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游毓桢:</p><p class="ql-block">他生于福州市凤岗里冯宅村。</p><p class="ql-block">他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他奉李大钊之命南下参加革命,北伐建功;</p><p class="ql-block">他在叶剑英领导下,参加南昌起义,密送情报,一路南征;</p><p class="ql-block">他在叶剑英、张太雷领导下参加广州起义,督率赤卫队血战;</p><p class="ql-block">他当过国民党军上校团长,也当过中共龙漳区委领导人;</p><p class="ql-block">他参加过第一次淞沪战争、第二次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率部血战日军,数次负伤;</p><p class="ql-block">他为罗汉里游击根据地的开辟和闽中工农红军的创立建功。</p> <p class="ql-block">1902年12月游毓桢出身于福州市仓山区凤岗里冯宅村大夫第一个世家大族,其祖父是清朝奉直大夫。游家在游毓桢兄弟这一辈开始走上革命之路,他的两位堂兄皆是辛亥革命功臣。两位堂兄革命经历给予他的影响极大,使他从小立下从军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5年初,他考入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学校教官不少是苏联军官,苏共产党员。1926年1月,游毓桢由同学张毓辰、高照宇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高照宇被捕,1934年牺牲。)</p><p class="ql-block">入党之后,党给游毓桢主要任务是发展同学入党,他第一次当入党介绍人就是介绍高原入党。高原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东省政府秘书长,之后又介绍梁启霖等几位同学加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学制一年半,游毓桢临近毕业时参加“南口大战”,1926年7月24日,张作霖和山东督军张宗昌结成奉鲁联军与冯玉祥国民军在南口地区展开炮战,游毓桢与周嘉贻、扬正英、梁启霖等同学参加此战,战至8月13日下午,国军撤出南口阵地向绥远退却。游毓桢、周嘉贻、扬正英、梁启霖等十多人奉命押送行李,在张家口火车站等候火车,但等了两天未等到火车,此时奉鲁系军阀曹錕、吴佩孚的骑兵已迫近火车站,形势十分紧张。游毓桢、周嘉贻、扬正英、梁启霖等协商对策。周嘉贻提出去北京找李大钊,并说他是李大钊的学生,李大钊也在特别党部。</p> <p class="ql-block">游毓桢和同学们到了北京后,国民党北方区特别市党部安排他们到北京大学暂住。周嘉贻因为是李大钊的学生,他带游毓桢去拜见李大钊。李大钊向他们介绍了北伐的意义和形势,还亲自写了介绍信,介绍游毓桢和同学们参加北伐。国民党北方区特别市党部给了他们旅差费,派往广州参加北伐。</p><p class="ql-block">游毓桢和同学们到广州后,由当时国共合作的中央政府派员接待,国民党当局认为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学生赤色得历害,有不少中共党员,实在不愿用,只是因为当时国共合作,只好送到国民党党政训练所学习。该所所长是陈立夫,还强迫他们集体加入国民党,在周嘉贻同志领导下,同学们团结一致与反动势力斗争,不同意加入国民党。因此陈立夫认为西北的同学思想有问题,是共党分子。陈立夫极为仇视,毕业后不派工作,不发旅差费,直接把他们赶出党政训练所。</p><p class="ql-block">在周嘉贻的领导下,游毓桢和同学们上街游行,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说陈立夫破坏国共合作。最后得到黄埔军校政治部熊雄(共产党人)还有国民党左派同志和总政治部主任马炳文、司法院长徐季龙等人的支持,最后取得胜利。当时的武汉中央政府还来电慰问,后由马炳文主任发给族差费,并欢送同学北上参加北伐。</p> <p class="ql-block">1926年9月,因福州老母亲生病,游毓桢绕道返回福州再到武汉报到。到了福州,见到王荷波同志(王荷波,福州人。中国工人运动杰出先驱,中共北方局书记,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称之大哥。)</p><p class="ql-block">当时,王荷波奉命回闽,主要任务有二;一是领导海军中的中共党员,策划隶属于北洋政府的闽系海军倒戈,参加国民革命。二是指导福建党的建设工作,策应北伐入闽。