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见闻之四(安塔利亚、棉花堡)

碧空尽

<p class="ql-block">从以弗所古城出来,到地中海阿拉恰特小镇用餐。</p> <p class="ql-block">小镇位于土耳其爱琴海沿岸的切什梅半岛,以其独特的风景、历史建筑和美食文化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Ayran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饮品之一。它由酸奶、水和盐混合而成,口感清爽,略带咸味,非常适合在炎热的天气中饮用。</p> <p class="ql-block">我独自要了一杯,咸酸奶放在传统工艺的铜杯上,铜杯简洁凹陷的金属质感,复古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Ayran通常与烤肉(麦饼卷羊肉)搭配食用,既能解腻,又能平衡口感。感觉比传统的土耳其烤肉好吃几倍。</p> <p class="ql-block">保存完好的希腊风格石头房屋和狭窄的小方块石街。</p> <p class="ql-block">狂野的三角梅裏挟着街边餐桌的上空</p> <p class="ql-block">另一棵则大有遮天蔽日之势</p> <p class="ql-block">周围散落着不少古老的风车,既是阿拉恰特的标志性景观,同时也是小镇农业传统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闲逛时,恰巧有一群阿拉伯人在风车前站着拍合照,我抢拍了一张,大声喊:Ok,you're very nic e ,没想到他们全体对着我喊:耶耶耶!</p> <p class="ql-block">有着清澈海水的切什梅镇,来古堡打下卡。</p> <p class="ql-block">城堡建于16世纪(1508年),由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济德二世 下令建造,目的是保护爱琴海沿岸免受海上入侵。</p> <p class="ql-block">城堡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战争,尤其是1770年的切什梅海战(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我不解为何通向城堡的第一个阶梯上悬挂着叶卡捷琳娜的像。</p> <p class="ql-block">城堡 内有多个庭院和通道,墙体厚重,防御性很强。城堡呈方形结构,四角设有瞭望塔。</p> <p class="ql-block">  现今所有房间已改为考古博物馆,分别陈列着古希腊、罗马和拜占庭时期的陶器,雕塑,硬币,还有奥斯曼时候的各类武器。</p> <p class="ql-block">直奔当日众中之重的棉花堡,于1988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双遗之称。</p> <p class="ql-block">车窗外一晃而过的是一片片高高低低白色棉花山丘。</p> <p class="ql-block">大门进,沿途有残留几根立柱的神庙。</p> <p class="ql-block">以及叶色葱绿的棕榈树</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平原上200米高的岩石中流出的泉水和水中的方解石形成了帕姆卡莱(土耳其语中意为“棉花宫殿”)</p> <p class="ql-block">棉花堡以其白色石灰华梯田闻名,这些梯田由富含矿物质的温泉水长期沉积形成,呈现出独特的白色阶梯状景观。</p> <p class="ql-block">由于大部分的梯形盆地仅很少的水和已近干涸,(据说21天放一次水)再加上天空阴晴不定,景色亦随之变幻不定。</p> <p class="ql-block">石林、石瀑布和一系列的梯形盆地</p> <p class="ql-block">应与四川黄龙属同个等量级,只是这儿落差更大而已。</p> <p class="ql-block">从坡顶俯视一汪碧池和一群红瓦村庄,景色秀丽。</p> <p class="ql-block">这个古代一直作为达官贵人专用的疗养地,而今毫不犹豫地把它从奢侈品的皇冠上拉到了平民的椅子上,成了大众化的游览地,周边林立的温泉酒店为本地带来源源不断经济利益。</p> <p class="ql-block">规定游客须赤脚进入,“棉花”踩上去并不柔软,稍走二步甚至有点举步维艰,脚底刺痛。可见世上万物表象和内里差异之大,“眼见为实”具有很大的欺骗性。</p><p class="ql-block">猛见身边一男子一跤居然把手表链摔断了。</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小心翼翼地移动</p> <p class="ql-block">“棉花”上坚持不了几分钟,独自去右侧的希拉波里斯古城遗迹(公元前二世纪时由帕加马王朝所建),它在罗马时期,是重要的疗养和宗教中心。它在拜占庭时期,是基督教的重要中心。</p> <p class="ql-block">周边是一堆堆石块废墟,其实废墟所带来的乐趣,它们能让人浮想翩翩。</p> <p class="ql-block">甚至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重建那些被时间风化了的墙和廊柱并自由随意拼搭。</p> <p class="ql-block">馆外的展品,衣褶简约,十分耐看。</p> <p class="ql-block">当年巨大的浴池——已摇身成为博物馆,进去一看居然只有我一个游客。要对得起我的“承包”,必须纵情细品。</p> <p class="ql-block">徜徉,在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拜占廷时期遥远的历史中….</p><p class="ql-block">大名鼎鼎的阿提斯看上去有些忧郁地站立在两个拱形连续处。</p> <p class="ql-block">伊希思.拉希贝西女祭司</p> <p class="ql-block">展示的雕塑均能体现古希腊罗马艺术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绕馆外转了一圈,馆右侧是一些原有浴室的残墙。