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p> <p class="ql-block"><b>D10(3.24周日)</b> 呈坎~景德镇</p><p class="ql-block">(180公里/高速费74元/行车2.5h)</p><p class="ql-block">清晨的小雨已停,10:30退房,之后出发走京台高速+ 杭瑞高速前往景德镇。<span style="font-size:18px;">13:00到达景德镇,</span> <span style="font-size:18px;">住宿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附近酒店</span>。</p><p class="ql-block">入住后,稍事休息,14:40前往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因未提前预约门票,到的时候已没有预约门票了,差一点这次的景德镇之旅就错过陶瓷博物馆了。因为今天是周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陶瓷博物馆周一休息,而我们周一下午就要离开景德镇,去瑶里古镇(已订房)。</span> 好在由于爱人的不放弃等待,15:30博物馆因未预约的观众人数太多,故又放了一部分票,才抢订成功,得以顺利参观。</p><p class="ql-block"><b>友情提示:</b>中国陶瓷博物馆一定要提前网上预约(门票免费),因为参观的人很多,现场很可能预约不上。</p> <p class="ql-block"><b>导航:</b>呈坎村~景德镇玺悦酒店</p> <p class="ql-block"><b>景德镇玺悦酒店 </b>0798-8607788</p><p class="ql-block">玺悦商旅双床房 168 /1.2双床/30m 已订</p><p class="ql-block">玺悦酒店距离中国陶瓷博物馆2.1公里;距离古窑民俗博览区1.3公里。</p><p class="ql-block">停车场:酒店门口免费停车;距酒店100米有收费停车场,5元/次。</p> <p class="ql-block"><b>中国陶瓷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陶瓷博物馆是</span>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紫晶北路1号。该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馆最早、藏瓷丰富的唯一一所陶瓷艺术专业性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陶瓷博物馆</span>于1954年1月正式开放,总占地面积5.9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平均每年接待参观者近10万人左右。</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陶瓷博物馆</span>收藏陈列着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景德镇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生产的名品佳作20000件左右,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展出内容分“历史之部”,“新中国之部”和专题展览厅。前者以朝代为序,展出古瓷1000多件;后者按类别陈列,展出建国后收藏的陶瓷珍品1500多件。有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类精品陶瓷。现代各陶瓷工厂、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共7层,从下至上依次参观。入口位于2楼,出口在1楼。一层是特展,常设展从三层开始,一路顺着路线,可以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一直看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瓷器。整个博物馆收藏了五万余件名品佳作,其中1600余件是国家珍贵文物,涵盖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中的代表性品种。最后,顶层是现代陶艺创作作品,包括奥运会和艺术展的出色作品。</p><p class="ql-block"><b>开放时间:</b>每天9:00-17:00(16: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但节假日除外。</p><p class="ql-block"><b>门票价格:</b>免费预约</p><p class="ql-block"><b>自助讲解器:</b>30元/台</p> <p class="ql-block">龙行中国(龙年生肖文物展)</p> <p class="ql-block"><b>归来·丝路瓷典</b></p><p class="ql-block">与世界对话的景德镇"归来·丝路瓷典"--明清外销陶瓷珍品展主要以景德镇明清外销瓷为主。以景德镇瓷器为代表的中国陶瓷,代表着中华文化独有的人文内涵,它像一条纽带,连接起中国与世界的文化艺术和经济商贸的交流,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 在展览现场,各类外销瓷器型千样百态、花色奇艺缤纷,涵盖食具、茶具、咖啡具、陈设器、妆具、灯具等不同用途的器具,包括青花、粉彩、斗彩、釉里红、单色釉、窑变釉、白瓷、青瓷、影青瓷、刻花、划花、印花等各种工艺手段。