</p><p class="ql-block">游毓桢向他汇报了自己的经历和工作去向,王荷波说:“目前福建工作很需要人,你是福州人,更了解福州的情况,就留在福州工作,不必到武汉。”王荷波立即与武汉的中央政府联系,由武汉政府和共产党组织委任他为福建漳龙地区党务指导员。</p><p class="ql-block">游毓桢在王荷波同志领导下工作,主要负责漳龙地区党的建设工作,发展、壮大党组织,以迎接北伐军入闽。他在漳龙地区创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与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陈希周,还有徐琛、陈迫达等人一起工作。还认识江董琴和福州协和大学教授陈锡襄等很多革命同志。</p><p class="ql-block">1927年初,蒋介石开始策划反革命政变,各省开始对共产党人进行迫害、追捕,杀害共产党人。同年3月8日,王荷波化装瞒过敌人,离开福州前往上海。随后陈希周、陈伯达、江董琴等相继离开福州。4月8日,福州四三反革命政变爆发,大批共产党人被捕,游毓桢在漳州、福州同时受到通缉,在走投无路之时,幸好遇到他领导下的漳州西湖小学女教师洪微音(中共党员),她派漳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生赵康成将他护送到潮州。洪微音(1910—1933)龙海人,参加过红军攻克漳州,后随红军进闽西上井岗山,牺牲在井岗山。</p><p class="ql-block">游毓桢经汕头到香港住姐夫亲戚家。在香港遇见江英,他在黄埔军校时参加共产党活动遭通辑逃到香港。他俩就从香港转到上海再转武汉,到武汉后国民政府安排住在粤桂临时党部办事处,遇见陈迫达、扬正英(中共党员,黄埔军校毕业)还有梁启霖(游介绍入党的)都到武汉,他们住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这时武汉的国民党政府尚未清党,就将游毓桢、杨正英、梁启霖派往西北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他们立即前去报到,随部北伐,攻占郑州。</p><p class="ql-block">1927年6月5日武汉在郑州举行10万人参加的庆祝收复郑州,欢迎北伐军的军民联欢大会。北伐军总政治部中将副主任郭沫若也到会,并慰问前线将士。战后,游毓桢等三人随第二集团军驻守郑州。</p><p class="ql-block">冯玉祥因为40万部队军需发生困难,最终选择和蒋结盟。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召集“分共”会议,会上汪精卫大肆攻击共产党。会议最后通过的决议,决定同共产党决裂,从而彻底背叛了孙中山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钢领。</p><p class="ql-block">随后国民党在上海、南京全国各地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进行大逮捕、大屠杀。至此,由国共两党合作的大革命宣告失败,更大规模的“清党”开始。</p> <p class="ql-block">游三人从郑州乘火车到武汉,再乘船到九江,又从九江乘火车到南昌。到南昌已是7月下旬,在南昌找了两天,游毓桢打听到江董琴在叶挺部队任政治部主任(江董琴是福建人,是1926年游在王荷波领导下工作时认识的)为此,游毓桢三人又赶往九江,找到江董琴,希望通过他找到党组织。江董琴对游说:“现在形势非常严重复杂,上海发生“四一二”惨案,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清党惨案,南昌很快会发生重大事件,你们千万不要轻易行动暴露身份。现在我介绍你们去找新四军参谋部叶剑英参谋长,我会把你的情况告诉叶参谋长,现在形势紧急,越快越好。”</p><p class="ql-block">1927年7月26日,叶剑英见到游毓桢第一句话就是:“同志,你们辛苦了。”叶剑英参谋长已经知道他们三人详细情况,并安排三人在参谋部工作。当天叶剑英就马上安排游毓桢送一份密信到永修县起义部队。后来才知道这封密信内容,是叶剑英刚收到情报,敌人要炸毁涂家埠大桥,忘图抯断贺龙部队的来昌之路,切断叶挺部队的后援。</p><p class="ql-block">等游毓桢赶到涂家埠时,桥已被炸断。贺龙部队进军南昌的路被堵,起义千钧一发。起义军立即进行抢修大桥,游毓桢参与抢修,从26日晚到27日早上,桥通,贺龙部队急赴南昌。</p><p class="ql-block">游毓桢完成送信和修桥任务后,复命叶剑英,叶让他们随第四军参加起义军事行动。叶剑英在兼任第四军教导团团长后,游随团行动。</p> <p class="ql-block">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撤离南昌,直奔广东潮汕地区。游三人随部向广东进发,部队行至广东韶关,游三人参加辛亥革命纪念大会。