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表示我对曾经向为人民打过江山,为建设过新共和国的我的父亲和革命前辈们深切缅怀和敬意之情!</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名,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血染的风采,新中国的大厦上有他用汗水浇筑的砖头块。</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原在刘邓二野129师陈锡连部下的某旅工兵连任二排长。</p><p class="ql-block">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他跟随刘邓大军,南征北战,为解放全中国出生入死,身上多处挂花。</p><p class="ql-block"> 他生前跟我讲过他参加的战役有,解放大四川,到过邓小平的故乡。风雪大别山,陈锡连将军跟战士一样,冬天只能穿单衣饿肚子,参加过徐州战役、羊山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后湘西剿过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他们工兵连是部队的王者之师,攻坚克难,是他们的职责。他们无坚不摧,无功不克,那里在骨头,就冲到那里,炸碉堡、修路、架桥、排雷,为大部队前进扫除一切障碍。</p> <p class="ql-block"> 他连长叫张爱堂,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员战斗员,听我父亲对我说,在解放战争中,有一次敌军的炸弹落在了正在行军的大部队中,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一个健步爬上炸弹,将它的引信拆掉,避免了我军的一次我一直重大伤亡,挽救了上百名战士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张连长英勇善战的战斗故事多的是,可惜我的父亲生前只给我讲了他们连长的这个一个战斗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是他参加解放四川战役胜利后留念相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父亲当年身着八路军军装的荣姿。</p> <p class="ql-block">这是他们旅直属独立工兵连四个排长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强军号召,建国后,组建了多处人民军队自已的大学。</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我的父亲作为优秀指挥员和人民的功臣,被选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长沙高级工兵学习深造,这是他的学员照。</p> <p class="ql-block">他们的校长是朱总司令。</p><p class="ql-block"> 长沙高级工兵学校也是今天的国防大学前身,她现在只招研究生以上的学历,不招本科生。所以人们对她了解不多。</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朱德总司令对学校的提词,</p><p class="ql-block"> 右边👉🏻是学校原校门🚪的像片</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年刘邓进太行,吾父参加八路军。</p><p class="ql-block">陈锡连部工兵排,解放战争立功勋。</p><p class="ql-block">建国保送入高校,如同战神李云龙。</p><p class="ql-block">首任校长是朱德,她是国大的前生。</p><p class="ql-block">名叫工兵高级校,校址就在长沙城。</p><p class="ql-block">我有爸爸学员号,发给网友验真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是我父亲在高级工兵学校佩戴的学员徽章</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父亲佩戴过的解放军军人胸前标志</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父亲保留下来的几枚解放战争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父亲在工校上学时教材第一页的军旗画🖼️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他在军校使用过军事教材课本</p> <p class="ql-block"> 只可惜,由于在三年解放战争中,积劳成疾,身体早就垮了,在学校胃病复发,昏迷了半个月,抢救过来后,不能坚持学业,只好转业退伍。</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父亲转业前,部队没有跟他定职级的公务函。</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是回乡是按无级别转业到地方的,这对在他看来就没有什么的,因为他早已把生命都奉献给了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荣誉和职务等级对他来说,这一切都视为轻如鸿毛。</p> <p class="ql-block"> 1953年11月,我的父亲从医院直接办理了转业手续,到河南省新郑市工作。</p> <p class="ql-block"> 父亲转业后,因为家乡土地改革已经结束了,村里以为他光荣了,所以他回到村里,无立锥之地。所以他只好o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这是中央内务部给他的回函。</p><p class="ql-block">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注了,我的父亲终于从村里分到了村里五间公务平房。</p> <p class="ql-block"> 我家父转业后,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阳邑区工委机关工作过。</p><p class="ql-block"> 阳邑是武安县八大镇中最大的一个镇, 阳邑区工委,在抗日战争时期,曾设立过武西县级人民政府,县长就是我妻子的亲爷爷,名讳郭俊,被日本特务用毒药杀害,他英年早逝,牺牲时,才廿十七岁,据《武安观察》报道,他还是武安县第一届农民协会主席,作为革命先驱,为武安地区人民的农民运动和抗日民族救亡做出过杰出贡献,武安人民没有忘记他,,武安烈士陵园的英烈封壁上镌刻着他的姓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 我只知道他在阳邑大公社三个人,一个是管陶村籍贯的区长张举大伯,还有调任管陶公社书记的陈庆安大伯和后来调到任武安市任档案局长的许秀英婶婶。</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他军魂以旧,以身作则以人民工兵特别能战斗,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和作风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工作,为革命再立新功,用血🩸汗把军旗、党旗、国旗染得更鲜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时是大跃进年代,家父在大食堂吃得是白灰浸泡过的玉米🌽樱子糠菜汤,全身浮肿,拖着虚弱的身子,他还跟社员群众一起到阳邑东街外的八里模农田参加集体劳动,挥锄耕耘锄草。</p><p class="ql-block"> 他跟阳邑镇村里的农民兄弟结下了深厚的阶级友谊。</p><p class="ql-block"> 这是他调往管陶公社时,村干部送别他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62年7月,阳邑区工委机关的同志欢送我父亲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他调到管陶公社工作后,一个月有廿十多天,下乡包村,与社员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晴天一身汗,晴雨天一身泥 ,与天斗其乐无穷,敢叫日月换新天。</p><p class="ql-block"> 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农业学大寨“号召,认真贯彻农业“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字宪法,率领全乡人民,修过地,植过树,挑过水担抗过旱,扛过石块打过井,拢过铁榔头辟过山,砌过护村护地大坝。大搞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科学种田,。把旱地变水地,把一年种一茬变成种两茬,还学习河横城村经典,农田粮食高低作物蔬菜间作耕种,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实现了亩产产量翻番,还在我们村搞过旱稻试验种植,让北方人也能吃到自己种的稻谷。</p><p class="ql-block"> 他为管陶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过历史性贡献。</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作为普普通通一个八路军战士军人的铁心向党,心系祖国、热爱人民的作风。</p><p class="ql-block"> 1982我的父亲在管陶公社,副社长的位置上光荣退休。</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他躺在担架上目送他以生命相托祟生入死的工兵连战友们踏上鸭绿江,去参加抗美援朝的战争。</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音容笑貌,永远浮现在我的眼前,激励我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族在正能量的人。</p> <p class="ql-block"> 苍海桑田,时过境迁。“雁过留声,人去留名”, 我的父亲已经过世五十多年了,阳邑、管陶两个乡的当年跟我父亲一起参加过生活劳动的村民,只要一提起我父亲的名字,都情不自禁夸他是说:姚社长,他跟我们一起参加过劳动,我们都认识他,他是个好人“。</p><p class="ql-block"> 万谷城村的郭祥太同志这样评价他:“共产党姚立贵,光明磊落,立党为公,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缅怀先辈,丰功伟绩,当以呕歌。时代楷模,歌以咏志“。</p><p class="ql-block"> 长亭村支书苏新田同志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老干部姚立贵他老人家,立党为公的道德情操,执政为民的感人事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党政典范精神,永远铭记在管陶乡二万口人民心中“。</p><p class="ql-block"> 管陶村的刘同山这样说:“革命的功臣,功绩铭记,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斯人已去,风范长存”!</p><p class="ql-block"> 正如,刘少奇主席的夫人,王光美的一句名言:历史是人民写的!</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一个老八路军战士,一个党的基层普通工作一生的光环和荣耀。</p><p class="ql-block"> 他在人民心中像一尊丰碑一样,永远耸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