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音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在唐朝时期是一个急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其广度还是其高度都毫无疑问的达到了艺术的巅峰。清朝编纂的《全唐诗》中就收录有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这四万多首诗出自二千八百七十三位诗人。看到这个数字也许觉得很多,但可以肯定的说,这不是唐诗的全部,按当时唐朝的文字记载、流传、保存状况,有很多作品是未能流传下来的,加上长年累月的不断流失,因此《全唐诗》也肯定不“全”,据传连诗仙李白的诗都流失了几近一半,如果传说属实那实在是太可惜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的古典诗词发展到20世纪初,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诗词被一场规模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否定,然而古典诗词并没有因此而消亡,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传统文化气质与诗词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这种精神血脉传承到现在,诗词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和发展,古典诗词的学习和创作方兴未艾,单单从广度上来说,其远远超过了盛唐时期的规模,网上网下参与诗词学习创作的人超过百万之众,现在一天写的诗词恐怕就能超过一部《全唐诗》的数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在这数量众多的诗词中,又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以描写自然景观、农村园林风光的作品。在这类诗词中,作者大都是以大自然中那些优美的自然风光,乡村生活中的一些劳作之事、趣谈奇闻,社会发展过程中乡村的巨大变化作为题材来进行创作,而以这一类型的题材来创作的诗词作品,可以称之为现代的山水田园诗。在这些诗词中不乏一些紧跟上时代脉搏的新意象、新技法以及新语言优秀诗作。如当代著名诗人聂绀弩的《拾野鸭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野鸭冲天捉对飞,几人归去路歧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穿稠密芦千管,忽遇浑圆玉一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日壶觞端午酒,此时包裹小丁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来三十多三个,一路欢呼满载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聂绀弩先生被发配到北大荒改造时期,以劳动之余的趣事写的一首田园诗。在当时的环境极端恶劣,生活极其艰苦,情感极为压抑的情况下,诗人用恢谐幽默的语言表达出了潇洒乐观、充满情趣的乐观和浪漫的情怀。聂绀弩先生在北大荒时期的很多作品,是真正的现代山水田园诗的典范之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山水田园诗和其流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面我们说到了聂绀弩先生的诗,古典格律诗中有一类诗在诗词的分类上将其归纳为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大多以自然风光、瑰丽山水、花草虫鱼、田园生活为题材;以农夫、牧人、渔民的劳作情景和诗人自己在田园、山野中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等活动为素材。通过对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等的描绘,来展现一种隐逸闲适、隐居恬淡的生活,以此来表现诗人内心对现实的失落,对自然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追求美好境界、寄情山水之间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华民族的历史,自汉朝从鼎盛到慢慢的衰亡之后,进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长达三百六十余年的历史中,因为政权的频繁更迭,战争的不断延续,造成这段时间文化的发展影响特别大。在这个政治紊乱、经学衰落和玄学盛行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许多诗人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和自保,纷纷离开当时动荡的政治环境,避开权利的纷争和战火的侵扰,选择了藏身匿迹于林木山泉之间,选择了逸隐的生活方式,这就为山水田园诗的产生提供了土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魏末晋初,在嵇康、张华、左思、郭璞等人的诗中,山水诗已逐渐增多,这个时期的山水诗同样也经过了五言诗发展的曲折经历。至东晋末年到刘宋初期后,出现了两位在中国诗词史上重量级的大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陶渊明寄意田园生活、乡村景物而开田园诗之先河;谢灵运则以自然景观、模山范水而开山水诗之先河。到了近代诗鼎盛的唐朝,又出现了一生不仕、寄情山水的孟浩然和亦官亦隐、回归山野的王维,于是山水田园诗确立在诗国中的重要地位,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山水田园诗特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水田园诗以山水景物及田园风光作为主要的创作题材,以对景物的描写作为主要的写作手段,可以归属于写景诗类型。这类诗词通过对山水草木、花鸟虫鱼、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等景物的细致入微的精准描写,通过工整传神的写景状物,来表现诗人的热爱自然、钟情山水、恬静安逸、返朴归真、淡泊名利、怡情养性的情怀。通过淡雅质朴的语言,自然清新的风格,闲适淡远的意境,将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自然风光、田园山水之中,情景交融的抒发诗人的情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写景体物传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水田园诗一般都是选取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田园景象如山川、溪流、田园、农舍等;以及各种田园生活的场景如耕作、收获、牧歌、渔舟等。