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红旗渠

人在旅途

<p class="ql-block">“三八妇女节”恰逢周末,在春风煦煦的春光里,开启了今年第一次踏春之旅,走进河南安阳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的伟大工程,是“新中国奇迹” ,目前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十年的时间先后有81位干部以及群众献出了宝贵生命,最大的63岁,最小的只有17岁,涌现出很多像一直坚守在岗位的吴祖太等英雄人物。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的开凿,源于林州地区长期以来的严重干旱缺水。历史上的林州,是一个饱受自然灾害侵袭的地方,干旱成为了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林州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决心从太行山腰引漳河水入林,修建一条长达1500公里的水利工程。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红旗渠终于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数十万人的吃水问题,使数万亩耕地得到灌溉。</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入选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获评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红色旅游景区。红旗渠精神也已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风景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分水苑景区位于红旗渠游客中心西北部,由分水苑牌楼、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红旗渠纪念馆等建筑物及文物组成。青年洞景区位于分水苑景区的西北部,内有虎口崖、凌云亭、一线天等多个景点。络丝潭景区位于青年洞景区的西部,主要景点有小三峡、神龟洞和铁索桥等。</p> <p class="ql-block">在红旗渠景区,你可以感受到那份独特的魅力。登上太行山巅,俯瞰整个红旗渠的壮丽景色,你会被那蜿蜒曲折的渠水所震撼。漫步在渠边的小道上,听着渠水的潺潺流动声,你会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而参观红旗渠纪念馆,了解红旗渠的修建历史和意义,更会让你深深体会到林州人民的坚韧和毅力。</p> 青年洞 <p class="ql-block">青年洞景区位置处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的牛岭山村下方,修筑在太行山腰的峭壁之上。它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青年洞景区内景点众多,如虎口崖、神工铺、凌云亭、一线天等。</p> 创业洞 团结洞 老炮眼 太行回声 鹰嘴山 一线天 <p class="ql-block">过凌云亭,登上旋梯,进入一条山缝,这就是鬼斧神工的“一线天”。其长50余米,只能一人单身独行,遇到体壮身肥的人还需侧身吸肚才能通过。仰头望,一条尺把宽的白线当顶;回首看,外部成为线条世界。山缝中阴森森暗沉沉,十分怵人,造形奇特。</p> 虎口崖 <p class="ql-block">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耸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象老虎张开的大口。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渠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发生,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腰系绳索,下崭除险,在崖上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作业叫“虎口拔牙”。任羊成在一次除险中被掉下来的石头砸掉了三颗牙,有一次摔到圪针窝里,差点送了性命。</p> 神工铺 <p class="ql-block">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20世纪60年代修渠民工住过的山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少,修下崭除险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山崖,搭席棚,打土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建渠艰苦岁月。虎口崖壁上,留有修渠民工的豪迈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p><p class="ql-block"><br></p> 青年洞 <p class="ql-block">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太行山腰穿而过。原洞长616米,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经过一年零五个月,于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p> 分水苑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分水苑景区距市区19公里,为一处园林式景区,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一、二、三条干渠的地方,也是红旗渠纪念馆所在地。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后,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故也被称为“分水岭”。分水苑景区内有分水苑牌楼、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红旗渠枢纽工程分水闸、红旗渠纪念碑、红旗渠纪念馆等建筑物及文物。</p><p class="ql-block"><br></p> 红旗渠纪念馆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纪念馆于1973年建成,为仿古式建筑,三开间,四周立柱相托,绿色琉璃瓦封顶。红旗渠纪念馆匾额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2002年,在其后边进行了扩建。它是一座收藏、展示红旗渠历史,研究、传承红旗渠精神的一座展馆,形态设计为舞动的红色水渠,是红旗渠精神的升华,红旗渠形态的延伸。截至2022年10月,纪念馆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布展面积4000平方米,展线515米长,展馆分为五个部分:“千年旱魔 世代抗争”“红旗引领 创造奇迹”“英雄人民 太行丰碑”“山河巨变 实现梦想”“继往开来 精神永恒”,采用了空间环境、雕塑、绘画、多媒体等艺术手段。</p> 红旗渠分水闸 <p class="ql-block">分水苑牌楼是进入分水苑风景区的大门,为仿古式山门牌坊,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设计,林州市红旗渠施工队承建。该牌楼于1994年3月动工,同年7月告竣,共投工日2000多个,投资10万余元。其正门高8.5米,两侧门高6.5米,总宽度10米,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正门牌楼上嵌有原中共林县县委第一书记、红旗渠建设总指挥部政委、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顾问杨贵题的“分水苑”三字。</p> 红旗渠纪念碑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纪念碑为纪念红旗渠通水25周年而建,于1990年4月5日建成揭碑。碑体通高2.2米,共六面,每面宽0.74米,碑帽为仿古式屋檐护顶,第一面雕刻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红旗渠纪念碑”六个大字;第二面为红旗渠简介,记述了红旗渠修建全过程;第三面为红旗渠示意图;第四面雕刻着毛泽东语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由城郊乡小屯村人常振华书丹;第五面为主要建筑物简介;第六面是碑文,刻有“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的论述;正面碑座上为“碑记”。红旗渠纪念碑的碑文由王宏民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