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承纲魂归故里记

阿红

<p class="ql-block"><b>尹承纲,民国高级将领,爱国进步人士。</b></p><p class="ql-block">尹承纲(1887—1971),又名尹正常,广西平乐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北伐期间曾担任国民革命
军第七军第八旅团长,后升任第七军
第三十五师师长。国民革命军改编
后,任新编第九师师长。1940年12
月17日任广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
员兼保安司令。1942年7月1日改
任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8月6日授少将衔。1944年8月任桂柳警备司令,参加桂柳会战。同年11月任
广西省政府委员。1945年1月兼任桂北行署主任。1946
年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7年2月6日晋中将
衔。1947年9月30 日聘为宪政实施促进委员会考察委员
会委员。1948年选任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1949年,尹承纲拒绝白崇禧命令,于平乐等待中国共产党解放。解放后,尹承纲先后出任了平乐县改编委员会副主任、平乐县第二、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平乐县胜利公债推销委员会主任、广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平乐专区解放委员会驻会委员、广西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委员等职。</p> <p class="ql-block">尹承纲的故事渐为人知,是在2017年6月由《柳州日报》资深媒体人刘丽虹撰写的研究文章,揭秘尹承纲曾经在新中国成立前,利用其当时任国民党中将城防司令身份,保护柳州中共地下组织及领导成员运用《柳州日报》作为地下工作点的历史事实,让这一段被历史长河掩隐的史实能为后人所知悉。</p><p class="ql-block"><b>尹承纲支持抗日工作考证</b></p><p class="ql-block">尹承纲和罗培元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柳州日报社中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尹承纲是柳州专区的专员兼保安司令,而罗培元则是柳州日报社的社长兼总编辑。两人在抗战期间共同推动了柳州地区的抗日宣传和武装斗争,形成了独特的“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抗日模式。</p><p class="ql-block">1. 尹承纲的背景与角色</p><p class="ql-block">尹承纲是国民党在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担任柳州专区的专员兼保安司令。他在柳州日报社的管理和运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他是国民党官员,但在抗战期间,他与罗培元等共产党人合作,支持抗日救亡活动,尤其是在柳州日报社的宣传和武装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2. 罗培元的背景与角色</p><p class="ql-block">罗培元是中共地下党员,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柳州日报社担任社长兼总编辑期间,积极推动抗日宣传,并通过报社聚集了大量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罗培元利用尹承纲的信任和支持,调整报社人事,将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安排到重要岗位上,使柳州日报社成为抗日宣传的重要阵地。</p><p class="ql-block"> 3. 两人的合作</p><p class="ql-block">宣传抗日:罗培元在尹承纲的支持下,利用柳州日报社的平台,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他通过报纸发表大量进步文章,传播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同时巧妙避开国民党的审查,保持了报纸的进步性。</p><p class="ql-block">武装斗争:在柳州沦陷后,罗培元带领柳州日报社员工撤退到融县,并组建了柳州日报社警卫队。尹承纲多次为罗培元提供枪支和粮食支持,使这支队伍成为柳北地区抗日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统战工作:罗培元通过与尹承纲的关系,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地方上层人士的支持,孤立国民党内的反动分子,为抗日救亡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4. 合作的意义</p><p class="ql-block">尹承纲和罗培元的合作是国共合作在地方层面的一个缩影。尽管两人分属不同的政治阵营,但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能够搁置分歧,共同为抗日事业奋斗。这种合作不仅推动了柳州地区的抗日宣传和武装斗争,也为后来的革命活动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备注:</b></p><p class="ql-block">上述文章是综合多份柳州地方党史资料(如《柳州日报的红色印记》《党在柳州日报社的斗争》等)和人物专题研究(如《罗培元:从笔杆子到枪杆子》)而成。这些史料多由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西日报等权威机构发布,时间跨度从2006年至2021年,详细记录了抗战时期柳州日报社的特殊斗争模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尹承纲魂归乐塘祭</b></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春寒未尽,八桂大地草木初萌。