</p><p class="ql-block">1927年11月中旬,游毓桢就接到党组织通知,让他带着两位同学到工人赤卫队报到,负责培训工人赤卫队。他参与把十个区的赤卫队整编成七个联队,每个联队下设三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设三个小队,逐成立了由汽车司机组成的独立汽车队,破坏交通队,红色敢死队等。游毓桢负责训练赤卫队员简单军事知识,如步枪射击、瞄准、拉手榴弹线头、投弹,如何隐蔽自己,对敌射击如何找到控制制高点等等。</p><p class="ql-block">正当起义准备工作紧张之际,中共广州市委在市区小北大安米店的武器转运点泄露,教导团内部告密。粤军前敌总指挥黄琪翔10日一早从前线赶回广州,同日广州全市戒严。于是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起义提前举行。</p><p class="ql-block">12月11日凌晨三点半,住北教场四标营教导团的枪声划破夜空的寂静中,震撼中外的广州起义爆发了。游毓桢带着工人赤卫队第一联队,配合教导团一营一连攻打广州公安局(营长叶镛)。这是起义中最惨烈的战斗,冲在前面的战士倒下,后面的接着往前冲,当游毓桢率领赤卫队员快冲进大门时,他的腿部中了一枪,但他忍着巨痛继续带着赤卫队往前冲,冲进了公安局大门,当起义部队和赤卫队占领公安局时,游毓桢倒下被紧急送往平民医院治疗。</p><p class="ql-block">天亮前,在广州公安局大楼顶上,升起了一面铁锤、镰刀大旗。当天上午“东方巴黎公社”——广州苏维埃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中国第一个城市工农民主政府诞生。</p><p class="ql-block">广州起义震惊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他们互相勾结,调集军队,镇压起义军。美英法日驻粤领事团调兵进驻沙面,并派出军舰,封锁珠江,掩护国民党军队渡江,向起义军反扑。起义军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血战三天三夜,许多指导员牺牲了,广东省委书记、广州起义总指挥张太雷亲赴前线指挥作战,遇敌袭击,不幸殉职。</p><p class="ql-block">随后几天,反动军队在广州城疯狂进行大屠杀。广州起义失败,花城陷入了血雨腥风中,国民党当局在各大医院开始抓捕参加起义的伤员。</p> <p class="ql-block">游毓桢带伤火速撤到香港,又住进姐夫的香港亲戚家。后来才知道,平民医院的院长被捕,同学梁启霖随部起义军突破敌军重围,在韶关与朱德、陈毅的部队会合。江英随徐向前部队转移到海陆丰一带游击。</p><p class="ql-block">游毓桢在香港已有几个月了,1928年10月中旬,他收到了扬正英从广州来信(当年在南昌起义南下的路上,游与扬正英谈过香港姐夫的亲戚并留了地址)扬正英在信中说:“我现在在黄埔军校工作,在军校找到家人,军校还需要人,速来广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游毓桢就赶到广州黄埔军校见到扬正英,扬正英在广州起义时,带领赤卫队攻打第四军军部,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广州起义失败后,他逃到番禺,顺德和长沙一带流落了几个月,最终找到党组织,经组织介绍进入黄埔军校当小队长。</p><p class="ql-block">后经扬正英介绍游毓桢在黄埔军校见到代校长何遂。何遂是福建省福州、福清的老乡,所以何遂很快就同意游毓桢留在军校工作,并任游上尉副大队长。</p><p class="ql-block">转眼1929年9月的一天,扬正英找到游毓桢告诉说:“党组织上线遭到破坏,我也暴露身份了,要立即离开军校,你没有暴露还可暂留在军校,等待组织通知。”说完就走了。</p><p class="ql-block">扬正英离开黄埔军校已有2个多月了。1929年12月中旬的一天,游毓桢收到广州中山大学陈锡襄教授带来的口信,说是福州老家来人,尽快到他家见面。陈锡襄是游1926年在王荷波领导下在福州工作时相识的。</p> <p class="ql-block">游毓桢到陈锡襄家时,陈锡襄把福州党组织派来的郑乃之同志介绍给游毓桢,双方自我介绍后。陈教授还把张英、张字人、翁松龄、周问苍、潘作桢一一介绍给游毓桢,这几位都是中共党员。他们相聚在陈教授家开会商讨问题,游告诉大家:“粤军六十师、六十一师很快要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要扩编。”郑乃之说:“如果能潜入六十一师,掌握部分兵权,那就太好了。”就这样决定,大家分别找关系打入将要整编的十九路军。</p> <p class="ql-block">没过几天,郑乃之通过六十一师政治部李干军入伍,在六十一政治部任文书一职。