记在司莫拉佤族村广场上敲响三声佤族木鼓,祝福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他还走进村民李发顺家中,同一家人制作当地节日传统食品大米粑粑、聊家常,详细询问脱贫情况。</p><p class="ql-block">2020年6月成立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发展。</p><p class="ql-block">3月油菜花在田野中绽放。</p> <p class="ql-block">佤族村的洗衣亭,遮风挡雨。</p> <p class="ql-block">田野中水车还是很应景的。</p> <p class="ql-block">在佤族村,牛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p><p class="ql-block">• 图腾崇拜:佤族信奉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自古以牛为神圣吉祥物和崇拜图腾。相传在洪灾中,水牛救了佤族女始祖安木拐,此后还帮助她主宰世界,所以佤族把水牛当作崇拜对象。</p><p class="ql-block">• 力量象征:牛本身具有强大的力量,在古老的部落战争等活动中,力量是极为重要的因素,牛头象征着佤族人民对力量的崇尚和追求,也代表着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坚韧。</p><p class="ql-block">• 财富标志:由于水牛价格昂贵,拥有牛的数量多少体现了一个家族或家庭的经济实力,牛头存放的多寡是财富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祭祀元素:在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中,牛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是献给神灵的最高祭品,他们认为牛的灵魂能升达神的世界感化神灵,祭献牛头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敬意。</p><p class="ql-block">• 吉祥寓意:牛头有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招财进宝的意思,人们相信牛头能够驱邪避灾,保佑村寨平安、人畜兴旺。</p> <p class="ql-block">司莫拉礼堂、图腾。</p> <p class="ql-block">村子不大,一会儿功夫就逛完了,午餐在“瓦族人家”,不错的小院。</p> <p class="ql-block">混充散养鸡,还是青菜🥬更地道。</p> <p class="ql-block">我们10号下午和11号上午分两次游览和顺古镇,印象不错。自称为中国魅力第一古镇虽然有点夸张,但还是值得来细细品味。</p><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位于云南腾冲西南4公里处,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名“阳温墩”,后取“士和民顺”之意得现名,是云南著名侨乡。</p><p class="ql-block">古镇始建于明代,延续了明清建筑风格,有100多所百年宅院、8个宗祠、9座寺观等众多古迹。建筑依山傍水,环山而建,绵延数里,村前小河蜿蜒,两座造型精美如双虹卧波的石桥横跨其上,名为双虹桥。</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南方丝绸古道上的商贸名镇,马帮文化盛行,大马帮博物馆展示着当年马帮的辉煌历史。作为侨乡,和顺人走夷方的奋斗历程也留下了深厚文化印记,如为避免家中妻子洗衣受日晒雨淋而建的洗衣亭,充满了温情。</p><p class="ql-block">此外,古镇自然生态优越,千手观音古树群由七棵百年古樟树组成,宛如绿色华盖。还有元龙阁、中天寺、魁阁等众多景点,承载着丰富的儒、释、道文化内涵。艾思奇纪念馆则让人们得以缅怀这位一代哲人。和顺古镇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其魅力。</p> <p class="ql-block">朱镕基题</p> <p class="ql-block">李瑞环题</p> <p class="ql-block">艾思奇纪念馆在艾思奇故居基础上于1984年建成并开放的。主体为砖石楸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前临元龙幽潭,后枕凤山。</p><p class="ql-block">馆内有艾思奇手握书籍的铜像,展室以文字、图片、实物展示为主,设“艾思奇生平”等3个展厅。纪念馆藏品数量681件(套)。这里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4年还成为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主建筑气派宏伟,老宅是艾思奇夫人捐献。</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给予艾思奇非常高的评价。我们在大学时期应该学过他的著作。</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规模相当大,差不多要逛半天。</p> <p class="ql-block">和顺刘氏宗祠位于腾冲和顺古镇,建于清咸丰五年。占地1947-3139平方米,坐西南向东北,依山临水。采用传统榫卯结构,雕梁画栋,木雕和绘画精美。宗祠两侧种梅兰竹菊,环境清幽。祠内保存有乾隆时期“永免钱粮”等古碑及三祖遗训碑,还有国内较大的家堂。清光绪年间设“芸香馆”教授学子,辛亥革命后设小学分校,推动当地教育发展。它是和顺古镇宗祠文化的典型代表,承载着刘氏家族的荣耀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刘氏宗祠前的引桥有点气势。