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要紧

余建雄(旋辉)

<p class="ql-block">时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往昔的点点滴滴,或许在记忆中渐渐模糊,但日记却能将那些瞬间定格。</p><p class="ql-block">今年3月5日,是《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62周年纪念日,学习白求恩、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那代人的必修课。翻开1987年的日记本,仿佛看到曾经那个心怀善良、向往高尚的自己。那年那月,也曾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救人要紧”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11月24日(星期二)晴</p><p class="ql-block">我上午去东风东路花园宾馆三楼的香港精优公司领取进口药品提货单后,就准备去仓库发货。十点多,在白云宾馆站登上了30路公交车。刚行至中门,便见一位女青年晕倒在车厢内,两位女乘客急忙呼唤,车内众人慌乱不已,有人递上风油精,有人帮忙擦拭驱风油,然而并无明显效果。我从事医药工作八年,深知一些急救知识,却因顾虑而不敢轻易出手。那女青年面容姣好,身材匀称,除面色苍白外,尚有呼吸与脉象,我推测她可能是因体质虚弱、饥饿或过度劳累而虚脱。</p><p class="ql-block"> 公交车继续前行,未因她晕倒而停靠。有乘客埋怨司乘人员不管些事。这时,乘客中两位蓝眼黄发的外国女士将女青年双脚抬起,以促进血液回流心脏。一会,那女青年神奇地缓缓醒来,在众人扶助下坐起来,这时,人们都以为她无事了。一分钟后车停靠区庄站,两位外国女士便下了车。不料,车刚开出一站,那女青年又再次晕倒,引起车内一阵混乱。幸而此时公交车正停靠在农林下路的广州铁路中心医院站,司机与乘务员欲扶她下车却力不从心。见状,我与一位穿铁路工人制服的乘客立即上前相助,一同将她抬进医院。</p><p class="ql-block">尽管我需赶时间完成发货工作,但此刻救人要紧,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我急忙寻找医生,却因不知女青年姓名而无法填写病历。司机从她挂包中找到一份《离婚判决书》,得知她叫文慧,是省计划生育研究所的研究生,因与丈夫余力感情不和结婚不久而离婚。而我的年龄与女青年相仿,也姓余,医生听闻后,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我向医生说明在车上看到的情况,并建议先给她冲一杯白糖水。</p><p class="ql-block">医生说你以为这是你家里吗?医院哪来白糖?无奈,医生只好为她注射葡萄糖针剂。我尝试用大拇指按压她的手心和内关穴,这是我在1983年五一节的《华山抢险》报道中看到的急救方法。果然有效,不久,女青年逐渐恢复意识,但依旧虚弱地躺在病床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医生询问她是否曾有晕倒经历,她点头承认。医生又问是否吃了早餐,她表示没有。这证实了她是因虚脱而晕倒。乘务员与司机离开后,我与另一位乘客主动留下照顾她。因她挂包内无钱,我便代为支付医疗费用,直至她完全清醒,准备离开医院。</p><p class="ql-block">医生问她,我是她什么人?</p><p class="ql-block">她看了看我,说:我们不认识。</p><p class="ql-block">我解释说:我们是坐同一班车的。</p><p class="ql-block">医生赞扬说:你是个大好人!</p> <p class="ql-block">出到医院门口,女青年欲留我的姓名,询问我在哪个单位工作。我并未作答,只告诉她:“你现在什么都不要想,最重要的是好好照顾自己。做人要睇开些,不要因小失大,自己要学会照顾好自己,多多保重。”</p><p class="ql-block">我们便就此告别……</p> <p class="ql-block">不经不觉,转眼睛间就三十多年了,当年二十七岁的我现在六十有五啰。</p> <p class="ql-block">所以说:文字虽然能永恒,却难留岁月匆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