陈锡襄介绍他的亲戚潘作桢进入六十一师。游毓桢去找何遂帮忙,何遂很仗义,很快与六十一师参谋长赵锦雯联系上,赵锦雯非常给何遂面子,第二天游毓桢找了赵参谋,赵非常热情,表示欢迎,并把游毓桢安排到六十一师师部特务营任上尉副营长,游说还想兼任一个连长能直接带兵,为全营作表率,赵参谋长很满意地点点头。</p><p class="ql-block">1930年2月,游毓桢、郑乃之、潘作桢、张英、毛桐侯、翁松龄、周问苍七位共产党员先后进入六十一师。</p><p class="ql-block">听说六十一师快拔到东江潮汕地区。郑乃之、张英到游住处商议党的工作,三人共同认为应成立党支部,推选游毓桢为书记,郑乃之为副书记,张英为支委。郑乃之上报福州党组织,经组织同意在六十一师成立党组织。</p><p class="ql-block">不久,游毓桢被派去负责招兵,他专招参加过革命活动的青年。在汕头他共招到二十多人,其中一名叫郭稳轸,(原名郭同薪,后化名刘突军)江西人,是中共党员。游毓桢就把他留在特务连,并提拔他为排长。</p><p class="ql-block">在这期间,张英和张字人经游毓桢、郑乃之同意,在十六团又成立了中共党支部。</p> <p class="ql-block">1930年7月27日十九路军正式成立。11月4日中原大战,蒋介石获全胜结束。这断时间不断传出蒋介石要调十九路军到江西去“围剿”红军。游毓桢派郑乃之回福州向党组织汇报工作。没多久,郑乃之返回到十九路军,游毓桢组织党员深入讨论,决定做二件事:一是贴“反对内战”标语,二是准备带连队起义投奔红军。</p><p class="ql-block">1931年7月,蒋介石亲自出马,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十九路军被编为右翼集团军第一军团战斗系列。</p><p class="ql-block">【率部起义投奔井冈山,因未等到接应红军失败】</p><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初六十一师到达江西兴国县,特务营驻扎在离蓝田村还有两里多路的一个小村里,这里离红军已很近了,是投奔红军极有利的地理位置。游毓桢派郭隐珍去取系红军,请红军出来接应进入根据地,要求郭要争取最快时间,因为大战马上就会展开。郭化装成老表,对外说是侦察敌情,实去与红军联系,见到了红军之后,细说了自己和游的革命经历,红军同意第二天晚上十点把队伍带到附近的山坳里,到时红军会来接应。第二天晚上八点半,游毓桢留几个值班,其他150名官兵带足弹药出发,来到指定的山坳,一直等到凌晨两点多,也没等到来接应的红军。游问郭:红军指定的山坳,你去看过吗?郭答:“因为时间紧只是远远看了一下”,投奔失败了。游带着部队参加了围剿红军作战,这成了他永远的痛。十九路军与红四军和红三军团作战,成了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唯一一场打了平手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淞沪战争前夕,游毓桢与郑乃之在南京照相馆合影留念,奔赴战场。这张照片至今还陈列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照片见证了游毓桢和郑乃之的深厚革命友谊。</p> <p class="ql-block">9月10日,十九路军撤离江西,驻防南京、上海一带。</p><p class="ql-block">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军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驻上海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依靠火力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乱炸,战斗爆发后,十九路军加强部署,急令驻镇以东之第六十师进驻南翔、真如一线。并将游毓桢所在第六十一师从南京调沪。</p><p class="ql-block">六十一师很快到达上海,和七十八师全部投入前线。</p><p class="ql-block">十九路军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浏河、八字桥一带与日军展开战役,给予日军沉重打击。随着战事的不断升级,双方开始调兵遣将,不断向上海增兵。</p><p class="ql-block">2月8日,游毓桢率特务连全体官兵与进攻纪家桥的日军展开血战,日军大都消灭,剩下的日军龟缩到日租界里。</p><p class="ql-block">2月12日,日军欲在纪家桥架桥强攻,游毓桢和战友激战来敌,数次击退架桥日军,直到13日拂晓日军架桥成功,随后,日军混合旅团大队人马急速跟进,强渡蕴藻浜,突破曹家桥。蔡廷锴、蒋光鼐见情势危机,急兵驰援,将正在渡过的日军分割包抄,日军组成敢死队数次发起冲锋。