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 张家观</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拖船埠位于潜江市城南五十余里的村中小街,隶属渔洋镇一个行政村。潜江,监利,沔阳三县交界处,商业兴旺,物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水网湖区。</p> <p class="ql-block"> 拖船埠是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镇,唐王李世民曾在此屯粮驻兵,平定荆襄。所以始于唐初,兴盛明清,东西走向,七里三分长,青石板铺路。灵秀怡人的运粮河穿镇而过,将其分为南北两市,由上中下三座石桥连为一体,妩媚多姿,风景如画。镇内的商行酒肆,钱庄戏楼,古玩当铺,以及各种作坊,彩招耀眼,生意兴隆。从东到西有东岳庙,观音阁,祖寺殿,西岳庙分布建造。四大古庙金壁辉煌,宏阔纵深,苍松翠柏,层林环绕,晨钟暮鼓,香客络绎。镇南是万亩自然湿地一一江岔垸,风物似锦,碧水清幽,百兽栖嬉,千鸟欢飞,鱼鳖戏水,稻荷飘香,四季花开,万紫千红。镇北湖光潋滟,浩淼无垠。每年端午节有龙舟竞渡,比赛夺标。码头林立,商船如梭。既是湘鄂等大中城市商贸集散中心。还是各型木船的制作,销售和维修站点。农副产品和小商品云集,市场繁荣。有“小汉口”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大革命时期是红军根据地,在此地诞生了红色精典八个“第一”,如潜沔监第一个中国共产主义小组在拖船埠诞生,第一个湘鄂西边区苏维埃政府在这里成立,等等。当时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五军军部也设在此地。红军撤离后,拖船埠遭到国民党还乡团的破坏和焚烧。“九一八”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祖国大好河山惨遭荼毒,拖船埠难以幸免,尽毁于战火。</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只留下一条残破不堪的小街,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热闹景象。</p> <p class="ql-block"> 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因为交通不便,物流不畅,信息闭塞,经济落后。为了谋生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致使田地荒芜,商铺不再,小街变成了一湾清冷的小穷村。随着改开的深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322省道运拖段柏油铺面横贯街口,公路两旁杉林成荫。街北因湖水下沉而挖湖成河(潜江城南河)直达潜江城区,河水清澈透碧。机械挖好的鱼池连成一片,特种养殖随处可见。平地果树飘香,良田翠色欲流。一排排楼房宽敞明亮,小学教室书声朗朗,红军英雄纪念碑挺拔壮观,花环簇拥。商贸发展日新月异,超市商品琳琅满目,人流如织,井然有序,好一派生机蓬勃新气象。户户联网络,人人有手机,穿戴赶时髦,轿车来往忙。生活是自来水电器化,生产是一条龙机械化。</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潜江市委,政府投资建设拖船埠红色旅游景区,和党史教育基地,参观的人流车水马龙,看到此情此景心中无比欣慰。情不自禁赞美道: 游翁告老巳休闲,旧友相邀梓里还。楼映霓虹如画卷,花明锦绣胜蓬山。昔曾烽火连天黯,今更小桥流水潺。红色乡村圆夙梦,人民幸福喜开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