其中不乏精品,甚至孤品,有些还填补了国内瓷器收藏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茶瓷伴生</p> <p class="ql-block"><b>瓷都景德镇</b></p><p class="ql-block">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瓷都,以其精湛的制瓷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景德镇设镇于东晋时期,始称“昌南”,后易名“新平”,唐天宝元年更名“浮梁”,北宋景德元年定名“景德镇”。</p><p class="ql-block"> 景德镇的制瓷工艺源远流长,拥有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和600多年的御窑史。这里的陶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代表了中华陶瓷文化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景德镇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其中最著名的包括中国陶瓷博物馆、古窑民俗博览区、御窑厂遗址、高岭瓷土矿遗址等。</p> <p class="ql-block">宋代瓷器</p> <p class="ql-block">元代瓷器</p> <p class="ql-block">明代历朝瓷器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清代历朝瓷器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乾隆朝</p> <p class="ql-block">雍正朝</p> <p class="ql-block">光绪朝</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清乾隆粉彩兽耳百鹿尊</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清乾隆粉彩镂空蟠璃福寿字双耳瓶</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清康熙青花山水凤尾尊</p> <p class="ql-block"><b>无语佛</b>(网摘图片)</p><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进去的比较晚,只能匆匆浏览了博物馆的展品,没有时间去往6楼,资料上介绍这里有民国瓷器和十八罗汉(无语佛),网上很火的表情包就在这里。以后有机会再去景德镇话,可以去看看。贴上几张网摘图片,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b>悠闲瓷</b>(网摘图片)</p> <p class="ql-block"><b>表情包</b>(网摘图片)</p> <p class="ql-block"><b>D11(3.25周一)</b> 景德镇~瑶里古镇(60公里/行车1h)</p><p class="ql-block">上午游览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午饭后,前往瑶里古镇,下午游览古镇。住宿一晚。</p> <p class="ql-block">晨起遛墨墨</p> <p class="ql-block">早饭后,9:00出发,步行1.2公里前往古窑民俗博览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b>古窑民俗博览区</b></p><p class="ql-block">景德镇市古窑民俗博览区,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枫树山蟠龙岗,占地83公顷,是集文化博览、陶瓷体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主要景点有历代古窑展示区,陶瓷民俗展示区,水岸前街创意休憩区三大景区。2013年4月,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获得“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b>门票:</b></p><p class="ql-block">成人票:95元,去哪儿网83.9元</p><p class="ql-block">儿童/老人票:半价/44.4(<span style="font-size:18px;">去哪儿网)</span></p><p class="ql-block">去哪儿网订票后现场需换票</p><p class="ql-block"><b>开放时间:</b> 8:00至17:00。</p> <p class="ql-block"> 湖中岛上的紫禁书院·瓷心茶味</p> <p class="ql-block">水碓棚</p> <p class="ql-block"><b>童宾广场</b>(窑神童宾雕像)</p><p class="ql-block">童宾是中国民间信仰之一,为明末以来景德镇陶瓷业所崇拜的行业神祗之一。童宾,字定新,景德镇里村人,生于公元1567年,逝于公元1599年,明代烧瓷技师。</p><p class="ql-block"> 童宾从小投师学艺,从事烧瓷行当。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太监潘相奉皇命抵景德镇督造大龙缸,烧造许久,终不成功。潘相急煞,加倍逼迫和残害瓷工。童宾为抗议朝廷,一日纵身跳入烈火熊熊的窑内,以骨作薪。翌日开窑一看,龙缸竟出奇地烧成功了。瓷工们为纪念这位秉性刚直的英雄,称颂童公为"风火仙师",并在御窑厂的左侧建了一座"风火仙庙"。因为烧造瓷器,火借风力,风与火最为关键,因此,景德镇地区传统民间称之为“风火神”、“窑神”,“童公窑”也被称之为神窑。