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驿站》东北结婚的习俗

感悟人生

<p class="ql-block">走进一个充满喜庆氛围的东北的婚礼现场。人们围坐在餐桌旁,欢声笑语不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酒席,十二个盘子四个碗,鸡,鱼,肘子,烤鸭,扇贝等。那红底黄字的大“囍”字横幅格外醒目,它不仅装饰着这个空间,更传递着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婚礼,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幸福的气息,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东北婚俗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离娘肉是东北婚礼接亲时必带不可缺少的风俗。必须是精心挑选一刀带二根肋骨的猪肉,象征着女儿出嫁后与母亲之间那份割不断的骨肉亲情。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开启的新生活,它承载着家庭的期望与祝福,也见证了两代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p> <p class="ql-block">离娘粉也是婚礼接亲必带的习俗。长长的粉条就像新人对婚姻生活的美好期许,寓意着他们的婚姻能够甜蜜长远。它们代表着新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希望彼此之间的感情如同这粉条一般绵长而牢固。</p> <p class="ql-block">在东北婚礼接亲车走前,部分地区必须拿两条鲤鱼接亲,两条大鲤鱼被精心系上红线,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生活富足。承载着亲朋好友对新人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今后的生活如同鱼儿在水中般自在富足,充满希望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在东北婚礼接亲车走前,大葱也是必带的。新郎家会选择带根的大葱,寓意着生活充裕,两根绿油油的大葱被红线绑在一起,那鲜艳的颜色就像婚礼上的喜庆氛围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寄托着父母们对新人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拥有富足美满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东北结婚时用火盆烧炭,新娘跨过火盆这一习俗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它代表着驱邪避祟,保护新人平安顺利;也象征着婚后生活红红火火,充满希望与活力;同时,还寓意着去除霉运,确保婚后生活顺利和谐。这个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一种对新人深深的祝福。五行齐全的寓意更是寄托了对新人婚后生活红火兴旺、人生圆满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在东北地区,结婚娶亲拿棉袄是一种常见且富有意义的习俗。棉袄象征着温暖和保护,寓意着新娘在新的家庭中能够得到温暖和关怀。这种习俗不仅体现了对新人的祝福,也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当新娘带着棉袄进入新家时,仿佛也带去了娘家的温暖与祝福,让新家庭更加温馨美满。</p> <p class="ql-block">结婚娶亲时拿口袋的习俗源于传统婚嫁习俗。新娘的礼服不可以有口袋,这是为了避免带走娘家的财运。而“传袋”这一婚俗则寓意着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当新娘下花轿后,有人用口袋铺在地上,新娘踩着这些袋子走进新家,这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对新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p> <p class="ql-block">离娘肉、离娘粉、鲤鱼、带根大葱这四样礼物在东北结婚民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们通常都会用红纸包上或者红线系上,以示喜庆和吉祥。这些礼物的准备和挑选都有着相应的讲究,由于各地习俗不同,也有接亲带鲤鱼和粉条的,也有带四样的,无论带几样,每一样都承载着长辈对新人的祝福与期望,希望新人的生活能够像这些礼物所象征的意义一样美好。</p> <p class="ql-block">女方带长明灯也是东北婚俗中的一项重要传统。婚车到达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长明灯点亮。长明灯象征着日子以后红红火火,它就像一盏指引新人未来生活的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也寄托着父母对新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的生活充满光明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送喜贴是中国传统婚俗里的重要环节。送贴,又叫报日子喜帖,它代表男方家向女方家正式确定结婚日期。这份喜帖上会写明新人的姓名、选定的结婚日期以及双方父母的姓名,以示正式和尊重。送贴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男方家对女方家的重视和诚意,也是传统婚姻嫁娶中礼仪规范的一部分。当男方将喜贴呈递给女方时,仿佛也在传递着对这段婚姻的美好期待与祝福。</p> <p class="ql-block">东北结婚时喜盆里面放一些化妆品和洗漱用品(意思新娘子漂亮),钱(意思将来得生活会金银满盆),以及一对小的狗狗(意思小狗小狗越过越有)。并且用一块有喜字的大红布包好。梳子2个、镜子2个、香皂盒2个、粉丝各2团、早生贵子2套、5角硬币8枚;早生贵子包括:大枣、花生、桂圆、莲子各8枚。</p> <p class="ql-block">在迎娶新娘去新房的过程中,新郎要把新娘抱上车、抱下车。而且,主婚车的车门一般不是由新郎或新娘打开,而是由伴娘或伴郎来开车门。等伴郎伴娘开门后,新郎和新娘才能上车和下车。当头车到达婚宴场地时,伴郎会先下车,从车尾绕到左后门替新郎开门,新郎再从车头绕到右后门替新娘开门,并抱或者背新娘下车。这是基于“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考虑,不能颠倒在有些地区,新娘的婚车到夫家之后,婆婆或者老公是要递上下车红包的。如果下车红包不给,新娘可以不下车。</p> <p class="ql-block">‌东北新娘下车时踩凳子的意义在于祝福新人日后生活幸福美满。‌在东北的婚礼习俗中,新娘下车时通常会踩在一个小圆凳上,这个凳子被称为“踩圆凳子”。这一举动象征着新人未来的生活能够圆满、顺利,并且寓意着家庭的红红火火和幸福美满‌,让新娘子下车时可以踩上去,象征着步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喜庆与吉祥。因此,新娘下车的第一步,往往会踩上一块红色的布垫,这不仅仅是为了避邪驱凶,更是为了讨一个好彩头,寓意着新娘踏入新家的第一步,就能带来满满的幸福与吉祥。</p> <p class="ql-block">在东北传统婚俗中,结婚拜堂后新人共食“宽心面”的习俗,蕴含着多重美好寓意,新人婚后生活顺遂无忧。面条的顺滑口感象征扫除烦恼,长辈借此希望新人能相互包容,心胸豁达,化解未来生活中的摩擦。长长久久,白头偕老‌,象征夫妻情谊经久不断。</p> <p class="ql-block">在东北传统婚俗中,结婚拜堂后父母新人共食“子孙饺子”的习俗,蕴含着多重美好的寓意。新娘多少岁多少对,天一对,地一对,公公一对,婆婆一对,</p><p class="ql-block">通过谐音、象征和互动仪式,将家族对新人“早生贵子、家庭美满”的期许融入饮食文化,成为婚礼中兼具趣味性与文化深意的经典环节。</p> <p class="ql-block">东北新人结婚拜堂敬茶改口父母给红包。部分家庭会准备 ‌“双份红包”‌(如男方父母各给一份),象征成双成对、家庭圆满;有的还会在红包内放入寓意吉祥的物品,如红枣(早生贵子)、花生(多子多福)等。敬茶与改口结合‌</p><p class="ql-block">新人需双手敬茶,父母接过茶饮下后递上红包,这一动作体现“孝道”与“慈爱”的互动,东北婚礼中的“拜堂改口给红包”不仅是习俗的展现,更是亲情与祝福的凝聚。这一环节通过仪式化的语言和行动,将家庭认同、文化信仰和情感表达融为一体,成为婚礼中最温暖动人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通过结婚新房贴对联,家人和亲友表达了对新人婚姻幸福的祈愿。希望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