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海“位”与“算”,异构共领航—— 三学年数学同课异构优质课展示活动

宾县第二小学三学年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的征程中,探索高效教学方法是我们永恒的使命。宾县第二小学三年级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同课异构优质课活动,聚焦“位置与方向”和“口算除法”这两个重要课型 ,开启了一场数学教学的探索之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构思。老师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精心的教学设计,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学生们带来了一节节精彩纷呈的数学课。</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小组讨论时,大家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汇报展示时,自信大方,展现出良好的学习风貌。</p> “位置与方向” 生活与数学的交融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艳成老师执教的数学课</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路线图,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图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总体而言,这堂课设计合理,内容丰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路线图知识。通过进一步优化时间分配、丰富评价方式以及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效果将得到进一步提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赵凌峰老师执教的数学课</p><p class="ql-block"> 课标要求“学生能描绘图上物体所在的方向,判断不同物体所在的方向,以及这些方向间的关联”。三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在描述“物体方位”和“行走路线”时,他们或许心中知晓,但是难以准确表达。赵老师在教学《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时,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学生回答不够完整,可以同伴互助交流,使之一步步趋于准确,让学生自主建构起“观测点+方向标”的描述法则,在交流中体现“观测点”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许继红老师执教的数学课</p><p class="ql-block"> 情境创设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导游图为背景,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路线,将抽象的方位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空间观念。通过让学生动手画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方位概念,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巩固学习成果。练习设计由易到难,从简单的路线描述到复杂的路线规划,循序渐进地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王锐老师执教的《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一课紧扣生活情境,以"动物园导游图"为线索设计任务链,将方向、位置、路线等知识融入真实场景,激发探究兴趣;创新教学策略,通过演示、绘制路线图等活动,实现“观察-操作-应用”三阶递进;注重思维进阶,设计“起点-路径-终点”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用“先...再...最后”等句式完整描述路线,培养逻辑表达能力;体现技术融合,突破空间想象难点,有效提升方向感与方位推理能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一迪老师执教的数学课</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以“描述简单路线”为核心目标,通过生活化情境创设、实践操作和分层任务设计,引导学生从方向、参照物、路线顺序三个维度学会准确描述路线。通过摆方向卡片和建筑模型模拟路线等活动,将抽象方向转化为直观操作,解决“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物描述方向”的难点。但在课堂语言的规范性上有待强化,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还需加强。</p> “口算除法” 思维与速度的较量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秋月老师执教的数学课</p><p class="ql-block"> 在本次教学中,张老师以鲜明的教学特色,打造高效课堂。将知识融入日常,激发学生兴趣,让抽象知识变得易懂。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同算法,激活思维。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利用数的组成知识,自主探索复杂口算,实现知识的迁移。</p><p class="ql-block"> 课堂中,张老师还运用动画演示分物过程,直观呈现算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应用能力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桂平老师执教的数学课</p><p class="ql-block"> 生活情境激趣:以班级手工课分配彩色手工纸作为教学情境,这种源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景设置,迅速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直观图示析理: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示,通过图示呈现平均分的全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把握先分整十数部分,再分个位数部分的内在算理,有效化解了学习难点,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p><p class="ql-block"> 分层教学递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教学策略,高度契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力地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口算除法的运算方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志云老师执教的数学课</p><p class="ql-block">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直观操作与抽象思维相结合。通过课件演示,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口算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既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提升了教学效果。在例2和例3的教学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表内除法和乘法的知识。教师通过类推和转化,引导学生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这种教学设计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旧知识,还促进了新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在交流中提升了思维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  本次同课异构优质课活动,是教学理念的交流,是教学方法的切磋,更是智慧的共享。不同的教学风格,多样的教学策略,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相信这次活动会成为老师们教学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引领大家在数学教学的海洋中不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