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竖琴

施鹤皋

<p class="ql-block"><b>人们在欣赏交响乐时,常看到在乐队的左后方有一架金光闪闪的大型乐器,乐手以抱姿优雅地拨动着琴弦。其音色美妙绝伦,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气势磅礴、汹涌澎拜。为乐队增添华丽的色彩,使乐队更具有魅力和表现力。这就是竖琴(图1)。</b></p> <p class="ql-block"><b>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起源于古波斯,远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就已经存在,流传甚广,在欧洲、南美洲及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有类似的乐器。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形状也各异,如弓形竖琴(图2-3)</b></p> <p class="ql-block"><b>角形竖琴(图4-5)</b></p> <p class="ql-block"><b>兽形竖琴(图6)</b></p> <p class="ql-block"><b>人形竖琴(图7)等</b></p> <p class="ql-block"><b>新纪元开始,竖琴进一步在西欧流传和发展。到中世纪,竖琴是爱尔兰和苏格兰游唱歌手们最喜欢的乐器之一,他们经常在宗教和宫廷仪式中演奏。这时的竖琴与古竖琴最大的区别是在共鸣箱前添加了坚固的前柱,从而加强了琴弦的张力,增加了音域和音量,丰富了乐器的表现力。爱尔兰竖琴又称凯尔特竖琴(图8),它具有独特的清音,使竖琴对爱尔兰民族音乐特点的最终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因而成为了爱尔兰国徽图案。</b></p> <p class="ql-block"><b>竖琴的演变,有一大部分是为了克服调性及半音的限制。许多世纪以来,竖琴经过无数次的改革,,1820年,法国大师埃拉尔(Erard)发明了复式踏板装置,使这一乐器成为当代竖琴的最早模式。又经过进一步发展,形成现今的竖琴(图9)</b></p> <p class="ql-block"><b>被广泛用于管弦乐队。在室内乐中,竖琴也是重要的独奏乐器(图10),独奏时,能奏出柔和优美的抒情曲,极具感染力。</b></p> <p class="ql-block"><b>我国古代也有民族竖琴类的乐器——箜篌,初称“坎侯”或“空侯”,是自西域传入,有竖箜篌(图11,中国台湾省发行)、卧箜篌(图12,中国台湾省发行)和凤首箜篌三种。《事物纪原》记:“箜篌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三弦,抱于怀中,两手齐奏之,谓之擘。”除宫廷雅乐使用外,也流传于民间。</b></p> <p class="ql-block"><b>朝鲜半岛上的竖琴有竖箜篌、卧箜篌(图13)、大箜篌和小箜篌(图14)之分。</b></p> <p class="ql-block"><b>缅甸所特有的弓形竖琴称弯琴(图15),它的外形很美,我国唐代称为“凤首箜篌”。它最早的用途是为歌唱伴奏,现在常独奏,或与其他乐器合奏。弯琴的音色清心雅致,娓娓动听。演奏弯琴的大师过去被冠以“天上的音乐家”的称号。在缅甸,不仅是音乐家会演奏弯琴,广大的知识分子又都以会演奏、欣赏弯琴音乐为自己必需的文化修养。</b></p> <p class="ql-block"><b>竖琴音乐:《穿越时空的思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