游毓桢率部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六十一师将敌困在其中,日军再增援兵,才有小部分鬼子突围出去,其中大部分被围歼。</p><p class="ql-block">14日,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再次向江湾、八字桥等处进犯,但中国守军士气高昂,同仇敌忾,再次将敌人击退。</p><p class="ql-block">淞沪战争历时40多天,中方伤亡1.4万人,但此战中国军人不畏敌强,打出中国人的志气,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战后游毓桢获得表彰。</p> <p class="ql-block">战争结束,蒋介石就把十九路军调往福建,1932年5、6月间先后抵达闽西、闽南。六十一师布防泉州后,游毓桢派郑乃之回福州向组织汇报工作,郑乃之回福州找到了时任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建国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陶铸介绍郑乃之到厦门找蔡协民,并说由蔡协民领导十九路军中共党组织。随后郑乃之从泉州到厦门,找到厦门中心市委书记蔡协民,郑向他汇报了十九路军地下党组织情况。</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蔡协民就随郑乃之一起到泉州和游毓桢见面,说中共福建省委非常重视十九路军这支力量,商量如何在十九路军中发展、壮大党组织。蔡协民说“由于你们党员分散在各个团、营、连,应成立一个党总支集中领导,各单位、连队成立党支部,总支书记从你和郑乃之之间选一个。”游说:“我集中力量抓军事,还是让郑乃之来当。”最后决定郑当总支书记。游当总支副书记,郭隐珍当特务连支部书记,张英、潘作桢、翁松林等当各单位的书记,在十九路军建立起两级党组织。</p><p class="ql-block">之后,蔡协民经常到泉州向游毓桢等传达上级的指示,游、郑等也把收集到国民党情报传递给他。</p><p class="ql-block">六十一师地下党按上级指示,策划“兵运”被叛徒告密,游、郑、潘、郭立即被带走,游毓桢在押走前闻之,迅速让卫兵(也是地下党)递暗语给游的夫人林望平,林望平立即将家中党的文件资料收在布袋里,转移到不远处菜场的一位大嫂那里,说过几天来拿,这位大嫂与游夫人关系很好。游夫人刚到家,师部派来抄家的人就到,在游家没有搜到一点物证。刚好游毓桢的堂弟游毓培从苏州来看堂哥,他立即回福州,让自己两位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堂兄游联钊、游瀚波去救游毓桢。游联钊通过十九路军秘书长徐名鸿关系,游瀚波通过上海淞沪镇守参谋长张襄关系。在他们运作之后,4人被提到军部,由军部处理,军部很快就把他们释放,还开具了无罪证明,让他们回部队好好工作。</p><p class="ql-block">游等虽放出来,但党部仍在密控,游认为应赶快撤离,蔡协民也同意他们尽快撤离。在4人离开之前蔡协民两次前来泉州,并交待了到福州如何联系党组织。游毓桢将十九路军的党组织交给尚未暴露的张英等领导,并由蔡协民直接领导。</p> <p class="ql-block">游等4人离开十九路军,1933年9月16日他们找到了当时的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原书记陶铸此时已调上海工作。陈之枢任书记,叶凯任组织部长。市委安排郑乃之留市委工作,郭隐珍此时化名刘突军,安排到党领导的福州互济会当主任,潘作桢为刘突军联络员,游安排到闽东游击队根据地任政委,游因此时疥疮病发作在老家仓山区凤岗里治疗养病。此间在老家创办冯宅小学,</p><p class="ql-block">由堂兄游联钊担任董事长,游毓桢任校长,郑、刘、潘等都是小学老师,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p><p class="ql-block">1934年清明节前一天深夜,身负重伤的刘突军跑到游家告诉说:陈之枢被捕叛变,敌人根据他出卖的名单进行大逮捕。他在地下交通站接头时被捕,两个宪兵押他到台江中亭街南星茶房后,一个宪兵去打电话,要宪兵派车前来……</p><p class="ql-block">刘突军趁机端起一碗滚汤的茶水,往看守的宪兵脸上泼去,宪兵被烫得抱头喊痛,他趁势推翻茶桌,拔腿就跑。游毓桢夫妇为他处理伤口后,两人就分头去通知同志尽快撤离。第二天,有19位从福州撤出的共产党,游毓桢把他们安排到冯宅村的各位党员家里。刘突军等同志在冯宅住了半个月,潘作桢冒险去福州市区执行任务不幸被捕。福州的风声越来越紧,敌人到处抓人,他们在福州难以立足,刘突军便转移到福清工作。郑乃之南下广州执行任务,临走时郑告诉游,叶肖琴等5位同志关押在福鼎监狱,叫游设法营救。</p><p class="ql-block">冯宅小学被查封,幸亏游联钊出面担保,冯宅小学不久复课。