通过对比与衬托等细腻的描写手法,突出自然景物的特色与变化,如四季轮回、晨昏交替,展现自然景物的美丽与和谐,反映田园生活的安宁与满足,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王维的《新晴野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诗人通过对初夏所见原野雨后的田园景色,描写了雨过天晴后的乡村,经过雨水的冲刷,放眼望去,空气清新爽朗,远处田野中,河水涟漪层层、波光粼粼,一片山明水净。此时此刻农人们正在田间抓紧耕种,辛苦的忙碌着的情形。全诗语言清新,格调明朗,意境开阔。描绘出了一幅景色优美的雨后新晴下农民劳作的画卷,观察细致、体物传神,休现出了诗人写景艺术水平的高超,从而表达出了作者对山水田园的热爱、陶醉与怀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抒怀情景交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水田园诗以林泉山水、田园风光等自然景观为审美对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一种宁静、淡泊、悠远的意境。诗人运用白描、渲染、烘托、对比等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观和情感体验相互融合,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给人以清新自然、怡情养性的艺术享受和审美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山水田园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反思和向往。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许多诗人选择离开纷扰的政治环境,投身自然,寻求心灵的寄托和慰藉。因此,诗人们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过程中,常常会借助各种写作手法和技巧,将自然景观和情感体验相互融合,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以营造 出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王维的《山居秋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王维的山水名篇。诗人通过对初秋雨后景色的描写,把情怀和追求寄托于诗情画意之中。采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的手法,把诗人称为“空山”的世外桃源描写得清新、幽静、恬淡、优美。全诗从感觉、视觉、听觉、感受的不同表述,因象得趣,以景生情。通过对自然美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向往的理想中的社会之美,全篇用“赋”的手法模山范水、构图作画,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山水田园诗情感体现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典诗词中的山水田园诗产生于魏晋六朝,受当时那个年代经学衰落,玄学盛行的影响,可以说山水田园诗是脱胎于玄言诗而来的。到了隋唐特别是唐朝之后,社会到了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盛唐时期。整个社会民富国强,因此这段时期的文人士大夫因物质生活优裕,慢慢形成了一种行旅研学、赏山游水的风气,使得山水田园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孟浩然、王维为主包括李白、杜甫等众多大诗人都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受唐朝帝王臣子的影响,整个唐代佛道思想流行,道家的崇尚自然、追求返朴归真;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境界,为唐诗提供了一种文化和审美心理基础。由此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得以流行,这种隐逸情怀也影响到了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基调。因此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山水田园诗,从一开始就带上了其独特的情感色彩和审美情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崇尚自然,流连山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山水田园诗来表达崇尚自然,流连山水情怀的诗,在山水田园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类作品往往是通过描写清幽寂静的山林景色或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来表达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对自然风景的喜爱,抒发自己闲适自得的心情。同时其中也有一些是歌颂纯洁质朴的劳作活动,歌颂山野村民的勤劳、热情、淳朴,以及在山林田野里的劳作生活中与村民们建立起来的深情厚意,抒发诗人在这种幽静平和环境中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王维的《汉江临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诗人全篇笔墨清新淡雅,对汉江周围的壮丽景色描写得绘声绘色、如诗如画,颈联中“浮”“动”二字炼得极妙,动与静的错觉让人从船中的动荡看到郡邑的漂浮和江天相接处的摇,景物活起来了,表现出诗人泛舟江上怡然自得的心态,尾联直抒胸臆犹如画上题字,奔放雄伟,意境开阔。诗人通过这种白描的写意手法,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寄情于山水的志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厌倦官场,向往隐逸</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种类型是诗人通过对山水风光、田园生活的赞美,来表达心中对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从而反衬出对所在时代尘世官场的污浊现象失望,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官场仕途的厌倦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诗人通过山水田园这些景物的组合,营造出远离尘俗、超然世外的一片天地,与官场的明争暗斗、黑暗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抒发出自己厌弃官场、归隐田园的高洁情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李白的《山中问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白少年时代多次隐居山林,曾在安陆(今湖北)白兆山桃花岩隐居十年,投身自然,寄情山水。这首《山中问答》就是李白在此隐居时以问答的形式写的一首古绝。诗中告诉我们在别有天地的“碧山”之中没有名利,没有倾轧,没有如“人间” 那样的黑暗现实和遭遇到的不平、不公。