在一堆混乱中还可清楚地看到石块垒砌的拱形门洞。</p> <p class="ql-block">馆左侧甬道两边是露天建筑构件、以及来自神庙或公共建筑的装饰柱头。</p> <p class="ql-block">骷髅花环雕刻精巧,足见雕功。</p> <p class="ql-block">希拉波里斯古城与棉花堡同属双遗。据介绍,目前还遗留有大浴场(刚进去的博物馆)、竞技场、街道、水渠,大剧场和古坟场等残垣断壁。</p><p class="ql-block">脚步向北行进,首先看到的是一片留存了少量残迹的空阔荒原。</p> <p class="ql-block">纵使颓废,仍可辨认曾经的不可一世。</p> <p class="ql-block">当年整齐的格局,已经被一千多年的岁月分割得支离破碎了。</p> <p class="ql-block">地势最高的是保存完好的罗马剧院,据说可容纳约15,000名观众。</p> <p class="ql-block">一对情侣,或许,他们会在这儿悄悄许下心愿,希望他们的爱情也能如同这古罗马剧院一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不朽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离开棉花堡时,行囊里多了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大理石半身像。</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安塔利亚考古博物馆,位于地中海沿岸并具有奥斯曼风格的老城安塔利亚市中心,馆藏文物跨越史前至奥斯曼帝国时期,尤以希腊、罗马和拜占庭时期的艺术珍品闻名。</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始建于1922年,最初为保护周边考古遗址出土文物而设立,后经多次扩建,现址于1972年正式开放。</p> <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品</p> <p class="ql-block">古代雕塑厅</p><p class="ql-block">佩尔格古城雕塑群</p><p class="ql-block">众神雕像:宙斯、雅典娜、阿波罗等希腊神祇的大理石雕像,以细腻的衣褶和动态表现著称。</p><p class="ql-block">罗马皇帝像:图拉真、哈德良等帝王半身像,体现罗马帝国对安塔利亚地区的统治。</p><p class="ql-block">舞者雕像:出土于佩尔格剧院的女性舞者浮雕,展现希腊化时期的优雅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罗马时期马赛克地砖,色彩绚丽。</p> <p class="ql-block">石棺与墓葬艺术厅</p><p class="ql-block">罗马时期大理石石棺,棺身雕刻人物动态栩栩如生,兼具神话叙事与装饰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舞者石棺</p><p class="ql-block">年代: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时期)</p><p class="ql-block">出土地:佩尔格古城</p><p class="ql-block">特色:棺体四面雕刻舞者、乐师与宴饮场景,人物姿态灵动,是罗马石棺艺术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雕刻残片,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露天展区,有大型石雕与建筑构件、神庙柱头、祭坛、石碑等</p> <p class="ql-block">老城西侧的天然港湾,这儿的酒店,可眺望曾是古代商船的停泊地,同时享受酒店的大型泳池和温泉浴。</p> <p class="ql-block">从酒店只需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卡莱伊奇老城,亦是地中海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奥斯曼风格老城之一。其名称“Kaleigi” 在土耳其语中意为“城堡之内”,因历史上被罗马-拜占庭城墙环绕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冒着大雨去老城,一见哈德良门和门一侧完整的1米多厚的城墙原质原味让我大呼过瘾。</p> <p class="ql-block">哈德良门,建于公元130年,为纪念罗马皇帝哈德良到访而建,三拱门结构饰以精美浮雕,是进入老城的主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  狭窄的鹅卵石街道两侧林立着奥斯曼风格木石结构房屋,多为二至三层,色彩明快(粉、蓝、黄为主),阳台悬垂鲜花,底层多改造为咖啡馆、工艺品店或民宿。由于下雨加上晚上,照片效果出不来。</p> <p class="ql-block">雨渐次而停,突然瞧见精美独特建筑物,当时不知道是何物,后来查阅资料此地有二尖塔:</p><p class="ql-block">伊夫利尖塔(Yivli Minare):塞尔柱王朝时期的象征性建筑,13世纪建造的波纹状尖塔,高38米,现为安塔利亚的地标。</p><p class="ql-block">凯西克尖塔(Kesik Minare):原为罗马神庙,后改建为拜占庭教堂和奥斯曼清真寺,部分毁于火灾,残存的尖塔与拱门形成独特景观。</p><p class="ql-block">估计所见的是凯西克尖塔和奥斯曼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这儿融合了罗马、拜占庭、塞尔柱和奥斯曼帝国的文化遗产,在我眼里古城亦已被现代风情渗透了六七分,但蜿蜒的石板巷以及彩色木屋、历史遗迹作为“安塔利亚的灵魂”依然不曾蹒跚远去。</p> <p class="ql-block">古城各巷道已人迹稀少,只能匆匆而过,最大感触是一个城市能在新旧之间找到平衡点值实不易。</p>