值此清明前夕,我们追思尹承纲将军的传奇一生,感怀这位跨越民国与新中国历史风云的爱国将领。他生于平乐乐塘村,2025年3月份,在其后人尹本立及乐塘村长尹之友与村民们共同努力下,迁葬移骸回到家乡,最终魂归故里。其人生轨迹恰如一部波澜壮阔的近代史诗。</p><p class="ql-block">少年立志,投身革命洪流</p><p class="ql-block">尹承纲(1887—1971),原名尹正常,自幼聪颖勤学,早年受乡塾启蒙,后考入桂林陆军小学堂,得进步教官雷寿荣、李书城等人熏陶,逐渐萌发革命理想。1907年,他进入广西陆军小学第一期,后保送至武昌陆军中学,在校期间秘密加入同盟会,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追随者。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尹承纲亲历辛亥革命的炮火,担任湖北都督府军务课课员,自此踏上军旅报国之路。</p><p class="ql-block">铁血丹心,护国卫民</p><p class="ql-block">从保定军校骑兵科毕业后,尹承纲投身护国战争与北伐大业。1926年,他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八旅团长,参与北伐战役,后因战功升任第三十五师师长,成为桂系军事骨干。</p><p class="ql-block">1939年起,他临危受命,历任柳州、桂林等地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主持征兵训练与城防建设,为抗战大局倾注心血。</p><p class="ql-block">1944年桂柳会战中,尹承纲以桂柳警备司令之职率部抗击日军,虽战局艰危,仍坚守阵地直至最后撤离,其“寸土必争”之志彰显军人气节。</p><p class="ql-block">深明大义,顺应历史潮流</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尹承纲虽晋升中将并当选“国民大会”代表,却对国民党腐败统治日渐失望。1949年,他断然拒绝白崇禧的军职任命,留守平乐迎接解放,这一抉择既是对故土之眷恋,亦是对民心向背的清醒认知。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平乐县改编委员会副主任、广西省人民委员会参事等职,以谦逊之姿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更以政协委员身份建言献策,践行“天下为公”之初心。</p><p class="ql-block">魂归乐塘,精神永存</p><p class="ql-block">1971年7月,尹承纲病逝于南宁,享年84岁。纵观其一生,从辛亥志士到抗日名将,从民国中将到人民公仆,每一次身份转换皆以家国大义为归依。他亲历新旧时代更迭,却能超越党派之限,以苍生福祉为重,其胸襟与胆识堪称典范。今日乐塘村青山依旧,将军魂兮归来,其爱国之志、护民之情,将如漓江水长流不息,永励后人。</p> <p class="ql-block">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周恩来总理与辛亥革命老人合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尹承纲--民国中将、广西政协委员(前排右一)。</p> <p class="ql-block">平乐县二塘镇乐塘村,由尹承纲提写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尹承纲故居。</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9日,平乐县二塘镇乐塘村,尹承纲纪念碑暨遗骸迁葬回故里工作正式启动。在尹承纲后人尹本立及村长尹之友和村民们大力支持下,工作项目筹组、征地、测量、拓荒及动员在一天时间内全部完成,向当地政府逐级申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也同步推进。</p> <p class="ql-block">罗培元(1917-2007年),广西陆川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革命人物。‌‌‌</p> <p class="ql-block"><b>尹承纲支持组建武装队伍掀抗战热潮</b></p><p class="ql-block">1944年1月10日,在柳州沦陷的前一天,罗培元率领报社最后一批人员搭乘升任桂北行署主任尹承纲的专用轮船从柳州撤离,转移到融县县城。途中,尹承纲接受罗培元的建议,同意将柳州日报由柳州专署机关报升格为桂北行署机关报。</p><p class="ql-block">报社先后设在融县县城、罗城县龙岸乡下珠村(今龙岸镇珠江村下珠屯),相继成立融县分社(设在和睦)、柳城分社及其下辖的三塘、大埔、太平3个办事处。《柳州日报》及时报道世界反法西斯战况,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动态,中共的抗日主张和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坚持抗战取得胜利的消息,增强柳北地区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受到各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吸引陈展麟、张文藻、梁一帆、岑友鲲、侯信等蛰伏在罗城、柳城等地的中共地下党员、知识分子和当地进步青年前来参加报社工作,报社力量不断增强。晚年的罗培元在《无悔的选择——罗培元回忆录》中写道:《柳州日报》“在稳定人心和宣传团结抗日保国卫乡(上),是为广大军民所乐于接受的。”《柳城县志》记载:“这张报纸是油印8开两面纸,在县境内发行点及圩场零售,每售一空。”</p><p class="ql-block">在迅速恢复出版报纸的同时,罗培元、张琛在融县与中共桂林文化支部负责人司马文森、郑思,融县特支负责人路璠、陶保恒取得联系,寻机建立武装队伍,建立健全党组织。1945年1月,三方代表在融县滩底高沙屯(今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罗龙村高沙屯)陶保恒家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桂北临时联合工委(以下简称“桂北联合工委”。