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手机摄影/文字整理:克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月26日,战友三家相约,一行六人坐高铁到粤东、闽南地区,决定沿途以河源、梅州、漳州、泉州为基点,辐射周边,走进客家文化区的青山碧水间,去领略客家人以迁徙为底色,融合中原传统与南方山地文化,在建筑、民俗和精神层面展现出的独特韧性,去感受他们“不忘根”的族群意识和适应环境的生存智慧。</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于26日中午抵河源市。</p><p class="ql-block"> 河源,地处东江中上游,自秦设龙川县纳入中央政府管辖。首任县令就是后来统一岭南并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河源乃客家古邑,全境皆为客家人聚居地。河源还是恐龙的故乡,拥有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p><p class="ql-block"> 我们入住酒店后,就近享受了一顿本地鸡煲,然后分别打上两辆网约车(全程此模式,甚方便)前往太平古街游玩,直到20时东江的音乐喷泉结束,我们才返回酒店。</p> <p class="ql-block"> 太平古街始建于清朝,沿街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为外廓式南洋风格骑楼,并有清代传统客家堂屋式古宅。建筑</span>首层一般用于经商,二三层用于存货和居住。目前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建筑有16栋,包括“宝树第”“齐兴昌”等。</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从网上包车前往万绿湖景区。当天湖面有雾,能见度不佳,游客不多。一行沿湖边做逍遥游。中午出景区在一农家乐品尝客家美食后往恐龙博物馆参观,之后进城寻找小吃。</p> <p class="ql-block">龟峰塔,位于恐龙博物馆旁的龟峰山上,是广东省内仅有绝对年纷可考的南宋早期砖塔,有“东江第一塔”美誉。</p> <p class="ql-block"> 28日上午坐高铁前往梅州,中午抵达后带行李先去一家客家菜老店,我们要赶在打烊前先品地道的客家美食,之后到酒店办理入住。下午和晚上,一行先参观客家博物馆,之后参观梅州老街、品尝部分老味道。</p><p class="ql-block"> 老街位于梅城江北,是梅州古城的一部分。自宋筑城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城址未变,形成了具有传统地域特征的老城风貌,分布着较多的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群,且保存较好。晚上7点以后老街非常热闹,是观光和寻味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3月1日早餐后,我们又通过平台包商务车前往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先参观具有400多年历史、正在维修中的花萼楼。</p><p class="ql-block"> 花萼楼是一座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设计精巧、结构独特。楼体共有三环,内环一层30个房间,二环二层60间,外环三层120间,整座楼高11.9米。底层地面全用鹅卵石砌成,外墙基脚1.5米厚砌干石,未使用石灰;外墙用黄粘土舂实,坚固异常。因形似花萼,并寓意兄弟邻居相亲相爱,故得名“花萼楼”。它不仅是客家人世代居住的家园,更是客家历史、文化与智慧的结晶,见证了客家人迁徙、定居、繁衍的历程,是客家围龙屋的杰出典范。</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花萼楼,即前往粤东北部青山碧水间、有着“客家香格里拉”美誉的百侯古镇。</p><p class="ql-block"> 百侯真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明清以来,这里出翰林5人、进士24人、文武举人134人。其中“一腹三翰林”“翁孙八进士”“同榜三进士”“同堂七魁”更被传为人文佳话。</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参观游览肇庆堂、海源楼、企南轩、南麓公祠和通议大夫第等古建筑中,深深体会到了他们尊重传统、勤劳坚忍、互爱互助、耕读传家的淳朴民风。这正是民族复兴伟业中不可或缺的传统人文精神复兴的种子,难能可贵。</p> <p class="ql-block"> 在百侯古镇的田园农家乐用完中餐,我们前往泰安楼参观。</p><p class="ql-block"> 泰安楼位于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规模宏大,设计精巧,令人惊叹。