</p> <p class="ql-block"><b>清园</b></p><p class="ql-block">“清园”有四栋清代建筑,分别为“玉华堂”、“大夫第”、沧溪民宅、华七公大宅,整个建筑立势轩昂,用料考究。于一九八七年十二月,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玉华堂</b></p><p class="ql-block">玉华堂,历史上为民间宗族祠堂,史称“通议大夫祠”,俗称“延村祠堂”,1979年作整体迁建,更名为“玉华堂”。该建筑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年至1800年),占地面积721.99㎡,由门楼、门厅、享堂和后寝四部分组成,采用半封闭建筑型式和“穿逗抬梁混合式”建筑结构型式,并在正立面配备了“四柱三间三楼”牌科门罩。整体建筑规模宏大、壮观,装饰雕刻丰富精巧,用材匀称,建筑时代特征突出,是我国“徽派”民间大型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b>大夫第</b></p><p class="ql-block"><b></b>大夫第,历史上为清代浮梁县庄湾佑村人黄中理的传世故居,由于黄氏家庭的黄爵曾受封清代“奉直大夫”街头,故而宅前配备“大夫第”牌匾的“单间单楼”牌科牌楼。该建筑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年至1850年),占地面积为706.8㎡,由两栋全封闭式建筑体左右并列组合而成,左为住宅,右为书房,宅内分作门厅、前堂和后堂三个部分。书房依“回”字形布局,中部开凿了养鱼池,书房前另配有专门开辟的小花园。整体建筑充分显示了景德镇市历史上乡村官绅宅院的气势风范。住宅部分的前堂照壁上方,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六幅宅院主人当年晋官升级的捷报,具有较高的史学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b>华七公大宅</b></p><p class="ql-block">“华七公大宅”,建于道光年间,原址在浮梁县蛟潭镇礼芳村,俗称“大屋里”,业主李华七,是景德镇当时著名的木材商人、窑柴行老板,经营“华记柴行”,与景德镇瓷业渊源极深。</p><p class="ql-block"> 该住宅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年至1850年),占地面积524.6㎡。半封闭式建筑形式,由门楼、门厅、前堂、中堂和后堂五大部分组成。建筑规模宏大,用材精良,多选用白果树营造,且木雕图案丰富华丽。门楼前檐柱用青石作柱身,门坎高,门厅至前堂的台阶更高,地势特征为上俯下仰,充分地反映了屋主的雄厚资产以及在当地的显赫社会地位。</p> <p class="ql-block"><b>苍溪民居</b></p><p class="ql-block">沧溪民居为浮梁县勒功乡沧溪村历史上一般富足农户的住宅。因苍溪村所处苍松林立,又有清澈秀丽的小溪绕村而过,故得名“苍溪”(后演变成沧溪)。该民居于1982年做整体迁建,定名为“苍溪民居”。</p><p class="ql-block"> 该民居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1851年至1861年),占地面积111.2㎡。全封闭式建筑形式,穿逗式双层结构,楼层有较大的净高,表明超出了通常储藏物品的使用范围,适合用于日常起居。“明三暗五”平面布局,并充分利用屋顶坡面多向的变化,在“回”字形立体布局的两侧增设了左右两个小天井,以解决梢间采光和通风的问题,形成其巧妙灵活的建筑特征</p> <p class="ql-block"><b>瓷碑长廊</b></p><p class="ql-block">由45块历代名人书法瓷碑荟聚的长廊</p> <p class="ql-block"><b>瓷音水榭</b></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瓷乐团于1985年成功地研制了以瓷盘为主要材料的新型民族打击乐器"瓷瓯",先后获得国家发明银奖和文化部科技成果奖。这套瓷乐器采用优质瓷土按专业乐器技术要求精致制作,演奏起来清晰悦耳、美妙动听,是景德镇瓷乐器"声如磬"的集中体现,具有音质纯正优美,音域音量适中和音准校定后不受气温影响而较稳定等特点,属于世界首创。瓷乐团第一次在"99"昆明世博会上亮相,立即引起轰动。2000年,时任外交部部长的钱其琛同志听完瓷乐后,欣然题词"奇瓷神韵"。近年来,瓷乐团先后赴日本、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b>瓷乐表演</b></p><p class="ql-block">每天景区都有“瓷音水榭”瓷乐团表演,周一至周五(六场)9:30—9:50、10:20—10:40、11:10—11:30、14:00—14:20、14:50—15:10、15:40—16:00;</p><p class="ql-block">周六至周日:(四场)9:30—9:50、10:20—10:40、11:10—11:30、14:00—14:20。</p> <p class="ql-block"><b>山林驿道</b></p><p class="ql-block">穿过山林驿道,可以前往古窑作坊展区。</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古代督陶官介绍</p> <p class="ql-block">古窑展示区</p> <p class="ql-block"><b>古井</b></p><p class="ql-block">这口古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景德镇古代陶瓷工人们汲取水源的重要地方。