</p> <p class="ql-block">尹姓是这里的八大姓氏之一,也许是此原因尹哥在此设立图书房。</p><p class="ql-block">它是国内第三家永久免费开放的尹哥公益书房,于2023年5月21日落地和顺古镇景区。馆内藏有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等书籍及科普展品,2024年1月31日被授予“腾冲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洗衣亭。</p><p class="ql-block">洗衣亭飞角翎脊、四面透风,多为石墩为柱、歇山顶,屋顶瓦片斑驳,造型精致。亭内铺设井字形石条,隔成长方形格子,河水穿过石条,人们可蹲在石条上洗衣洗菜。</p><p class="ql-block">• 生活实用功能:为当地妇女提供了洗衣洗菜的场所,井字石板微斜方便清洗,上游井格用于清洗蔬果,下游井格浣纱捶布。</p><p class="ql-block">• 遮风避雨功能:使洗衣洗菜的人们免受日晒雨淋之苦,让她们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劳作。</p><p class="ql-block">• 情感交流功能:洗衣亭是妇女们拉家常、互通信息的地方,也是她们遥望远方、寄托相思之处,承载着和顺男人对家人的爱与关怀。</p><p class="ql-block">• 交通便利功能:从洗衣亭有石条架到小河对岸,可直接通到田间,方便了人们往来农田与村庄。</p><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 洗衣亭是和顺“走夷方”文化的象征,见证了和顺男人外出打拼的奋斗史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见证了和顺女人操持家务、坚守家园的奉献精神,是和顺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是中国建立最早、规模较大的乡村图书馆。其前身为清末咸新社和阅书报社,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馆舍是中西合璧式建筑群,古朴典雅。馆内藏书13万余册,含1万多册珍本及古籍文献。它不仅是和顺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古镇的文化象征,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荣获“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等称号。是国家一级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总兵府,原是清朝从一品大员振威将军腾越总兵张松林的老宅,建于光绪末年。2006年被柏联集团原样迁至和顺,改建成客栈。总兵府为木质结构,镂空雕刻精细。其与和顺湿地比邻,周边野鸭白鹭翻飞,远处青山沃野,田园风光秀美。这里不仅能让人感受历史韵味,还能体验当地独特文化,是集住宿、参观、休闲为一体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总兵府内旧式椅子。</p> <p class="ql-block">总宾服前气派不凡的玉石。</p> <p class="ql-block">总兵府内玉石经营商号。</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马帮馆通过3000多件文物及近百幅老照片,展示西南丝绸古道历史等。馆内分大马帮展示、腾冲历史两部分,陈列着马鞍、马铃等马帮用品,复原马帮生活场景。这里不仅是马帮文化的集中呈现地,也是了解和顺人“走夷方”历史与滇商辉煌的重要窗口,让游客能穿越时光,感受马帮的艰辛与辉煌,领略独特的马帮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马帮馆品马帮烤茶。</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由大殿、月台等组成,采用儒教文庙和道教宫观融合设计。这里是和顺文脉之源,曾是学校旧址,左右楼阁下的题名碑记录众多功名获得者,见证着古镇崇文重教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11号一早特意去逛逛百年小菜街。</p> <p class="ql-block">许多东西从未见过。</p> <p class="ql-block">和顺弯楼子民居位于腾冲和顺古镇,是李氏家族的家宅,也是“永茂和”商号的象征。建筑坐南向北,占地1176平方米,建于清末民国初期。因依弯曲巷道而建,故得名“弯楼子”。它由三个三坊一照壁院落组成,布局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江南民居及西方建筑文化特色。现被辟为“民居博物馆”,馆内陈列丰富,生动展示了李氏家族的历史及和顺民居文化,是和顺侨乡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和顺寸氏宗祠位于腾冲和顺古镇,是腾冲寸氏宗族的象征。它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扩建于清代嘉庆十年,历时126年方始告竣。其大门为南亚风格,与传统宗祠大门不同,形成中外合璧的经典之作。宗祠占地2222平方米,坐南向北,依山面坝,逐级而起。因明清两朝寸家功名显赫,宗祠标杆上有两层方斗,月台也极为宽阔。这里不仅是族人祭祀的场所,还曾作为育人教书的地方,对和顺教育事业贡献颇大。</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见腾冲市区,从市区打车到和顺古镇13元,还是很近的。</p> <p class="ql-block">11号下午结束腾冲游玩,大巴前往保山乘坐火车前往昆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