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春意萌动的三月天里,学院路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演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3月10日下午,数学教研组以“小先生,大讲堂”为主题,通过《推理》、《找次品》两节示范课,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绽放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先生”闪亮登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年级的数学课堂变身推理剧场。程玫熹老师将课堂交给头戴“思维王冠”的小先生们,只见孩子们自信地站在聚光灯下,以“我是这样想的...”清脆的童声讲述着文字描述法、连线法、表格法的使用,首先确立特定信息,随后借助排除法确定剩余信息,逐步推导出结论。当小先生们在讲台上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当“欢迎交流”的邀请引发全班辩论,传统课堂的“师问生答”已然转化为生生互动的思维交响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年级的《找次品》课堂更显智慧锋芒。金洛希这位小先生带领同伴们层层拆解“找次品”的难题,从探究3瓶钙片中找次品的问题入手,逐步构建出“三分法”的黄金法则。随后金小先生让同伴们以小组的形式探究在8个物品里找次品,在不同的方案比较中发现最优方案:每次都将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3份,所用次数最少。最后,她教同伴们将复杂问题不断拆解:找9个物品次品时回溯到3个的基础模型,并用发现的方法找出10个、11个零件中的1个次品,进一步明确找次品的最优方法。这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数学智慧,金小先生让同伴们亲历从具象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跃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师共话:解码课堂新样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后研讨中,数学教研组围绕“如何让思维可见、让学习深度发生”展开热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程老师的课实现了三重转变——变“教知识”为“教思维”;变“教师讲”为“生生对话”,变“正确答案”为“多元解法”。朱老师建议问题分析时语言要简洁精炼,全班数学语言训练要加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找次品》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课堂上看到小先生落落大方的教态,真正让孩子站在课堂正中央。当然</span>从探究3个物品里找次品,再到8、9个物品里找次品,甚至更多物品,是有困难的。吴老师建议可借助“虚拟盘”这个脚手架来帮助理解,还要让学生们了解为什么尽量平均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育新生态初绽芳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场教研活动不仅展现了“小先生制”的独特魅力,更折射出我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层突破——从知识传授到思维培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从整齐划一到个性绽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后我们将持续深化“小先生课堂”实践,让更多孩子体验“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成长乐趣。期待下一期,与您共赏更多思维之花精彩绽放,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数学星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