井水清澈甘甜,为当时的陶瓷制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p> <p class="ql-block"><b>制瓷作坊</b></p><p class="ql-block">在制瓷作坊里,几位国家级工艺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现场示范,让我们深入了解瓷器制作的原料、工艺和步骤(练泥、拉胚、利胚、彩绘等)。平时我们看到的都是已经成型的瓷器,但在这里,你可以亲眼见证泥土经过一道道工序,最终淬炼为价值千金的瓷器,真是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b>陶瓷美术大师·袁宁霞</b></p><p class="ql-block">袁宁霞,女,江西都昌人,江西省陶瓷美术大师、国家一级画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p><p class="ql-block">选购了她的如意壶作品,亲笔签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与高岭土</p> <p class="ql-block"><b>大件作</b></p><p class="ql-block">此作坊主要生产大盘、大瓶,大缸之类的陈设瓷。其产品制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p> <p class="ql-block">非遗传承人·黄木和</p> <p class="ql-block"><b>小器作</b></p><p class="ql-block">此作坊主要生产小件器物,生产日用瓷为主,其中包括碗、盅、杯、碟等品种,胎质细腻,造型规整,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b>脱胎作</b></p><p class="ql-block">脱胎作,是一种将陶瓷器形从模型中脱胎出来的技艺。这种技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中国陶瓷制作中的一项重要技艺。在脱胎作景点,游客可以亲眼目睹陶瓷艺人运用这一技艺,将一块块泥土塑造成精美的陶瓷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b>风火仙师庙</b></p><p class="ql-block">风火仙师庙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建筑分享堂及后寝两部分,面积为485平方米。1989年1月该建筑被公布为景德镇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火仙师庙供奉的是风火仙师童宾。</p> <p class="ql-block"><b>松柴窑</b>(复制的宋代松柴窑)</p><p class="ql-block">松柴窑是景德镇传统陶瓷烧制技艺的代表,它以松木为燃料,通过高温烧制陶瓷。这种古老的烧制方法不仅保留了陶瓷的天然质朴,更使得每一件从松柴窑中烧制出来的陶瓷都独具魅力。</p> <p class="ql-block"><b>葫芦窑</b>(明代)</p><p class="ql-block">葫芦窑为景德镇葫芦形柴烧瓷窑的简称,古人说其“窑形似卧地葫芦,前大后小”。葫芦窑为景德镇特有的瓷窑,最早出现于元末明初,直到清初出现了蛋形窑(镇窑)后才逐渐停止使用。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景德镇的葫芦窑有专门的文字记载,并配有插图。 明代葫芦窑兼备了宋元时期龙窑和馒头窑的优点,烧成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整个明代景德镇制瓷业发展和清代镇窑的形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镇窑</b>(清代)</p><p class="ql-block">镇窑,学名蛋形窑,又称为景德镇窑、柴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枫树山蟠龙岗,是清朝建筑遗存。</p><p class="ql-block"> 镇窑,始建于清代康熙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窑炉的革新,镇窑渐渐退出历史舞台;2009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镇窑复烧成功。镇窑窑体酷似鸭蛋,为明末清初景德镇首创。镇窑建筑主体构架属明代民窑建筑遗存。重新组合的镇窑,是世界仅存的一座传统的大型蛋形柴窑。</p> <p class="ql-block"><b>馒头窑</b>(元代)</p><p class="ql-block">馒头窑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宋代以后开始普遍使用煤炭作为燃料,成为我国最早以煤炭为炉料的陶瓷窑。在景德镇,馒头窑在宋、元至明代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元代青花瓷的烧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馒头窑的结构简单,保湿性能好,适合烧制高温环境下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b>狮子窑</b>(清代)</p><p class="ql-block">清代狮子窑,就坐落在镇窑旁边,我国清代瓷器的需求量大增,烧窑用的松柴燃料紧缺,为满足民用瓷器生产,在民间出现了以杂柴为燃料。因其所烧燃料为槎柴,故称槎窑,又因窑头似狮子头,窑囱似狮子尾,窑前的两只窑脚似狮子脚,两只窑眼似狮子眼,滑槎闸口似狮子嘴,故俗称“狮子窑”。