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节期间,儿子与朋友们,在日本东京两国相扑竞技馆,观赏了一场相扑比赛。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在现场观看相扑比赛,还拍了照片、视频转发给我,让我也感受一下异域传统竞技的魅力,浏览过这些视频照片后,我也有了写篇小文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相扑在日本被尊为“国技”。是一项有近1500年悠久历史的竞技运动。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爱看,相扑运动员在日本也备受尊崇,尤其是那些知名相扑手,更是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p> <p class="ql-block">您知道吗,这项看起来日本味十足的竞技运动却是源自于中国,早在咱们秦汉时期,这种“你推我搡”的竞技游戏被称作角抵或角力,也是摔跤的一种形式。大约在唐朝时期传入日本。基于对力量和相扑力士体型的崇尚,日本人更喜欢称其为“大相扑”。</p> <p class="ql-block">相扑最初是寺院等民间社团在祈求神灵仪式上的一种助威表演。六至七世纪时,相扑逐渐从寺院和民间转移到了宫廷,进入了日本贵族的生活圈,皇室和幕府也不遗余力的大力支持还设立了相扑司,有了相扑比赛,又设立了“相扑节”,每年定期举行“相扑节会”。再后来,相扑作为武士们锻炼身心的武术被大力推崇,相扑也开始变得大众化。逐渐在德川幕府太平盛世那会儿,相扑常在神庙与寺院举行比赛,这样相扑才算走进了普通人的世俗世界。</p> <p class="ql-block">相扑的比赛场地,叫“土俵”,是由稻草包精心编织成的一个圆圈,被牢牢地埋入地下,以确保土俵的稳定。土俵表面覆盖着特殊的粘土,长宽各为6.7米,厚度则在34至60厘米之间,形成了一个坚硬的比赛场地。比赛时要在场地表面撒上一层薄薄的细沙,既增加了摩擦力,又赋予土俵一种独特的质感。</p> <p class="ql-block">由稻草包圈成的土俵,是直径为4.55米的圆形赛场,相扑选手们就是在这圆形区域内展开肉搏。土俵的上方,是一个悬吊在天花板上的屋顶,它用麻制的粗绳紧紧固定,为下方的比赛场提供了遮蔽。这个屋顶的四角,装饰有类似于神社里的巨大垂缨,它们不仅增添了土俵的庄严氛围,更象征着一年四季的更迭与循环。</p> <p class="ql-block">看相扑比赛,要数相扑手们在赛前,演示的那套从古代流传至今的赛场礼仪和祭祀、祈福的一整套动作令人拍案。</p><p class="ql-block">首先相扑手们登上土俵台,脚踏四股猛烈跺地,是为了唤醒带来丰收的地神,驱除地上的邪气邪灵将其封印。然后是“撒盐”。在日本人的习俗中,撒盐可以驱邪。大力士在比赛前撒盐,除了表示驱邪,还有向神祈祷,保佑自己不受伤害之意。</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环节是双方的“蹲踞”。脚掌尖著地,双膝外张、稳腰并将双肩放松,将手放在膝盖上,上身挺直,这是向对手致敬以表尊重。紧接着是将两只手臂横向展开。这个一个被称为“尘手水”或“切断灰尘”的动作。据说这是告诉对方自己没有携带、隐藏任何暗器。决战前的最后一个动作是“仕切”。这个动作像是四股之后直接弯下腰来的样子,两肘放在膝上,下巴微抬,双方相距约70厘米,蹲下后运气,两人四目圆睁怒视对手,这也是大战前的精神战术,力求在气势上压倒对方。</p> <p class="ql-block">相扑比赛,在我们这些外行人看来,好像没多少技术含量,谁块头大,力气大就有了很大的胜算,只要能把对手推倒或推出圈线外就获胜了。但我们不知道的是,相扑手在比赛中不仅要有气力,还有一套自己的技战术安排,能熟练运用自己的颈、肩、手、臂、胸、腹、腰、膝、腿、脚等部位,施以推、摔、捉、拉、闪、 按、 使绊等技术动作和对手缠斗肉搏。</p> <p class="ql-block">比赛时,双方可以互相抓腰带,抱握头颈、躯干和四肢,可以用腿使绊,拍打对方胸部。但不许踢对方胸腹、抓兜裆及生殖器,不许抓头发、击双耳、卡咽喉,伤害对方眼睛、胃门等要害处,更不准用拳头打人或使用反关节动作。</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想要成为一名相扑选手,其难度不言而喻。身高要达到1米73,体重67公斤以上,初中以上学历或23岁以下。还必须进入一家相扑俱乐部。日本全国有四十六家名为“相扑部屋”的相扑俱乐部,如果能成功签约加入某个俱乐部,就是与俱乐部签了卖身契,从签约入门训练到以后的相扑职业生涯,乃至晋升为关协、大关、横纲都无权离开该俱乐部。只有相扑选手宣布退役契约才能解除。