潘作桢在狱中受尽酷刑,但他坚贞不屈,始终严守党的秘密,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钢铁般的意志。同年8月被国民党押赴刑场,在福州鸡角弄一颗百年荔枝树下,英雄就义,年仅25岁。</p><p class="ql-block">游毓桢到福鼎后,经过福鼎县县长陈起(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同学)成功营救出叶肖琴等五位同志后,游辗转到济南去找西北陆军干部学校高原同学(建国后任山东人民政府秘书长)高原因在开封策划士兵暴动被捕入狱,后经营救刚出狱不久和党组织也失去联系。俩人在济南寻找党组织已有几个月了,仍没找到。这时,已是1936年3月,游告别高原,独身一人来到武汉,找到军校同学,这些同学虽不是共产党,也不是极右分子,同学感情深厚。</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中央授予丁炳权抗日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游毓桢在武汉四处寻找党组织无果。1936年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全面抗日。国难当头,游毓桢决定参加抗日,在同学推荐进入第八军197师丁炳权部队,任1140团副团长。</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冠开始对华北发动了全面的入侵。8月13日淞沪会战终于爆发,197师编入第九战区序列,担负长沙及粤汉铁路衡阳至岳阳护路任务。游毓桢向师部请求赴上海参战,获批后游毓桢升任1140团团长,率团到达上海布防在南翔一带,与173师并肩与日军血战十多天,终因敌强我弱,伤亡惨重败退。</p><p class="ql-block">11月8日蒋介石下令全线撤退,游毓桢回到武汉补充新兵,一边编练新兵一边寻找组织。</p> <p class="ql-block">1937年11月底,游终于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找到军校同学王梓木,他介绍游毓桢晋见董必武和叶剑英。游重新与组织接上关系,叶剑英对游讲:“关于你的情况董必武都讲了,现在抗日是最重要的任务,你的组织关系由董必武直接领导,工作由董老安排。”</p><p class="ql-block">游毓桢请求董老到延安学习,董老开导:“现在是国共合作,在197师抗日同样是为了革命。”</p><p class="ql-block">没过多久,第九战区外围的江西、南昌,湖北的阳新一带战事吃紧。197师紧急调往前线,出发前游再次向董必武报告并告别,董老再三叮嘱,勇敢杀敌,注意安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8年6月,游毓桢随部队参加了武汉会战、鄂南游击战和南昌会战,表现突出。在南昌会战中,他率部在马鞍山一带阻击日军,日军进攻,先炮击两三个小时后,又派飞机对我军阵地进行狂轰乱炸,随后以装甲车开路,步兵紧接着跟进,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游毓桢在这次战斗中再次负伤,全团损失惨重。后来部队撤退到武宁、修水的深山中与日军周旋,迫使日军没有占领修水县城。这时,游毓桢所在部队转战鄂南、赣西北、湘北一带的深山老林中,与日军打游击,这一年游毓桢与日军进行大小几十次战斗,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p><p class="ql-block">1939年底游毓桢离开197师返回福建邵武家中。</p> <p class="ql-block">游毓桢回邵武不久(游父母从福州迁居邵武多年了)就收到陈希周转送来的信件(当时在武汉新四军办事处留给陈希周的地址)信中要他尽快到江西贵溪国民革命七十军任军事教官,并说明是中共长江局决定。此时离1940年春节只有几天了,游过完了春节,立即就赶往贵溪七十军见到陈希周,才知道事情的原由。</p><p class="ql-block">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军军长李觉为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提高部队素质,计划开办培训班。李觉向潘汉年求助,潘汉年写信给武汉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信,要李觉军长持信找郭沫若解决,此时潘汉年回到武汉将此事向中共长江局周恩来汇报,中共长江局即派陈希周、朱江户、许德瑗到七十军去办“战时步兵干部训练班”湖南省委派郭超、杜修经、李西安等到干训班工作或受训。</p><p class="ql-block">此时,干训班一期结业,第一期游毓桢未到,由钟雄飞代理军事教官。