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三层楼房把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楼中有屋,功能齐全,是中国少见的石方楼,被誉为“客家的水立方”。2000年底,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古代民居建筑和客家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的“历史人文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结束泰安楼的参观,我们在返程中前往叶剑英纪念园。因闭园时间临近,我们只能脚步匆匆,赶往开国元勋的故居参观拍照、感悟其成长的人文底蕴了。</p><p class="ql-block"> 回到市内,气象预报受北方极限天气影响,第二天将有三十度的高温,之后马上再降雨降温。而我俩口子带的还是两件套的保暖装,未带短袖。来不及吃晚饭,只能与团队分开,急乎乎打车找到“优衣库”,置办应急“行头”去了。</p> <p class="ql-block"> 2日,我们直接同先天包车师傅商定,以优惠价再包车一天,主要前往松口古镇、灵光寺和雁南飞茶田景区参观。</p><p class="ql-block"> 松口古镇,隶属于梅州市梅县区,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古时岭南四大古镇之一,有1200年历史。自</span>宋末大批福建移民迁入松口、依靠梅江的便利航运,更因汕头开埠发展起的长途轮船运输,使明末清初松口码头一跃成为梅州地区下南洋的第一站,无数客家人从这里乘船到汕头后换船前往南洋诸国乃至印度洋的西端。</p><p class="ql-block"> 因而,这里成为不少华侨回国寻根问祖的重要一站。</p> <p class="ql-block"> 从松口古镇赶往雁南飞景区时,正值午餐时间,我们买好门票,再在景区外的网红农家乐用餐,然后顶着中午正毒的太阳入园。</p><p class="ql-block"> 由远及近,先乘观光车前往茶田景区的桥溪古村落参观。桥溪古村拥有传统客家民居建筑49座,特别是明清时期兴建的16座建筑保存完好,质朴又不失宏伟,与村内小桥、溪水、古树天人合一,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客家田园风光画卷。</p><p class="ql-block"> 漫步其中,移步换景,我只是感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疯狂的破“四旧”中,这几天参观过的客家古村居然都保存如此完好。</p> <p class="ql-block"> 中午的太阳确实很不友好,游完古村游茶田只能草草收场。出景区后前往计划中不远处的最后一个景点、广东四大名刹之一的灵光寺。</p><p class="ql-block"> 正值周日,前往阴那山灵光寺的公路上拥堵严重,除了香客,还有周边三省慕名而来欣赏阴那山樱花的如织游人。我们在离山门外约一公里处下车,四人徒步(两人车上休息)前往,想实地印证一下始建于唐代、有着几大神奇传说中的灵光寺的未解之谜。</p><p class="ql-block"> 顶着酷热,一路上坡来到庙前,首先入眼的是传说中的这对一枯一荣、有1100多年的生死树。据说,这两株古柏是灵光寺开基始祖唐代高僧潘了拳所植,左边枯树在400多年前就已停止生长,但依然矗立不倒,枝干不朽,傲指长空,右边活树枝繁叶茂,气势雄浑,苍翠欲滴。它们生死相依,正是:生柏葱茏,见证千秋岁月;死枝不朽,诉说百代情缘。</p><p class="ql-block"> 整座寺庙规模不大,没有森严威仪的大雄宝殿,是目前为止我们所见过的最小名刹,但烟火很旺。</p><p class="ql-block"> 主殿墙壁上一首题诗很吸引人:地僻人闲长引烟霞为主客,山深世隔只凭花草记春秋。禅意满满。</p> <p class="ql-block"> 3日上午,我们乘高铁离开梅州,又绕回惠州、深圳,经潮汕前往福建漳州,历时五个半小时(因自己行前攻略失误,经梅州往漳州的高速公路用时只需二个半小时)。</p><p class="ql-block"> 抵漳州古城酒店入住后,即入古城游览。每人先来了一碗特色沙茶面抚慰饥肠辘辘的胃,并充实脚力。</p><p class="ql-block"> 漳州古城位于漳州市芗城区,地处九龙江西溪北岸。古城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是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又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古城的中心区是文庙,另外历史建筑、非遗项目也非常集中,还有片仔癀博物馆、灯谜博物馆等。“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五大特色非常鲜明。</p><p class="ql-block"> 晚餐在古城的福味楼品尝闽南美食,结果发现当地用餐是不主动上茶的。