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描绘隐居生活自在天然情趣的同时,也表达了内心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不满的心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如当代著名诗人聂绀弩《锄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处有苗无有草,每回锄草总伤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苗常恨草相混,锄草又怜苗太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未见新苗高一尺,来锄杂草已三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停锄不觉手挥汗,物理难通心自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诗人下放北大荒劳动时的一首诗,写的是一次劳作为禾苗除草的过程。田垄里长苗也长草,苗和草相互混杂,难以分辨,所以每次锄草就会伤及到禾苗,正由于此,每次锄草时就会恼恨草而怜惜禾苗。如此几回琢磨事物的这个道理,怎不让人心里焦躁。全诗围绕“锄草伤苗”的劳作而展开,而诗中的情感突出体现在“恨”“怜”两个字上,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来在整个锄草的过程中,诗人都是心焦不已、心潮难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诗看似是写了一次田园生活中的劳作,自然挥锄,信手写来,然而于轻快的日常语句之中,却浓缩了上个世纪一次政冶运动的沉痛教训,有很深的思想内涵,抒发了诗人对“锄草伤苗”的深邃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首诗还有一个特点,本来“重字”是律诗的大忌,可诗人在这首七律中连续重字,而这些重字正是诗人打破常规是服从创作需要的写法,让读者不断的在“草”和“苗”之间辗转反复却又一气呵成,于行云流水之间,读者也不觉其重,反觉其妙,这大概就是艺术功力所在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追求闲适,钟情田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对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中各种景物的描写,通过对田园环境及人物的刻画,抓住各种景物的特点,将这些景物巧妙合理的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清新优美、舒适自由、富有田园气息的幽雅环境,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抒发一种悠闲自在、闲适淡泊和轻松愉悦的情怀,表达出超凡脱俗、洁身自好、归隐田园、向往闲适的志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孟浩然的一首著名的田园诗,写的是他到朋友家做客,在一个乡村简朴的山水田园中,诗人们把酒畅饮,闲话家常的场景,既有农家生活的悠闲自在,又有老朋友之间的轻松愉悦,充满了农家闲适悠然的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整首诗有如一幅精妙的田园风光中国画,田园景物的清新,把酒交谈的亲切,田家生活的简朴,朋友情谊的真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感悟人生,寄托禅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对景物描写并不仅仅是物象的形似,在叙事方面也不单是情节,而是通过对这些可见之物,普通之事的描写,从而力求写出一种有异于常人之情,道出常人难悟之理,体现出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有时候也是对禅意的一种寄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苏轼的《题西林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这首描写庐山风光的诗,在对山水景物描写的同时,把一种哲理蕴藏在其中。起承通过对山峰的描绘,让读者感到了起伏绵延之形,似峰似岭之态,高低气势之分。转结两句诗人带着读者明白了一个哲理,那就是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因为局限在庐山之中看庐山,而当远远的离开庐山后,在庐山之外方能看到庐山的真面目。全诗借助庐山的形象,告诉人们认识事物的哲理:要对客观事物的真相和全貌有全面的认识,必须超越狭小的局部看整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当今山水田园诗写作的几点提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典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佛家禅宗从凡入圣的文学观,道家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追求,使得山水田园诗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超脱、归隐、闲适、淡泊的思想感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任何类型的文学作品,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一定会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学术潮流一致。诗词也不例外,作为脱胎于玄言诗的山水诗,一段时间曾经被一些学术权威予以否认,认为这种隐士文学是文学史上的一股逆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高速积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禁锢的解放,传统诗词的创作队伍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外出的机会也日益增多,给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题材,使其展示出了五彩缤纷的文字。那么我们现在进行山水田园诗的写作,就要在汲取前人优秀诗作的基础上,精心写出具有当代特色的作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独特的视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典诗中的山水田园诗比重很大,这类诗中又有很大一部分表达的是那种超脱、归隐、闲适、淡泊的思想感情。然而时代发展到现在,这种思想情感已然不能完全适应我们当今的生活方式。比如说现在的田园和古代已经很不一样了,还有现在的山水风光因为人为的因素也与以前有了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现在创作山水田园诗就不能再一味的模仿古人去写了,一定要跳出古人的藩篱,要表达时代的特点,用独特的视角写出符合时代特点的新意。