</p> <p class="ql-block"><b>宋代龙窑</b></p><p class="ql-block">龙窑为我国传统陶瓷窑炉之一,窑炉依山势倾斜砌筑,形状似龙而得名。龙窑结构简单,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窑头设有单独的火膛,其余燃烧室均在窑床的通道内,投柴口设在两侧窑墙上的拱脚处,对称排列。一般以茅草、树枝等为燃料。其优点是造价低、装烧量大,并可充分利用余热。利用自然山坡建造,火焰抽力大,并可形成烧造青瓷、影青瓷的还原气氛。龙窑为景德镇宋代瓷业的兴盛作出了杰出贡献。景德镇湖田、瑶里、丽阳等多处发现有宋代龙窑遗址。</p> <p class="ql-block"><b>明清御窑</b></p><p class="ql-block">明清两朝专门烧造皇家御用瓷,数不清的国宝精瓷诞生于此。明清御窑“六式窑”包括青窑、龙缸窑、风火窑、色窑、爁熿窑和匣窑。</p><p class="ql-block"> 景德镇明清御窑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在景德镇设立的专门负责御用瓷器生产的机构。明代称为御器厂,清代则改称为景德镇御窑厂。御窑厂的设立标志着景德镇在陶瓷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其产品专供皇家使用,代表了当时制瓷工艺的顶尖水平。</p> <p class="ql-block">青窑</p> <p class="ql-block">龙缸窑</p> <p class="ql-block">风火窑</p> <p class="ql-block">色窑</p> <p class="ql-block">色窑</p> <p class="ql-block">匣窑</p> <p class="ql-block"><b>唐英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唐英(1682—1756)清奉天(今辽宁沈阳)人,隶汉军白旗。字俊公,自号蜗寄老人。清雍正六年(1728)起奉命驻景德镇御厂任协理官,乾隆元年(1736)起先后管理淮安关及九江关并兼理窑务,直至二十一年,前后二十余年管理景德镇御厂。致力于制瓷工艺的研究,仿古、创新均获得巨大成就。所督造之瓷器称“唐窑”。所著《陶成纪事》、《陶冶图说》及《陶人心语》,均为研究景德镇制瓷史的重要文献。为缅怀前贤,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建立“唐英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12:00天空下起了小雨。我们也结束了古窑民俗博览区的游览。返回酒店收拾行李,退房后,我们继续下一程的旅途,前往景德镇陶瓷的发祥地--瑶里古镇。出发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天气预报还是挺准的),我们只能冒雨行车了。</p> <p class="ql-block"><b>导航:</b>景德镇~瑶里古镇</p> <p class="ql-block">途中路过瓷宫,因为下雨,未能探访,只能在车里拍了张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b>瓷宫:</b></p><p class="ql-block">瓷宫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新平村的一处高地上,外形呈一只色彩斑斓的巨大圆型“蛋糕”。瓷宫是一幢全身镶嵌了数万件各色瓷片、瓷瓶、瓷盘的建筑,被当地人称之为“瓷宫”。</p><p class="ql-block"> 2010年,时年86岁的耄耋老人余二妹缘于一次天津之旅,在天津一座“瓷房子”的启迪下,已是80高龄的她决定要建一幢属于景德镇的“瓷房子”,因为老人的执着坚持,这个看似“疯狂”的计划快速且持久地执行下来。从租地、设计到建筑装饰,老人都在一线亲自操刀或指挥,2015年,“宫殿”竣工开放,且成功获评2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 瓷宫外形仿照客家围屋,共有三层,第一层和第二层用来放置中华传统文化的“四大名著”瓷板画,第三层放置“五百罗汉”等佛教题材瓷板画。瓷宫外墙上镶嵌了各色瓷器。主要有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玲珑、粉彩和颜色釉。瓷器一半嵌入墙体,摆放成各种造型,风格别出心裁,大胆粗犷。瓷宫上还镶嵌了大量大小不一的瓷板画。装饰所用瓷器都是老人数十年积累之物,其中多为上世纪80年代柴窑烧制,不乏精品。</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8:00——17:30</p><p class="ql-block">门票:25元/人(无需预约)</p><p class="ql-block">交通:距离景德镇20公里,驾车约35分钟。</p> <p class="ql-block"><b>瑶里古镇</b></p><p class="ql-block">瑶里古镇,古名“窑里”,始建于西汉末年,因其是景德镇陶瓷的发祥地而得名,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东部,地处皖、赣两省,四县(安徽祁门、休宁、江西婺源、浮梁)交界处。因古镇境内茶、瓷文化底蕴浓厚,故又被称为“瓷之都、茶之乡、林之海”。</p><p class="ql-block"> 瑶里古镇沿瑶河两岸而建,占地面积203.2平方千米,山林面积15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34平方千米,现遗存古矿坑127条,古窑址67座、水碓149乘、古作坊600处、古码头100个。古镇内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有明清商业街、宗祠、进士第、大夫第、翰林第、老屋、狮冈胜览等。