“桂北”是广西北部的泛称,这里主要指柳北地区),统一组织抗日武装斗争;推举罗培元为工委负责人,路璠、司马文森、郑思、张琛、陶保恒、张镇道(1936年7月加入中共组织,时任柳城县民团副司令、县政府河东办事处副主任)为工委委员;明确三方既联合行动,又保持独立性,各自发展党组织、开展党组织活动、对自己的上级组织负责。会后不久,中共柳州日报社特支(初称特委)在罗城龙岸成立,张琛、罗培元、何家英分别任书记、副书记、委员,罗培元分管军事、统战工作。特支决定恢复报社内党员的组织关系,设立警卫队支部、柳城分社支部、融县分社支部、黄金分销处支部、龙岸总社支部等5个党支部,发展壮大党的力量;开展以尹承纲和国民党县、乡两级实权人物为主要对象的统战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和扩大抗日武装。</p><p class="ql-block">在罗培元、司马文森等人的积极努力和桂北联合工委的领导下,融县抗日挺进队、柳州日报社警卫队、融县抗日挺秀队、镇国政工队等抗日武装队伍相继建立,指战员发展到1000余人,在融县、罗城、柳城等地发动群众,英勇抗击侵华日军,救亡图存,保卫家乡。</p><p class="ql-block">柳州日报社警卫队(对外称“桂北行署直属警卫队”)1945年1月在罗城龙岸下珠村成立,警卫队成员以报社进步职工为主,罗培元兼任队长,陈光任指导员。罗培元以保护报社设备物资和保证敌后新闻畅通为由,向尹承纲申请要枪,武装自卫。尹承纲3次批准拨给枪支50余支和弹药一批,并以桂北行署名义发文由地方供给粮饷。随后,警卫队集中到罗城黄金乡集训,学习八路军、新四军做群众工作的好传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罗培元邀请前来黄金寻找党组织、有对日伪军作战经历的柳江青年抗日挺进队政治部副主任熊柳生,为队员报告作战过程和经验体会,提升队伍士气。3月,警卫队开往柳城县,分别活动于古砦、龙头、大埔、太平、沙埔等地,队伍发展到七八十人。4月,罗培元到柳城县龙头乡蒙村,向警卫队全体队员和当地部分青年讲授《阶级斗争史》和《气节·气量》,提高大家的政治觉悟。警卫队每到一处,积极做好宣传发动群众工作,发挥既是战斗队又是宣传队的作用。他们通过自办的刊物《警声》发布、宣传抗战消息;自编课本,组织群众识字;成立青少年歌咏队,教唱抗日歌曲,讲述抗日救国道理。警卫队主动抗击对驻地附近村民袭扰的日军,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在洛崖、龙头、沙埔等地配合柳城抗日军民对日军作战。</p><p class="ql-block">1945年6月,抗日战争胜利在望,国民党地方当局以武力威胁解散人民抗日武装。为了顾全大局,避免正面冲突,保存革命力量,罗培元主持召开桂北联合工委会议,作出“改变斗争方式,分散隐蔽,保存实力,等待时机”的决定,工委停止活动,融县抗日挺进队、挺秀队、柳州日报社警卫队、镇国政工队陆续化整为零,分散隐蔽活动。</p><p class="ql-block">随着众多外地党员相继撤离,桂北联合工委结束历史使命,但它为柳北地区培养、保留下数量可观的党员和武装骨干,就地隐埋不少枪支、弹药,在广大区域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为解放战争时期,柳北地区党组织领导各族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创造了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1945年6月29日,日军仓皇从柳州撤出。(作者:吴锡刚)</p><p class="ql-block">信息来源:《凤山文学》</p> <p class="ql-block">鼠曲草</p><p class="ql-block">铁锈色的风穿过桥洞时,</p><p class="ql-block">有人把钢盔埋进腐殖层。</p><p class="ql-block">平乐县志第七页的折痕里,</p><p class="ql-block">躺着半枚褪色的铜纽扣。</p><p class="ql-block">石缝中钻出的绒毛,</p><p class="ql-block">蜷曲如史书,</p><p class="ql-block">在二塘镇的黄昏里,</p><p class="ql-block">翻阅盐渍的雨季。</p><p class="ql-block">乐塘村老人说桥身裂痕是弹道,</p><p class="ql-block">而青苔正吞噬所有铜质的呐喊。</p><p class="ql-block">鼠曲草在狮子桥墩下</p><p class="ql-block">举起鹅黄火把,</p><p class="ql-block">照亮行军图上溃散的经纬 。</p><p class="ql-block">那些被夯土机碾碎的番号,</p><p class="ql-block">正在根系里酝酿新的暴动。</p><p class="ql-block">当县志编纂者拾起最后一片碎瓷,</p><p class="ql-block">月光正缝合钢盔与蒲公英的伤口。</p><p class="ql-block">我们以草茎丈量历史的体温,</p><p class="ql-block">碑文在齿缝间发酵成带刺的謎语。</p> <p class="ql-block">鼠曲草,古时又叫“明”,艾草则叫“清”,两者都可以用来加工“艾粑粑”、“清明馃”。</p> <p class="ql-block">平乐县二塘镇乐塘村风光。</p> <p class="ql-block">平乐油茶。</p> <p class="ql-block">平乐腊肉炒粉利。</p> <p class="ql-block">干锅芋头焖鸭子。</p> <p class="ql-block">猪头肉扣肉。</p> <p class="ql-block">姜蓉白切鸡。</p> <p class="ql-block">和顺蒸鱼。</p> <p class="ql-block">酸笋汤煮鱼片。</p> <p class="ql-block">豆腐丸子。</p> <p class="ql-block">二塘头菜蒸肉饼。</p> <p class="ql-block">二塘酸菜抄肉沫。</p> <p class="ql-block">野葡萄酿的葡萄酒。</p> <p class="ql-block">当地特色小吃“叶子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