我们现在要好好的、认真的打量我们现在所处的这片土地,回望、深入地思考其中的变化,在诗词意象上有所创新,用独特的视角,写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山水田园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些年去张家界旅游,看到张家界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兴奋不已,然而当走到信士众多、香火鼎盛的天门山寺前时,看着庙门上的“天门仙山”四个大字,以及那副“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无山山独尊”的名联,同时看到那些络绎不绝的游客、信徒时,突然从另一个角度想到了这座堪称古雅清幽名寺。于是写了一首《过天门山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门古刹一登临,法乐回环荡呗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有禅钟响晨暮,却难敲醒利名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虽然是旅游时写的一首山水诗,但根据当今一些名山古刹的现状,从另一个角度写了这首山水诗。还有这首《山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幽幽曲径每登攀,邃谷翠林心未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限风光徒叹远,何如惜取眼前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知道眼前的景色并不是最好的山水风光,但想到每一处景色都是独特的风景,都是自然的风光,都值得我们去珍惜,而且我们首先要珍惜的正是自己眼前的风光,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写山水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丰富的想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百年来古典诗词中的山水田园诗有很多想落天外的惊人之句,或超越常规,或超凡脱俗,极具创造性和想象力。如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等。当今的山水田园诗,也应该用这种“想落天外”的想象力来描绘自然景观,山水田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可以想象春天的山峦,是被大自然打翻的颜料盘,嫩绿、浅绿、深绿层层叠叠的色彩在其中晕染;我们可以想象暴雨中的山川,是奔突于大地之上的怒龙之躯,在云涛中挣扎;我们可以想象山林中的繁花,是精灵在栖息,花瓣的开合,是精灵在呼吸;我们可以想象于稻田间穿梭劳作的身影,是在绿绸之上穿针引线进行刺绣;我们可以想象乡村小屋之檐,似老者之眉;我们可以想象那田间小径,似儿时的脐带,连接着自己与故乡的情谊;我们可以想象山水间的每一株树木,是故乡的守望者,伸向天际的枝桠,是在呼唤远方的游子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发挥想象的翅膀,我也作过一些努力,虽然想象力有限,没有写出好的出彩的诗句,但一直都在尽力地去进行尝试。如这首《游白水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翠峰峭壁向云空,白炼飞天紫气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登顶眺望心际阔,一声长啸水生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把瀑布想象成“白炼”,把自己的“一声长啸”想象能风生水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这首在张家界旅游时写的一首《游张家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步入湘西奇妙天,白云含石树含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乱峰抱月当空照,曲水衔山倒影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登顶方知前路远,凝眸才觉上苍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催生一股超然气,抖落尘埃已近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算是尽是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写。当今有很多优秀的山水田园诗,诗句中也不乏运用了充分的想象力,体现了当今山水田园诗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深邃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代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表现的是崇尚自然、钟情山水、厌恶官场、寄托禅意、向往归隐、渴望田园的思想情感。然而社会发展到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这些思想有一些已然不适应我们作为写作的题材。那么我们就要有对当今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有着自己的全新思考,这样的诗词才能引起当代人的共鸣,才具有基本的时代意义。早几年和诗友一起去到乡村踏青,写了一组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乡村踏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一 惬意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诗朋相约踏春山,漫步田畻向晚还。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刻管他城里路,哪条拥堵哪条闲。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二 田地 (叠前韵)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暖风依旧过深山,绿意迟迟未肯还。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少前朝葱郁地,半边贫瘠半边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三 留守 (再叠前韵)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风携雨润家山,田暖苗青嫩绿还。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少耕耘怎堪负?几人心乱几人闲。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四 老宅(三叠前韵)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门前溪水后依山,家燕年年乘暖还。