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青”到工程师的成长历程(之七)

原野

<p class="ql-block"><b>  关于调往兰州工作一事,我已与刘成仁经理商议妥当。为确保能万无一失地将我从省医疗厂顺利调入七里河区西元工业公司,刘经理决定亲自带着区人事局的一位干部,前往天水的省医疗器械厂调取档案。</b></p><p class="ql-block"><b> 在此之前,我以照顾爱人父母为由,递交了调动申请书,并且完成了厂里各科室、库管等所有岗位的交接手续,把使用了十余年的图板、丁字尺、绘画仪器,以及绘制的全部模具图、产品图纸都整理妥当,交给了徐科长。</b></p><p class="ql-block"><b> 刘经理二人办事雷厉风行,比我们预先计划的时间还提前了五六天就抵达了天水,不仅开来了小车,还安排了大卡车。他们先是与厂政工科的杨科长沟通协调,办好相关函件,之后便帮我收拾行李,办理两个小孩的转学事宜。虽说此前我已告知爱人工作调动一事,但事情来得如此突然,爱人在忙乱之中,内心依旧满是欢喜,毕竟很快就能与父母弟妹团聚了。经过七八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兰州城。</b></p> <p class="ql-block"><b>  抵达兰州后,刘经理事无巨细,早已将住房、我爱人的工作以及小孩的转学事宜安排妥当。</b></p><p class="ql-block"><b> 那时正值 1986 年年底,我爱人迅速投身公司的年终审计工作,主持大局。而我陪同兰州汽车钢圈厂的王厂长奔赴厦门,参加全国汽车钢圈行业大会。会议结束返程途中,我们还顺道参观了四川新都钢圈厂与武汉汽车钢圈厂。王厂长年轻有为、思维敏锐,在参观这两家工厂时,特意叮嘱我留意 130 汽车用轮网旋压机的情况,毕竟当时这两家工厂的厂长都极力向我们推销自家设备。领会王厂长的意图后,我向其中一家厂主管技术的副厂长详细询问相关技术参数,对方却遮遮掩掩,一些关键数据吞吞吐吐不愿透露。但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我心里大致有数。</b></p> <p class="ql-block"><b>  返兰州后,王厂长向刘经理汇报了一项重要计划——工厂打算自制 130 汽车轮网旋压机。据了解,此前参观的两家工厂,同款设备每台售价在八万至十万元不等,并且这种轮网市场销量十分可观,若能成功增加该新产品的生产,无论是工厂还是公司,产值都有望得到显著提升。</b></p><p class="ql-block"><b>在汇报会上,王厂长特意征求我的意见,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分明是抛出了一道难题。毕竟,这款设备属于机电液一体化的大型设备,通常大型工厂设计此类专用设备都配备有专业的电器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以及液压系统设计工程师,各方协同才能完成如此复杂的设计任务。然而,我深知此刻绝不能推脱,这恰恰是对我专业能力与知识面的一场严峻考验。</b></p> <p class="ql-block"><b>  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从最初的设计环节,到安装阶段,再到精细调试,直至最终顺利投入大批量生产,我未曾休息过一天。</b></p><p class="ql-block"><b> 电路设计方面,在原厂聘请的兰石厂安师傅协助下完成了电磁阀调试工作;机械部分工作则由我全部计算,设计,诸如减速箱的精准选型、主轴直径的科学确定,还有液压系统中的高压泵、主油缸以及副油缸等关键部件,均严格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与配套。</b></p><p class="ql-block"><b> 这款旋压机从设计蓝图的绘制到正式投入使用,仅仅耗时三到四个月。设备高达两米有余,自重超过三吨,单单悬臂主轴的直径就达到二十五公分。其成本控制在了三万元左右,投入生产当年便助力该厂及公司增加产值近一百五十余万元,创造利润十余万元。</b></p><p class="ql-block"><b> 以下附上的这张表格,是公司对我工作成果的有力认可凭证,公司还特批我,但凡见到对工作有益的技术书籍,均可购买,费用全额报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这是一张晋升工程师由组织上对我近两年工作成绩的肯定和总结</b></p> <p class="ql-block"><b>  1986 年,我调入西元工业公司后,刘经理对我的生活关怀备至。他不辞辛劳,亲自为我向区里申请购置住房事宜。经过不懈努力,1989 年,公司出资为我购得一套配套齐全的单元房,并且在当时区长贾笑天的批准下,一切流程顺利推进。同年年底,我欢欢喜喜搬进了新居。与此同时,我还购入了一套心仪已久的书柜,那些陪伴我多年、如同挚友般的书籍,终于有了温馨而妥帖的安身之所,仿佛知识的源泉就此汇聚扎根,让我满心慰藉。</b></p> <p class="ql-block"><b> 历经辗转,如今我终于拥有了适宜生活与学习的理想环境,心中满是感恩,尤其要诚挚感谢刘成仁经理。他言出必行、一诺千金,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年轻技术干部受惠颇多。想当初,这栋楼里的住户大多是区公安局、税务局、省乡镇企业局以及连城铝厂的退休老干部们,而我资历尚浅,却能在此拥有这般优厚的居住待遇,这份关怀如同冬日暖阳,暖彻心扉。也正因如此,它化作了我后续全身心投入繁重设计任务与管理工作的强劲动力,激励着我一路奋进,砥砺前行。</b></p> <p class="ql-block"><b>  初到兰州之际,我有幸住进了原本分配给刘经理的二层小楼,彼时的他,却依旧安居在区委平房家属院。后来知晓其中缘由,内心的触动难以言表,刘经理的高风亮节深深打动了我。</b></p><p class="ql-block"><b>在后续的工作进程中,无论是极具挑战的产品开发,还是纷繁复杂的公司管理事务,我们总能不谋而合、达成诸多共识。刘经理虽并非业务出身,却格外尊重我提出的专业见解,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给予我毫无保留的支持,让我得以心无旁骛地施展拳脚。能遇到这样一位知人善任、德才兼备的领导,实属我职业生涯中的一大幸事,他于我而言,亦师亦友,是我前行路上的楷模与助力。</b></p> <p class="ql-block">二O二五年三月二日。</p><p class="ql-block">于深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