同时古镇还保留了许多革命历史遗址,如陈毅旧居(原名“敬义堂”)、抗日动员大会会场、瑶里改编纪念碑等。古镇建筑融入了赣派建筑、客家和西洋等建筑风格,有着较为鲜明的中国南方特色。2005年,瑶里镇一举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入选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成为国家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瑶里古镇,一个被文艺地名吸引的地方,竟然隐藏着周杰伦歌曲《青花瓷》中“天青色等烟雨”的灵感来源!</span></p> <p class="ql-block"><b>瑶何楼客栈 </b>15079839686</p><p class="ql-block">墨香·双床房 276元/1.2*2. /22m(1晚)</p><p class="ql-block"><b>停车场:</b>在村口河对面的公路边,免费停车。距离瑶河楼客栈300米,过桥就到。</p> <p class="ql-block">瑶里古镇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b>瑶里景区景点门票</b></p><p class="ql-block">瑶里古镇本身不收门票,古镇内的景点需要门票。</p> <p class="ql-block"><b>瑶里改编旧址</b></p><p class="ql-block">瑶里改编旧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镇瑶里村,占地面积1544平方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于此举行瑶里改编。</p><p class="ql-block"> 瑶里改编旧址包括宏毅祠、敬义堂、程家祠堂3处历史遗存。瑶里改编是陈毅领导南方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的重要历史事件,旧址是研究新四军历史的重要实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3年3月5日,瑶里改编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老街古宅</p> <p class="ql-block"><b>程氏宗祠</b></p><p class="ql-block">瑶里程氏宗祠是瑶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又名“惇睦堂”,意为“惇厚诚实、相敬和睦”。宗祠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道光年间重新整修过,是当时瑶里程姓人家的活动空间,主要用于祭祖、议事、审断和举行婚丧嫁娶仪式。</p><p class="ql-block"> 程氏宗祠的建筑风格不同于其他祠堂,其外墙呈斜线,以适应地理风水的要求。宗祠内有一个雕梁画栋的古戏台,曾是陈毅元帅召开抗日动员大会的地方。此外,宗祠内还设有私塾学堂,用于族内子弟的教育。这些建筑和文化活动展示了瑶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p> <p class="ql-block"><b>天青色等烟雨…</b></p><p class="ql-block">细雨朦胧中感受方文山笔下《青花瓷》歌曲中的灵感来源,让人更加向往。</p> <p class="ql-block">闪闪的红星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高际禅林寺</p> <p class="ql-block"><b>吴氏宗祠</b></p><p class="ql-block">吴氏宗祠位于浮梁县瑶里古镇内,祠堂的前厅是社区活动中心,后厅是祭祀用的享堂。吴家是瑶里第一大姓,在明朝,吴家人在这里建了吴家最大的祠堂。直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吴家祠堂兼做小学。祠堂门前的石狮被毁,柱子、木头曾被毁坏。2007年,吴氏族人集资百万元,共建新祠堂。由原来有七八百平方米,扩大到1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元明堂民宿</p> <p class="ql-block"><b>新四军瑶里改编展示馆</b></p><p class="ql-block">这里记录了1938年陈毅领导的南方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的壮丽历史。这段历史不仅是对抗战时期的英勇抗战的纪念,更是对那段艰难岁月的深刻反思。</p> <p class="ql-block"><b>陈毅旧居</b></p><p class="ql-block">陈毅旧居原为清代道光年间一家吴氏的“敬义堂”,是吴家为后代设立的书斋。陈毅旧居陈列馆通过图文形式,展示了红军游击队在瑶里的改编情况以及改编后新四军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b>D12(3.26周二) </b>瑶里古镇~婺源县城(72)1.5h,住宿1晚。</p><p class="ql-block">晨拍瑶里古镇,上午游览古镇,午饭后前往婺源县城,入住婺女洲附近酒店一晚。</p> <p class="ql-block">晨起遛墨墨</p> <p class="ql-block">晨摄瑶里古镇</p> <p class="ql-block"><b>宏毅祠</b></p><p class="ql-block">宏毅祠,吴氏宗祠的庭屋,建于清朝,坐东朝西,为一栋三进两天井建筑,宽敞高大,矗立于高台之上,总面积529平方米,进深为60米,宽20米,高10米。正门前有八级台阶,凹入式门廊,三开间。前端为板壁,古朴素雅,两侧五花山墙,顶覆青灰瓦。