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惊觉旧巢难再进,十幢换址十幢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组田园诗根据自己当时在一个普通山村的所见所闻,从而想到了现实中实际存在的一些社会现象,自己觉得算是引发了对当今乡村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深层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合时的语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诗的语言的运用是随着不同的时代而推陈出新,向前发展的,每个时代有符合那个时代特点的诗语,唐人有唐人的诗语,宋人有宋人的诗语。如果诗词写作一味的追求古代语言反为不美。要使用有当今特点、有时代感的语言去描绘当今的生活。用现在的语言来适应格律诗词的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诸如“古道西风瘦马”“牧童横笛倒骑牛”这样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基调,我们当代人基本很难感受到了,所以还一味的运用这些意象营造出来的意境也就很难打动读者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当代语言入诗,进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更应该注重当今山水、田园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一些新的特点,使用适合这些特点的当代语言,这样才能更好的被当今的读者所接受。我在湘西游玩时写过一首《过土司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翘角飞檐绕紫烟,土司权势九重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怜一点王孙气,渐被张张门票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首诗里面就用了“门票”一词。还有这首《黄平归途遣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安江水向东流,两岸风光又染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滚滚车轮绝尘去,早知昨日不加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和诗友一起去贵州采风时返程时写的,“早知昨日不加油”也算当今的一句口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山水田园诗特点看,应归于写景诗的范畴,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作者所描述的山水景物、田园风光都应融入诗人的情感,做到借景抒情,使情景交融,也即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在表现的手法上,可以采用白描、渲染、烘托、对比等多种手法,还要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自然风光和思想情感深度融合。自然山水、田园风光是诗词创作的灵感源泉,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诗词艺术的定律。当代中国风光无限、江山壮丽,诗兴当得山河助!愿壮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激发我们的诗思,写出优美的诗篇。</p> 教师简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周剑平:</b><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笔名品位,男,汉族。湖南省岳阳市人,现旅居广东东莞。热衷于诗、词、赋的学习创作,作品散见于各诗刊杂志、书籍。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香港诗词学会副会长、《香港诗词》主编、东莞市清溪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长青诗学院主讲教师。</span></p> <p class="ql-block"><b>荣誉院长:</b>陶涛 孙连宏 包德珍</p><p class="ql-block"><b>院务委员:</b>高 源 周兴海 陈显赫 盛月富 姜晓玮 张刃 张和平 裔均 宋晓光 周剑平 赵明</p><p class="ql-block"><b>首席主讲:</b>包德珍</p><p class="ql-block"><b>主讲教师:</b>周剑平</p><p class="ql-block"><b>高级讲师:</b>颜庭月</p><p class="ql-block"><b>院长:</b>盛月富</p><p class="ql-block"><b>常务副院长:</b>陈林洲 宋力 华慧娟 文励洪</p><p class="ql-block"><b>副院长:</b>张士平 张刃 宋晓光 卢敬兵 翁寒春 陈丽娟 钟茂荣 周海燕 邢国宏 刘志祥 李银军 刘红艳 旷文昭 赵爱华</p><p class="ql-block"><b>院长助理:</b>王晖 陈一灿 吴文胜</p><p class="ql-block"><b>教务长:</b>文励洪(兼)</p><p class="ql-block"><b>执行教务长:</b>吴文胜(兼)邵玉婵</p><p class="ql-block"><b>副教务长:</b> 钟晓红 马海军 李靖 尹秀华 郑波</p><p class="ql-block"><b>办公室主任:</b>王晖</p><p class="ql-block"><b>执行主任:</b>陈一灿</p><p class="ql-block"><b>副主任:</b>刘乐洋</p><p class="ql-block"><b>教务部主任:</b>卢敬兵(兼)</p><p class="ql-block"><b>成员:</b>江杰 袁秀芬 孙胜权 杨振兴 杨华良 张伟 李欣 张桂芳 刘美艳</p><p class="ql-block"><b>教学部主任:</b>钟晓红(兼)</p><p class="ql-block"><b>成员:</b>张秋波 景宝华 蔡冰 戴金亮 李依伦 直珍 史晓丽 邵玉婵 王杰 刘凡舒 王淑艳 郑波 张桂芳 尹玉莲 高秋霞 刘育新 武桂力</p><p class="ql-block"><b>学研部主任:</b>华慧娟(兼)</p><p class="ql-block"><b>成员:</b>傅占魁 范让能 周海燕 钟茂荣 赖欣陽 王文达 王新城 王静 邱俊标 姜秀颖 姜晓玮 熊才伟 周立军 全洪云 曾艳梅 岳礼 梁静 栾心联 康怀军 李斌 朗松 魏俊山 孙胜权 张和平 张秀兰 张学祥 杨开 杨忠明 杨贵全 郑志华 钟晓红 陈秋红 陈讲一 韦秀孟 马乾斋 </p><p class="ql-block"><b>微刊主编:</b>张和平(兼)</p><p class="ql-block"><b>执行主编:</b>华慧娟</p><p class="ql-block"><b>副主编:</b>钟晓红</p><p class="ql-block"><b>编委:</b>唐石成 李金日 周立军 杨忠明 卢敬兵 尹秀华 荆惠芬 周海燕 李欣 夏小燕</p><p class="ql-block"><b>艺术中心主任:</b>张士平(兼)</p><p