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p></p><p><br></p></h1><h1> 2025年3月10日,上饶市老年大学摄影协会外拍班的学友,在王冶洪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来到上饶市信州区西市街道铁四社区开展街拍活动,了解上饶铁路的发展历程,用相机记录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独特风貌。<br> 1935 年 7 月,浙赣铁路南昌 --玉山段通车(杭州--玉山段先期已通车),上饶有了火车站(现在的万达广场处),开始办理客运业务,当时条件简陋,直到 1951 年 6 月上饶铁路电厂建成发电,车站才有电照明。1953 年在原站房基础上扩建形成第二代车站,是浙赣线上的一个二等站,站场只有 5 根股道,没有地道、天桥,站房面积不足 500 平方米,日平均发送旅客 400 余人。1998 年 10 月第三代车站在原址上建成,站房占地面积 6465 平方米,设施更加完善;2006 年 4 月第四代上饶车站投入使用,面积为 8000 平方米,可同时容纳 2500 人候车;2014 年 12 月第五代上饶车站高铁站房启用,标志着上饶车站进入了高铁时代。<br> 铁四社区建立于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中期,位于铁路新村螺丝山,早期建筑多为多层砖混结构,以满足当时铁路职工的居住需求,建筑外观朴实无华,具有典型的时代印记。社区改造后,注重了铁路历史元素的融入:社区内的建筑融入了大量铁路文化元素,如社区入口处修复的原护坡上挂上了 “上饶站” 牌子,窄窄的巷道被打造成火车铁轨模样,还有以铁路文化为主题的墙绘,展现了八九十年代独特的记忆元素,如斑驳的瓦片、泛黄的板砖、草绿色外表搭配黄条色的 “绿皮火车” 等,让人仿佛置身于铁路的历史长河中。墙绘与景观:社区内有以铁路文化为主题的墙绘,展现了斑驳的瓦片、泛黄的板砖、晒着暖和的椅子、透过大树枝叶的阳光、攀上屋顶的爬山虎、古老的石墙,以及草绿色外表搭配黄条色的 “绿皮火车” 等八九十年代独特的记忆元素。<br> 社区建有饶铁 357 记忆馆,馆内陈列着各种老物件,如不同年代与铁路相关的各类洋镐、道尺、钢尺、塞尺、轨温表、怀表、手表、铭牌、巡道牌、信号灯、响墩、手电筒等,这些老物件印刻了历史的烙印,诉说着铁路的发展故事。<br> 社区中的墙绘和记忆馆为什么叫做“饶铁357”,仔细阅读本文,聪慧的您一定会知道的。<br> </h1><p></p><p></p><p></p><p></p> <h1>谢谢观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