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 航海王子恩里克

亦真亦幻

<p class="ql-block">葡萄牙位踞欧州地图上西南一角</p><p class="ql-block">自从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由于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人类不同的文明之间的历史大幕。而拉幕之手却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的蕞尔小国葡萄牙。</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辛特拉的罗卡角,号称欧洲的天涯海角,这块伸入海水的巨石,像屹立千年的孤独老人,守望着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也守望着欧洲的梦魇。</p><p class="ql-block">十五世纪初,刚独立两百年的葡萄牙,只有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空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北有强邻,</span>危机四伏,风雨飘摇。为了民族的未来,一直靠近海捕捞为生的人们,只得把目光投向西南面、被称为死亡绿海的大西洋。</p> <p class="ql-block">恩里克王子雕像</p><p class="ql-block">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大幕拉开,葡萄牙一位名垂青史的伟人闪亮登场,他就是航海王子恩里克 。“恩里克”是葡萄牙语的译法,而英、法等国称为“亨利”,因此许多史书上也称“亨利王子”。</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葡萄牙里斯本特茹河口拍的“大发现纪念碑”。</p><p class="ql-block">1960年,恰逢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葡萄牙政府在首都里斯本贝伦区的巴西利亚大道旁,建立了一座高达50英尺的“大发现纪念碑”(Monumento aos Descobrimentos)碑的正面刻着:“献给恩里克和发现海上之路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大发现纪念碑及其揭幕典礼现场鸟瞰(图自网络)</p><p class="ql-block">1960年揭幕现场的盛况,来自14个国家的32艘舰船在附近河面游弋,共同鸣笛向恩里克王子致敬。</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15、16世纪时地理大发现时代,从葡萄牙到印度和东方去的帆船,起航的地方。我们去里斯本旅行时,和千千万万旅行者一样,感受葡萄牙昔日的辉煌。也是在这里,我第一次神交了恩里克王子。</p><p class="ql-block">纪念碑的外形,犹如一艘卡拉维尔帆船(Caravel )。这种由当时的葡萄牙工匠制造的帆船最适合探险:通常有三根桅杆,配有从阿拉伯人那里学来的三角帆,可以抢风前进,由于吃水浅,便于沿着未知海岸线甚至河口摸索前行;缺点是船舱空间狭小,携带给养和淡水有限,对远程航行的水手,会是一场严峻的考验。</p> <p class="ql-block">屹立船首的就是恩里克王子。</p><p class="ql-block">从纪念碑东侧看去,王子的右手托着一艘小帆船模型,下垂着的左手拿着一张微卷的航海图。</p><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两侧共刻有32尊雕像,都是地理大发现时代与葡萄牙王国有关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从纪念碑西侧看过去,那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拄剑跪在恩里克身后的是他</span>最小的弟弟,费尔南德王子(1402-1443)。</p><p class="ql-block">故事得从1437年说起。费尔南德随兄远征摩洛哥时惨败,费尔南德只得被当做作人质。之后葡萄牙提议用赎金顶换,但价码谈不拢,费尔南德就一直被拘着,只能靠祷告上帝度日,六年之后客死他乡。据说当时恩里克自告奋勇要当这个人质,但是部将不允。现在让小王子紧跟恩里克站在船首,也是对他的肯定和嘉奖。</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周围的地面,用了如大海波浪翻腾样的马赛克铺设。</p> <p class="ql-block">从背后看去,纪念碑是个大型的十字架,酷像一把利剑,这是比喻当年的以王子为代表的航海者们,一手拿圣经,一手挥利剑,开始了地理大发现。这高大的十字架,也是祭奠从这里扬帆起航,却再也没有归来的一众英魂。</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前的地面上,刻着当时的世界地图。</p> <p class="ql-block">地图象征当年葡萄牙君主企图征服世界的野心。</p> <p class="ql-block">从大发现纪念碑向北走600米,就是世界文化遗产热罗尼莫斯修道院。这座始建于1502年的皇家修道院,是葡萄牙曼努埃尔式艺术建筑的颠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的南门,布满了众多精美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恩克里王子的雕像,在两扇大门的正中间。</p> <p class="ql-block">唐·阿方索·恩里克<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葡萄牙语:Infante D. Henrique,英语:Prince Dom Henry;1394-1460)</p><p class="ql-block">照片选自1455年,画家N·贡萨尔维斯作的祭坛画《圣文森特群像》,这是被专家甄别的王子形象。原画现藏里斯本葡萄牙国家古代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波尔图 恩里克王子的故居</p><p class="ql-block">一三九四年三月,恩里克在波尔图出生,他是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的第三个儿子。