</p> <p class="ql-block">相扑俱乐部是一个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相扑选手有十个等级,由低到高最高为横纲。而序口、序二段、序三段和幕下这4个等级都是学员,没有工资。他们在俱乐部和高级别的选手待遇有天壤之别,十两等级以上的称为力士,他们可以成为职业相扑手,并有可观的工资收入。良好的住房及诸多的服伺人员,就是训练也不用早起。在相扑的世界里,相扑手不论在比赛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必须严格遵守这种等级制度。</p> <p class="ql-block">新人都住在大筒子间的集体宿舍里,每天凌晨5点起床,干些诸如打扫卫生、准备训练场地等琐事,然后开始每天5到6个小时的训练。只有高强度的饥饿训练法,才能让新人达到暴饮暴食快速增肥的目的。因为日本的相扑比赛是唯一不划分体重等级的。所以快速增肥增重才是王道,他们吃的食物名曰相扑火锅,就是把猪肉、豆腐、鱼饼、蔬菜等一锅炖,主食是米饭,为了飙升体重必须要吃上三四碗大米饭,另外还有啤酒和清酒开胃。</p> <p class="ql-block">吃饱喝足后,马上躺下睡两三个小时的午觉。起床后暂时享受自由时间,傍晚5点左右,继续吃同等量不重样的相扑火锅,到了晚上9点熄灯睡觉。经过几年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相扑选手们的平均体重,都会大幅提高到110公斤以上甚至150公斤,个别选手的体重会达到惊人的200公斤。相扑选手们把这种饮食起居称为"饭拷问"。这种常人难以忍受的修炼生活,是所有相扑选手都经历过的专业训练。他们的梦想是努力成长,尽快晋升到相扑等级里的“十両”。</p> <p class="ql-block">日本相扑按照比赛成绩,由低到高划分为10个等级: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两、前头、小结、关胁、大关及横纲。相扑选手要想取得好成绩,都必须参加每年在全日本举行的六场(每场15天)相扑巡回赛场上,一场一场比拼出来。儿子和他的朋友们现场观看的,正是一月份在东京两国国技馆举行的一次比赛。</p> <p class="ql-block">横纲是相扑力士能获得的最高级别,也是伴随选手终身的荣誉。大关级别想要往上晋升,要在大赛上连续两次获得冠军才可以获得横纲的荣誉。选手达到横纲级就不能再输了。横纲与大关即使在一个场所败北,还能保持原来的等级;但连续在两个场所败北,大关就要降级,横纲就要退役。十两等级以上称为力士,可成为职业相扑手。</p> <p class="ql-block">如果晋升为“十両”,其在俱乐部的地位立马改变,从集体宿舍升级为个人房间,再也不用早起干杂活、训练了,还能得到低级别学员的各种服侍,最关键的是,晋升到“十両”,每月就能拿到100多万日元的工资了。这么说吧,十两及以上的运动员,发型和腰带的质量都和低级别不同,十两及以上级别的运动员,连比赛都有入场仪式,登上土俵台都是穿着华丽的围裙向现场的观众致意。</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好多未婚女性不乏演艺界的女明星,极其喜欢追求知名相扑力士。我们知道,相扑运动在日本有着近1500年的悠久历史,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使相扑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加之他们本人具备的身高、体重、年龄及良好的德行和品格,也深深吸引了诸多美女们的青睐和追求,连女明星都追着要嫁给这些大块头。</p> <p class="ql-block">当然,更现实的原因是,这些运动员多金短寿。横纲级别的相扑运动员年收入可达到1500多万人民币,有时候,顶级选手去打一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比赛,奖金可能超过300万人民币。还有相扑运动员的职业特殊性,平均寿命也仅有57岁。选择嫁给相扑选手是妥妥的名利双收。</p> <p class="ql-block">2000年以来,日本相扑协会加大了对外宣传的力度,每年都到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各地进行巡回表演与宣传。同时,还放宽了对外国人的限制,有越来越多的相扑手移民日本学习训练,其中蒙古人最多,还有俄罗斯、格鲁吉亚、韩国、巴西、保加利亚和中国人等。目前在日本相扑东、西两大阵营中,盘踞东“横纲”的是夏威夷人武藏丸。西“横纲”的是朝青龙。两位大力士都是外国人,这在日本相扑史上实属罕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