第二期干训班在江西贵溪上清镇开班,规模比第一期大得多,有军官、学生、士兵等五个连的编制。游毓桢任第二期干训班的军事教官兼大队长上校军衔。军事方面的教程有国统区一般军人必修的“典、范、令”(即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令)和防空防毒救护常识。还讲一些《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及游击战的战术应用等课程。</p><p class="ql-block">游毓桢还介绍郑乃之、张英等进入干训班。干训班没有统一的党组织领导,党组织较为松散。</p><p class="ql-block">不久,李觉、陈希周、游毓桢、朱江户各自凑集资金,在上清成立了消费合作社,由李西安任经理,作为共产党的地下交通站使用。</p><p class="ql-block">七十军驻防在江西修水县时,郭超从湖南地委得知,在湖南平江有十多名地下党员被当地反动派追剿,希望七十军地下党设法解救。游与军中同志商量后确定了解救办法,游毓桢负责十多套军装和相关证件,让郭超和刘慎之送到平江,再将地下党人员接到修水七十军干训班,游毓桢筹了一些资金,作为路费将人员送到江北新四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0年8月13日,陈希周在江西崇安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枪杀,年仅33岁。</p><p class="ql-block">随着陈希周身份暴露,国民党军统在七十军内搜查中共地下党,白色恐怖笼罩着干训班。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朱江户、许德瑗、郑乃之等等二十余人纷纷撤离七十军。至此,只有游毓桢等一些尚未暴露身份的同志继续留在七十军工作。不久,游告诉韩旭,军统还在军中搜捕地下党,并要韩旭尽快撤离,到江北找新四军,并给足了路费。(建国后,韩旭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九预备学校副校长)</p><p class="ql-block">1941年10月的一天,李觉军长传见游毓桢,并告诉他:“你的身份已暴露”,游在李觉军长的帮助下离开七十军,回到邵武。</p><p class="ql-block">1942年下半年七十军调防福建抗日,游受七十军马子谷的邀请,游毓桢和郑乃之重返七十军工作,并参加了抗日。直到1943年离开七十军回邵武。</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949年8月,游毓桢在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曾镜冰领导下工作。他做了大量策反和统战工作,收集了大量情报,营救了大量共产党人。</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在福建省公安厅社会科任科长。</p><p class="ql-block">1953年受曾镜冰事件影响,调离公安厅到省药材公司工作。</p> <p class="ql-block">1951年游毓桢送大儿子游少侠抗美援朝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1958年8月10日,蒙冤而逝,年仅56岁。</p><p class="ql-block">1985年恢复党籍。1987年8月10日,福建省公安厅颁发游毓桢政治名誉,在文林山革命公墓红军馆为他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p> <p class="ql-block">游毓桢老一代革命者以他坚定信念,不屈意志和无私奉献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以最高的敬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将老革命们的精神遗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告慰他们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1)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2)游毓桢是作者的叔祖父。</p><p class="ql-block">(3)游毓桢事迹《闽侯人民革命史》《福州历史人物》《抗日战争时期湖南地下党历史文献选编》等有载。</p><p class="ql-block">(4)文章参考:游少铮叔叔出版的《沧桑岁月》和福州日报刘琳记者的《我与老兵面对面》致谢刘琳同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