餐后开始刮风、降温,因担心大雨突至,对古城再一次蜻蜒点水后即回酒店。</p><p class="ql-block"> 整晚,大雨和降温如期而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装备新潮的美女城管,古城的亮丽一景</p> <p class="ql-block"> 4日早餐后,我们线下包了两台轿车(比商务车便宜),在雨中前往南靖,去云水谣景区游览,参观和贵楼、怀远楼和“四菜一汤”土楼。</p><p class="ql-block"> 车行一个半小时后抵云水谣景区,天公作美,小雨。从和贵楼开始,我们沿道路标示慢观。</p><p class="ql-block"> 和贵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楼主简氏,是闽西南方形土楼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楼”。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现在仍能居住。</p> <p class="ql-block"> 和贵楼是已知福建土楼中个头最高的,有21.5米,其五层结构、140个房间以及四方各设的楼梯道,都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与匠心。</p><p class="ql-block"> 楼中“三奇”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一是土楼建在沼泽地上,却固若金汤,历经两百多年风雨仍屹立不倒;二是楼内天井卵石地面,踩上去会产生涟漪般震动,令人称奇;三是楼中两口水井,相距仅十八米,却一清一浊,形成鲜明对比。它融合了中原传统建筑文化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可以在此领略客家土楼的独特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 云水谣景区溪流欢畅,溪流两岸散布着不少年代久远的土楼、生长着苍老如盖的榕树。走在溪边榕树下用青石板、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历史的温情与残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接近怀远楼时突遇暴雨,我们在一咖啡馆避雨半小时后抵达。</p><p class="ql-block"> 怀远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楼主也是简氏。该楼建于1905至1909年,系双环圆形土楼,直径38米,由外环楼和中心祖堂组成。</p><p class="ql-block"> 怀远楼最吸引眼球的,是它天井中间的“斯是室”,这既是祖堂又是私塾,正对着大门,让你一走进来就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墙壁上有多处勉学劝善的对联,其中“书为天下英雄业,善是人间富贵根”似永不过时。</p><p class="ql-block"> 楼内打有水井,粮食储备可供半年以上,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楼高4层,每层 34开间,共136间,房间规格大小一致,有4道楼梯。怀远楼墙面光滑无剥落,保存完好,是福建土楼中内通廊式圆楼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雨中漫步,历2个多小时游完云水谣,参观了和贵楼、怀远楼之后,乘雨不大,立即赶往约十公里之外、位于书洋镇的田螺坑,参观“四菜一汤”土楼群。</p><p class="ql-block">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爬行,土楼星星点点开始铺垫,雨也越下越大,积水漫过公路而下,我们只得分别上到高处平台俯瞰这山坳里庞大的土楼群——“四菜一汤”、下到低处平台再平视它的规模。</p><p class="ql-block"> 四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像是一朵盛开的梅花,在青山秀水间,随山势公路不断变化视角,美妙绝伦,虽有遗憾但也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出景区不远,我们选了一家农家乐,品尝了南靖乡下的客家菜。并商定,根据天气预报,计划中的泉州行程仍是大雨,决定终止行程,返回广州。</p><p class="ql-block"> 用完中餐后,我们返回市内休息。</p> <p class="ql-block"> 下午回到酒店,雨仍然下个不停,晚饭时只能就近选了一家土菜馆用餐,之后借雨小再入古城漫步,顺便买点手信、品尝一下勾心的小吃。</p><p class="ql-block"> 3月5日上午,一行六人从漳州乘高铁返回广州,结束愉快的客家文化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