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底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初皖浙赣红军游击队下山,曾驻扎此地,接受陈毅同志指导改编为新四军。中共皖浙赣特委在此设立招兵处。现为民俗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b>进士第</b></p><p class="ql-block">进士第位于瑶河岸边,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进士吴从至所建,是典型的赣北民居风格。墙高、窗小、白墙、灰瓦;入口为五花石山门,八字外开,小云拱,大台阶及正堂井字架,彰显出官宅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b>古镇晨光</b></p> <p class="ql-block">瑶河晨曲</p> <p class="ql-block">瑶河上的板凳桥</p> <p class="ql-block">瑶里留影</p> <p class="ql-block"><b>龙鳞坝</b></p><p class="ql-block">龙鳞坝位于瑶里古镇,原为浆砌石抬水坝,因坝体呈龙鳞状且在卧龙潭处,故得名龙鳞坝。</p> <p class="ql-block">在客栈午饭后,退房离店,前往婺源县城(今日的住宿地),入住婺女洲附近酒店(凯润假日酒店)。</p> <p class="ql-block"><b>导航:</b>瑶里古镇~婺源县城(凯润假日酒店)</p><p class="ql-block"><b>停车场:</b>酒店门口路边免费停车,或酒店后院停车场免费停车。</p> <p class="ql-block">途中路过婺源菊径村(距离婺源县城20公里)</p><p class="ql-block"><b>菊径村</b></p><p class="ql-block">菊径村地处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大鄣山乡,是个典型的山环水绕型,小河成大半圆型,绕村庄将近一周,四周为高山环绕。上了村庄对面的小山坡在半山腰处就见到整个菊径村,一条小溪圆圆地环绕整个小村,小溪与公路的连接是一座座小木桥,整个村子一面靠山,很符合中国的八卦“后山前水”设计。当地人称“脸盆村”。</p><p class="ql-block"> 该村始建于宋代初期,被誉为中国最圆的乡村。村中有文物多处,宋代何氏祠堂,祠堂内有大明崇祯皇帝于崇祯元年御笔亲赐的皇匾“黄阁调元”之牌匾,意思为“荣登宰相之位,执掌天下大政之意”,该匾<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2011年被贼盗走。村中</span>还有多处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b>凯润假日酒店 </b>0793-7296777</p><p class="ql-block">豪华双床房 192元/30m/双床(已预订)</p> <p class="ql-block">14:50到达婺源凯润假日酒店,入住后休息2小时。17:00驾车前往婺女洲度假区,距离1.6公里,景区有大型的停车场方便停车(10元/车)。</p> <p class="ql-block"><b>婺女洲度假区</b></p><p class="ql-block">门票:成人110,老年50(携程购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双人门票:198.5元</span></p><p class="ql-block">门票+遇见婺源演出: 198元/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婺女洲景区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婺女洲春季演艺时间表</p> <p class="ql-block"><b>文昌阁</b>(文昌书肆)</p><p class="ql-block">眼前这座飞檐石柱,气派的三层阁楼就是“文昌阁”。文昌,源于文昌星宿,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文人的守护星,所以这里取名“文昌阁”。网红图书馆文昌书肆就在这幢楼里。走上文昌阁的石台阶,进入阁内,映入眼帘的是两排半圆弧的书架,直冲层顶,高度足有三层楼,其整体外形就如同一本正在被翻阅的古书,整个屋内顶也全部是由书本组成,给人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创意十足,设计感极强。几乎每个第一次走进这里的人,都会被这样的设计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连理堂(徽州婚俗馆)</p> <p class="ql-block">金庸馆</p> <p class="ql-block">徽市街</p> <p class="ql-block"><b>抱玉塔</b></p><p class="ql-block">婺女洲抱玉塔是为了纪念唐代名将李抱玉。抱玉塔位于婺女洲的核心区域,高达54米,塔身七层,采用传统榫卯结构建造。塔下的地宫展示了理学艺术。夜晚的抱玉塔在灯光的映衬下,璀璨夺目,与打铁花表演相得益彰,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婺女湖夜景</p> <p class="ql-block">打铁树花</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婺女洲的游览,返回酒店好好休息。明天我们将前往婺源篁岭,开启一段探访梦里老家,婺源春色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