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后就出发之四十二(2024年12月28日、2025年1月5日海盐沈荡古镇、湖州港廊村、太湖溇港)

香园芬芳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8日天气暖阳,我们一脚油门来到海盐沈荡镇。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其建镇历史可以追溯到秦王政二十五年,至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水乡风情而闻名。目前保存了众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如九老文化,包括老宅、老祠堂、老弄、老水荡、老桥、老庙、老渔村等。‌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是沈荡的宝贵财富。‌行走在不长的贲湖老街上,东起粮站路,西至梅史堰,全长1500米。据说,鼎盛时期的沈荡有着“东市有木行,中市有钱庄,两头有酱园,东西两爿当,还有三十六爿稻米行”的盛况。现在的沈荡已没有了昔日的繁华,特色小吃店和手工艺品店,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江南水乡的慢生活情调。</p> <p class="ql-block">  沈荡酿造厂是沈荡古镇的另一大亮点,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展示了传统的酿造工艺。沈荡黄酒和沈荡酱油等老品牌也成为了古镇的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  来到沈荡其实是看到网上热传的余华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许三观卖血记》在海盐县沈荡镇取景。余华在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写到许三观卖完血后会去胜利饭店点一盘炒猪肝和二两黄酒……</p><p class="ql-block"> 我们上午十点半左右来到当时搭建的取景地胜利饭店,店内已是高朋满座,门口写着“午市号已取完,晚餐4:00取号”。哈哈!来到这里才知道余华生于杭州成长于海盐,他在这里生活了差不多有三十年,也是他创作灵感的来源地之一。如今这里有了《余华文学地图——沈荡篇》,标注着余华作品《活着》《文城》《世事如烟》《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等场景发生地原型。人文与历史的结合吸引人们前去探索。</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5日。第一站根据网上看到的来到湖州港廊村。它位于湖州市南浔区旧馆镇西部。一条河流穿村而过,古桥、古街、古树、古宅、古驳岸,这些古村落的元素在这里一一可见。 </p><p class="ql-block"> 今天走入其实有点失望的,感觉比较萧条,门店也都着,也许是冬季之故吧,官方是说闭园修整…可看的也不多。问了村民说平时游客很多的。它是国家住建部认可的中国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看到一面墙的伟人像。原来讲的是1967年,郑培江等一批知识青年创作了一幅伟人画像群,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图像逐渐模糊不清。2014年,村里借助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的机会,对这幅伟人画像群进行了历史重现。</p> <p class="ql-block">  在港廊遇上本地游客,建议我们去下太湖溇港。反正没去过,半小时车程就到了。太湖溇港其实是个大概念,如今叫太湖新溇港,由六个村落构成,位于南太湖边。一路行车走在太湖廊道上,放眼望去赏心悦目,湖边已开发成旅游休闲区,是个来走走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来到这里的收获是搞清叫“溇”。</p><p class="ql-block"> “溇”:是指东、西苕溪为宣泄洪水、自南而北通往太湖、分布在大钱港以东频密而又绵绵不断的小河。在太湖沿岸,一道道水道如同蛛网般延伸至内陆,构成了纵横交错的水网,这是一项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溇港。2016年11月8日, 在泰国清迈举办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7届国际执行理事全体会议上宣布浙江湖州太湖溇港水利遗产荣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被已故水利界泰斗郑肇经教授誉为“是古代太湖劳动人民变涂泥为沃土的一项独特创造”</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主要在核心区义皋古村逛了一下。它属于湖州织里镇,毗邻太湖,是典型的南太湖溇港地区传统村落与塘浦圩田共生的空间格局形式。这座尚义桥下的河流为义皋溇,是太湖南岸地区最重要的河道之一,离太湖只有300多米。站在尚义桥上,看着街两旁店面旧貌还在,河埠驳岸依然。</p> <p class="ql-block">  走入湖镜博物馆,才明白这座建筑的前身是义皋茧站。当年周围几十个乡镇,数百个村子的蚕茧都是送到这里来卖的。这个茧站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在上世纪80年代时茧站的规模达到顶峰,随着湖州丝织行业的衰退,如今蚕茧被太湖蟹所代替了,桑田变蟹塘,太湖蟹是这样来的。(见杨桂珍螃蟹庄园)</p><p class="ql-block"> 太湖溇港可以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  从杭州城直径100公里以内有不少古镇古村,也就大约一小时车程。有的保持比较多的原貌,修旧如旧;有的做了比较大规模的改造,开辟成了景区。不管如何它的根还是在的。走过江苏的同里、周庄、千灯、甪直、锦溪、枫桥等等,也走过浙江的乌镇、西塘、南浔、荻港、新市、柯桥、东浦、双林、濮院、梅花洲、佛堂、游埠等等。每个人想像中的江南都不外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这个形象通过水墨、诗词、才子、国仇家恨的传说,一代代洇入人们的记忆里了,它成了文化的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