据说这座故居不仅是他的居住地,也是他进行航海研究和资助探险活动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恩里克的故居</p><p class="ql-block">王子出生时,星象学家预测他命中注定要领导“伟大而高贵的征服战争以及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结果“探索”和“征服”这两个主题确实反复交织着出现在恩里克王子的一生之中。</p> <p class="ql-block">小小的庭院,有恩里克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里展示了与航海相关的文物和资料,参观者得以更好地理解恩里克王子在葡萄牙历史上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故居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尽可能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离开恩里克故居,走不多远,就是波尔图那座著名的恩里克王子广场。</p><p class="ql-block">天碧如冼,绿草茵茵,恩里克雕像以昂首挺胸、手指海洋的姿态矗立在广场中央。</p> <p class="ql-block">雕像由青铜铸造,恩里克王子身着戎装,腰佩长剑,脚踩地球仪。基座底部是一组青铜浮雕,女神高举旌旗,策马奔腾,象征航海事业一往无前。</p> <p class="ql-block">从雕塑背后看去,也不失大气磅礴,身后的地球仪更为醒目,寓意着探索全球的宽广视野。</p> <p class="ql-block">在波尔图市中心,有一座圣本笃火车站(Estação de São Bento)。</p> <p class="ql-block">车站用2万余片青花瓷砖,形成满墙的巨型壁画,展现着葡萄牙的历史,因此名满天下。</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号称“世界最美的火车站”,从这座“青花瓷艺术的殿堂”里,寻踪觅迹,看看有没有恩里克王子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在这幅巨大的壁画前,我们停下了脚步。这里描绘了15世纪初,发生在北非重镇的休达战役。眼前这位右手持长剑的勇士就是当时年仅21岁的恩里克王子。</p> <p class="ql-block">1415年7月,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携恩里克王子,出动战船200艘、海军1700人、陆军1.9万名进军休达。8月21日,葡萄牙海军同时从海路和陆路对休达发起突袭,在恩里克王子指挥下,经过一整天激烈的战斗,攻克休达。进城后,年轻的恩里克王子被国王封为骑士,这次战役成了他的成名之作。</p><p class="ql-block">休达战役,葡萄牙进军北非,自此拉开了载入史册的地理大发现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清晨,我们驾车到达里斯本辛特拉罗卡角,因为太早,周围还没有别的游客,只有我们那孤零零的一辆车。</p><p class="ql-block">悬崖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十字架,照片远景中有红色的罗卡角灯塔,处于葡萄牙最西端,也是欧亚大陆最西点。这里曾被认为是世界尽头,1772年建成的灯塔矗立在辛特拉山崖上,见证了葡萄牙航海时代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是远航的水手们对陆地的最后记忆。公元1443年,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从罗卡角出发的葡萄牙航海家穿越了西非海岸的博哈多尔角。为了这一天,恩里克王子和他的船队已经奋斗了21年。</p> <p class="ql-block">和眼前的白色石碑合个影。上面刻着葡萄牙语的罗卡角“Cabo da Roca”,下面是葡萄牙大文豪路易斯·卡蒙斯描写罗卡角的一句话“Aqui...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翻译过来是“路至于此,海始于斯”。</p><p class="ql-block">过去,人们认为“大海洋”仅是一片狭长海域,现在,他们发现眼前的海洋比他们想象的大得多,向南、向西无限地延伸,<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这里出发,航海越发广阔,成了今天的大西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巴塔利亚修道院Monastery of Batalh,在里斯本</span>以北120公里,这是座中世纪的皇家修道院。早在1983年,修道院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记得我们开车到达时,是一个深秋,可能不是旅游旺季,鲜见游人。诺大的停车场,也是只停了我们这辆车。</p> <p class="ql-block">这座修道院,安葬着葡萄牙航海事业的奠基人恩里克王子,他的父王莱昂一世(Joao)和母亲菲莉帕王后(Philippa)以及其他的王室名人。</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是葡萄牙特色的哥特式风格的杰作,始建于1388年,完成于1533年。正门两侧12名门徒的雕像,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礼拜堂中央是莱昂一世的石棺椁</p> <p class="ql-block">菲莉帕王后的石棺椁</p> <p class="ql-block">1460年,被葡萄牙绘在地图上的非洲西海岸已经达到了4000公里。而就在这一年,恩里克王子辞世。这位终生未婚、在萨格里什(Sagres)办航海学校,苦修了45年的圣徒,在这里,回到了父母的身边。</p> <p class="ql-block">虽然,恩里克一生从未亲自出海远航,却无愧于航海家的称谓。因为,欧洲航海界所有载入史册的伟大发现,都是以他倾一生之力组织实施的航海计划作为起点的。</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始于恩里克,也可以说整个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始于恩里克。葡萄牙人用国旗上的那一片绿来向他致敬。去葡萄牙旅行,处处都能感受到恩里克王子的遗存,如影似随,挥之不去!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莫过于此吧!</p><p class="ql-block">文中有参考公开资料处,致敬原作者!</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阅读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