class="ql-block"><b>成员:</b>赵明 张树华 李进生 邱俊标 邱红峰 万静 吴文胜 郑志华 康怀军 文励洪</p><p class="ql-block"><b>美篇主编:</b>卢敬兵</p><p class="ql-block"><b>副主编:</b><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励洪</span></p><p class="ql-block"><b>编委:</b>殷德鸿 张秋波 侯玉胜 连锦梅 蔡冰 江杰</p><p class="ql-block"><b>本期编辑:</b>卢敬兵</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e5pg4jh"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词创作《写诗之前先读诗》,长青诗学院诗词讲座系列课件</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fdoduvh"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词创作之关于“老干体”,长青诗学院诗词讲座系列课件</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gu0vzjx"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词创作之《关于诗词与散文的语言区别》,长青诗学院诗词讲座系列课件</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hqhm09u"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词创作之《新时期的合理使用》,长青诗学院诗词讲座系列课件</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in3k5dv" target="_blank">周剑平:写诗与用典,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jggrr6u"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与诗意,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k4b2zdx" target="_blank">周剑平:关于“诗家语”,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n72vwtx"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词的写景 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o3683o7"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词的形象思维 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ov4q61t"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词创作的灵感 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pmcxncc"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词的唱和 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qq5h9qd" target="_blank">周剑平:关于诗眼 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re3ndqn" target="_blank">周剑平:关于炼句 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45pt5k" target="_blank">周剑平:关于炼字 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w1rvce3"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词写作的几个步骤 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wnhx7m4" target="_blank">周剑平:关于诗词的开合与虚实 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xb6cu1v"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词的韵味 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xsps4ce"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词的境界 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y8ked9a"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词的意象,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4yoadqd6"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词的取象 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4z3uksay"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词的留白 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4zi9e8er"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词的立意 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51jsc01y"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词的炼意 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29azzf" target="_blank">周剑平:诗词的无理而妙,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l63cx4" target="_blank">周剑平:关于近体诗的禁忌 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xz6zov" target="_blank">周剑平:咏物诗的写作 长青诗学院诗词系列讲座</a></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转载声明: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周剑平所有;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原作者依法保留追究权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